![土壤碳氮水综合模型构建及其应用](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14/37204914/b_37204914.jpg)
2.4 曲周田间试验基本情况
2.4.1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
田间试验位于河北省曲周县境内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地理坐标为36°52′N和115°01′E,海拔约40m。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据1965—1999年的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3.2℃。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6.8℃。年均无霜期201天。年均日照时数2332.3h。年均降水量为514.3mm,但降水的年际和年内分布极不均匀,7—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春季降雨量一般仅占年降雨量的10%左右。年蒸发量为1840.6mm,约为年降雨量的3.6倍,尤其是春季,蒸发量约是同期降雨量的9.5倍,春旱严重。本研究选用曲周试验站的定位试验田,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1年2熟。面积约1hm2,土壤为粉砂质潮土。其中开挖的两个剖面(B、C剖面)的基本理化性质见表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用van Genuchten(1987)公式进行拟合,结果见表2.4。
表2.3 两个剖面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B0F49/19720713508545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19317_29_1.jpg?sign=1738935179-qr5M0638f6pQnZrr2uSH2ffdC63XPWW0-0-3a03df9c4e8502cdbd635fd6fd4b2d77)
表2.4 两个剖面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参数及饱和导水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B0F49/19720713508545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19317_29_2.jpg?sign=1738935179-AnzyZhofo1VTIG2f0jGRaBBwq8wQO8zY-0-e9695945318f64498190af51660d732b)
2.4.2 农田管理措施
选择1998—2000年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间作为考察时段。施肥及灌水时间见表2.5。施肥方法为表层撒施,灌水方式为畦灌,通常施肥后立即灌水。采取这些与该县普通农户相同的管理措施,是为了使试验点的研究条件与区域情况尽量一致。冬小麦的播种日期为1998年10月10日,品种为邯4564,出苗日期为1998年10月17日,收获日期为1999年6月10日,籽粒产量为6721.24kg/hm2;夏玉米的播种日期为1999年6月15日,品种为掖单22,出苗日期为1999年6月21日,收获日期为1999年9月28日,籽粒产量为5727kg/hm2;冬小麦的播种日期为1999年10月5日,品种为邯4564,出苗日期为1999年10月14日,收获日期为2000年6月10日,籽粒产量为6223kg/hm2,地上部干物质重为13826kg/hm2,秸秆全部还田。
表2.5 农田管理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B0F49/19720713508545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19317_30_1.jpg?sign=1738935179-Kb3DxMNiBqtOFKeLhaA8IxH9eiuH9u33-0-379e097fefc7c3c9380bf954216a8eea)
2.4.3 作物生育期
1999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主要生育期见表2.6。
表2.6 1999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主要生长发育时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B0F49/19720713508545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19317_30_2.jpg?sign=1738935179-2ZhjW5W2ajFpyUdJsQ8xtaDJYk5ZuJ5v-0-8aa7f539ac6851afc70c7bcd376c18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