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
当代作家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段话是不是能给你一点启示呢?
如果你不读书,那么你将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惩罚”。这个惩罚会剥夺你的选择权和对生活的自由支配权,让你不得不为了能生存下去而疲于奔命。
可能有人会提醒你,看看那些“高分低能”的人,读的书多吧,结果还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看看那些高学历的人,还不是因为“只读书,不问事”,结果和社会脱节,也不能走入社会;看看那些暴发户,难道你的内心就没有酸柠檬、酸葡萄的感受吗?就没想过“他们怎么就命那么好”吗?
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高分低能、只知读书和一夜暴富这几种情况。
第一,高分低能。
很多人断定,那些成绩特别好的人,其他能力肯定也不怎么样。但是,真正的“高分低能”并不是普遍性的行为,它之所以能在社会上流传如此之广,是因为它恰好符合了统计学上的“幸存者偏差”的原理。
所谓“幸存者偏差”,就是当所获取的信息,仅来自幸存者,因为死者不能说话而忽略了已死的人,那么这些信息内容就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
那些深信“高分低能”的人,就是因为只采集了低能者曾经考过高分这一事实,就错误地认为“凡是高分者一定都低能”,却完全忽略了更多的高分者也有高能的事实。这样的论调很能迎合那些不想下苦功夫学习但又颇为期待意外幸运降临自身的人,他们不会把“高分”与自身勤奋联系在一起,更愿意恶意揣测高分的人肯定都是低能,以此来“安慰”自己。也就是说,“高分低能”这一论调,不过都是不愿意努力的弱者在自我麻痹罢了。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更喜欢“高分”,如果有机会高分,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个机会。至于说低能,其实是一个可变量,只要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就能让它变成“高能”。所以最终,“高分高能”才是所有人的追求。
不要轻易就被那些“高分低能”的论调所蒙蔽,你应该去为真正的“高分高能”而努力。
第二,只知读书。
社会上有一类人,对于读书有一种偏执的情感。他们拼命地读书,不断地深造,人生的前三分之一似乎一直都在学校中度过。
这样的人的确有一部分是出于不知道怎么接触社会的原因,从而不敢也不愿走出校园简单单纯的象牙塔。但也的确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在借助不断深造,学到更多的内容,掌握更多的技术能力,从而在未来工作中做到有备无患。知识成为他不断开拓能力的基础,并帮助他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且,我们说有些人“只知道读书”,那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表达自己看到的场景,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读了非常多的书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改变,是那个读书人自己的感受,别人原本就无权评论,你永远不知道读了书的人从书中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又精通了什么。
所以,不要只看到表象,你一定要看到内里。读书永远不会没用,但不读书却一定会让你慢慢变得没用。当然,我们自然是不能做前一种“埋头在学校里逃避社会”的人,你要知道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要让读书帮你获得真正的成长。
第三,一夜暴富。
有些一夜暴富的人读书并不多,只靠着时运、机遇,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和手腕,耍一耍小聪明,获得了更多的利益。
但这样的人很多眼光并不长远,突如其来的暴富会让他们更狂热地追求利益。也正因为没有读过很多书,所以他们并不重视知识和高学历人才,也不会认真考虑怎样支配财富以及如何保富、延富。所以绝大多数的暴发户都如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并不能实现长久富裕。
不过,那些经历过读书积累的“一夜暴富”者则不同了,他们会对自己眼下得到的东西有清醒的认知,可以通过分析、思考来寻找合适的继续创造财富的道路。也正因为读过很多书,他们对于审时度势会更加重视,对于人才也会更加重视,绝对不会轻视知识所带来的力量,这样的人的成功之路会走得更远,而且也会越走越宽。哪怕遇到问题,他们也能知道从哪里去寻找解决之道。
所以,你觉得社会对待读书人是怎样的呢?
没错,社会一直都只接纳真心读书的人,那些不读书的人,也许一时可以感受到利益所带来的好处,但这种感受就如昙花一现,总会消失,不读书,必将受到惩罚。
而且现代社会,比之以前,对于读书的要求更高了。比如,以前可能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只要你愿意学,有一门技能,你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保证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人们普遍的教育水准都提升了,就如招一个厕所清洁员都需要学历一样,你读的书越多,才越可能碰到机会。
所以再回到开头,读书就意味着你有更为丰富的底蕴储备,你可以有更多种选择,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得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如此说来,你是愿意接受社会的惩罚,还是接受自己给自己带来的质的飞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