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8章 先发制人,齐悼公诱杀鲍牧

鲍牧的火大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

齐悼公迎回季姬后,对季姬极度宠爱。但鲍牧在与鲁国人交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掌握了一些季姬的情况,知道季姬是什么样的一个货色,在内心对季姬非常厌恶。

在鲍牧看来,你堂堂一国之君,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老婆是一个给你戴绿帽子的人吗?

为了这样的女人,你让齐国的将士为此而征战沙场。然后又为了向这个女人示爱,你又将将士们辛苦拼杀得来的土地归还给了别人,你这算是什么国君?

鲍牧本就不赞成立齐悼公,此时见齐悼公祭出这种昏招,心中的怨恨很快便说出了口。

他私下里与齐国几位公子聊天时,讲了一大堆埋怨齐悼公的话,然后他恨恨道:“诸位,你们希望拥有游马千乘吗?”

游马千乘,什么意思?

游马,即战车。春秋时期,大夫的封地可拥有百乘之军,即相当于一个县的军队。而千乘之军,相当于是一个国君可拥有的军队!

鲍牧的意思很明显:你们有谁想当国君的?老夫来帮助你!

也许当时鲍牧仅仅是一句口头上的怨言,但在政治上,这种怨言能随便说出来么?

于是,那几个表面上与鲍牧关系交好的公子们都害怕了。这是什么?这是谋反啊!

这是要掉脑袋的事,好不容易齐国刚稳定下来,大家作为齐国公室宗亲公子哥,生活自然无忧,谁会放着舒坦的好日子不过,去想着干这种一个不慎便要掉脑袋的事?

于是,齐悼公很快得到了密报,说鲍牧想要谋反。

齐悼公本就对鲍牧很有意见,想当年也就是你鲍牧,差点令自己当不上国君。

本就没有理由来收拾你,现在好了,你自己送上门来,还不把你给治了?

治国的本事没有,但齐悼公治人的本事是一流的。

他知道鲍氏家族此时势力强大,如果强行下手,势必引发另一场政治斗争。而自己的君位并不太稳固,必须实施诱杀之计!

齐悼公召见了鲍牧,他非常为难地对鲍牧说:“相国,寡人最近得到密报,说您正准备谋反,寡人虽然不信,但相关程序还是要走一走。

您就辛苦一下,先去鹿城避一避,寡人一定会派人认真调查。

如果是诬告,寡人将亲自迎相国回朝。如果确实有证据证实您谋反,那您就留在鹿城,别回来了。

寡人能够做到的,也只能如此了啊。哦,对了,您去封邑时,带上一半的财产家丁吧。”

鲍牧无奈,他当然不是真的要谋反,只是一句气头上的话。但事情既然已经捅到了国君这里,国君需要调查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个时候的鲍牧确实有些昏头了,他还对齐悼公的安排挺感激的:

如果没事,国君亲自接自己回来。如果有证据证明自己是谋反,那让自己带着一半的财产在鹿城养老,也算是对自己的恩典了。

古今中外,如果谁心存谋反叛逆之心,还能安然终老?鲍牧啊鲍牧,你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也会相信?

鲍牧叹了口气,他回到家,带上了一半的财产家丁奴仆,准备离开临淄。

此时,齐悼公的人又来了:国君有令,允许相国最多带走三分之一的财产。

鲍牧无奈,只好带着三分之一的财产离开了临淄。

但刚离开都城临淄不远,齐悼公的人又来了:国君有令,允许相国最多带两车财物。

就这样,鲍牧最终仅仅带着两辆马车的财物走了。

这算完了吗?

没有!

鲍牧刚到鹿城,早已接到齐悼公命令的鹿城守军便将鲍牧逮捕并就地斩杀!

鲍牧就这样死了,齐悼公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鲍牧。而且,理由非常充分:谋反之罪,人证俱在。

那物证呢?

物证不需要了。

齐悼公洋洋得意,除掉了安孺子,再除掉了鲍牧,这下自己的君位无忧矣。

只要自己重用田氏家族,那凭着田氏家族的财力与人望,这齐国江山应该是稳了。

齐国的江山当然是稳的,只是要看是谁的江山喽。

在齐国,鲍牧之死,对一个人来讲是真正的重大利好!这个人绝对不是你齐悼公,而是田恒!

田恒在府里喝着上好的来自吴越的江南龙井茶,心里乐开了花。

你们斗吧,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咱老田家。唉,这齐国都是这一帮废物么?

现在齐国各大家族,几乎只剩下咱老田家是一枝独秀了,父亲的愿望能够实现了么?

不,现在还不行。不要以为田家什么都不缺了,田家最缺乏的,是军功,是足以让整个齐国军民信服的赫赫军功!

这个不用急,因为齐国马上便有战争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得交待一下吴国了。

吴国本就是东南一个小国,谁想在春秋末期咣地一声强势崛起,先是入侵当时春秋超级大国楚国,攻占都城郢都,差点亡了楚国。

然后又强势打败其南方邻居越国,令越国臣服,越王勾践不得不亲赴吴都姑苏为人质。

此时的吴国国力强盛,吴王夫差志在称霸诸侯,所以一直有意北上中原。

我们在讲吴越春秋时,会向大家献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而现在,围绕着吴国急欲北上,齐国向吴国伸出了热情友好的一只手:邀请吴国与齐国组成联军,讨伐鲁国。

这下吴王夫差既兴奋又有点犹豫。原来,吴王夫差刚刚派出使者联系其北方最近的邻居鲁国,准备借鲁国之跳板北上。

谁想齐悼公此次讨伐鲁国,居然邀请自己一起出兵。这兵出还是不出呢?

前面我们讲过,为了一个女人,齐悼公派鲍牧讨伐鲁国。

一开始他还挺担心怕出征不利,万一鲍牧失败,那自己这个刚坐上并不太稳固的齐国国君之位将面临一定的风险,所以他决定联合吴国。

吴国却犹豫起来。不过,很快事情便得到了解决:鲍牧率齐军直入鲁境,鲁军根本无力抵挡,很快兵败失城。

鲁国认输,并将齐悼公的女人季姬给送到了齐国。

齐悼公大喜,事情居然这么快就解决了,那还需要吴国出什么兵哦。

所以他又派出了使者去对吴王夫差讲不麻烦贵军了,我们齐国与鲁国又和好了。

本来这貌似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对于善于把握机会的吴王夫差来讲,这便成了吴国讨伐齐国的一个最好借口。

吴国本就想北上中原,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借口。

现在好了,你齐国一会请我出兵讨伐鲁国,一转头又来告诉我说不必了。咱大吴是什么?任你齐国呼来唤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