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意涵

一、基层党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是实现基层社会善治的关键钥匙。本书所指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即通过党的领导,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基层党建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8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此后,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和实际情况,党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也在实践中不断明确。党的十六大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党的十七大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九大赋予了基层党建更加丰富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建的目标,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再局限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自我建设,而是逐渐突破内循环,将基层党建的工作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要求基层党建需逐渐适应社会治理的新形势,在实践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团结服务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协调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继续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社会治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以社会管控为主。改革开放后,则从社会管控逐渐向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过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人民网2014年3月6日。有关治理的概念林林总总,其中,认同较为广泛的是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在研究报告《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的定义: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综合,是能够使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主体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强调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治理权威的多样化、子系统之间的协作性、系统的联合动态性、自组织的协调性和社会秩序的规范化,它包括经人民和机构同意的正式制度安排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姜晓萍认为,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第24页。郁建兴指出,社会治理具有两层内涵,即社会治理体制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内涵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当社会治理意指具体社会事务治理时,在大部分时候,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是重合的,即基层社会治理。郁建兴:《辨析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光明日报》2019年8月30日(第11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使用“社会治理”概念,提出要通过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等举措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内涵作了深刻阐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定位,蕴涵着对全体人民意志的遵从,对全体人民参与权利的肯定,对全体人民利益的敬畏。综合学界观点与现实国情,本书将其定义为:社会治理是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参与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三、党建引领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的热点研究课题,但对于“党建引领”内涵的明确界定较少。有专家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读党建引领的含义:第一,党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即执政的合法性;第二,党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党为人民制定的奋斗目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执政目标的设定;第三,党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通过依法治国的方式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即执政方式的设定。辛棋:《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农村善治研究——以广东顺德为个案》,中共中央党校2018年博士论文,第18页。于雅洁认为党建引领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引领,主要目标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具体化为政治引领、服务引领、行动引领和思想引领。于雅洁:《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研究——以利津县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第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引领功能。陶焘:《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光明日报》2019年3月29日(第6版)。党建引领,更加强调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一方面,它体现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保证基层社会治理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在党的领导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完善相关政策,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在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下和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合力,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协调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能力,丰富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