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起参喽
“老五,这事儿就算了吧,权当你们没提过,我们也没听见过。
萍子的中专录取通知书不能让出去,这事儿关系孩子一辈子。
再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我们答应了你,让婧怡去念中专,可万一被查出来,俩孩子的前程就全都毁了。
咱爹咱妈从小就说,做人得走正道儿,歪门邪道的事情咱不能做。”
徐志彦听了闺女的话,这才明白里面的关窍,那就更不能同意了啊,于是正色拒绝了弟弟的提议。
那边,徐老太太也长叹一声,“老五啊,不是你三哥三嫂不通人情,这事儿真不能像你说的那么做。
两个孩子的后半生,不是儿戏。”
作为奶奶,老太太当然希望孙女们都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她都疼。
如果可以,她也希望俩孙女都有个好前程,但这是在不伤害另一个的前提下。
总不能为了徐婧怡,就不顾徐瑾萍以后如何。
老太太和徐志彦都发话了,此事再没有商议的余地,徐志康还能说什么?
能想的办法他都想了,人家不愿意,他还能硬抢?
“你们硬气有能耐,怎么说都商量不下来是吧?行,从今往后家里不管有什么事,都别找我们帮忙。
小萍子,我就看你怎么去念书,我就不信,家里背着一屁股饥荒供你去读书,你心里真就过意得去?”
不等徐志康说话,赵春玲已经站起身,抓起炕上那些东西,扔下两句话怒气冲冲的走了。
“妈,我们改天再回来看你。”徐志康一看,急忙追了出去。
“媳妇,你等等我啊,哎呀,那些东西是给咱妈买的,你怎么还拿走了?”
“给咱妈?那次不是顶着名儿给咱妈,谁知道最后进了哪个的肚子?
往后别想把我当冤大头,啥都别想我再拿回来。”赵春玲的声音已经飘远。
五房两口子急匆匆离开,徐志彦夫妻也没出去送,几个人坐在屋里,谁也没出声儿。
“爸,咱得赶紧把架子搭起来,明天都弄好,后天就上山去起参吧,早点做货早卖钱。”
徐瑾萍见屋里气氛太沉闷,只能开口说话。
“早点儿把自家的做货,腾出机器来,租住去也行,咱们自己抓水子回来加工也行。
这一秋天咋地还不挣点儿钱啊?不管啥事,挣钱要紧。”
徐志彦一听也对,啥事情也比不上挣钱重要啊,那还坐在这里生什么闷气?赶紧干活去。
“对,对,我闺女说的在理,走,咱们干活去,你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
说话间,乐呵呵起身,跟着闺女出去搭架子了。
徐家地方宽敞,前院后院都挺大,后院离着水沟近,加工人参排水方便,前院和菜园都没什么遮挡,留着晒人参最好。
父女俩计划一番,把刷参的池子搭在了后院。
这个也简单,钉几个木桩,绑上些木板弄出个长三米左右宽两米的池子,底部和四周围上塑料布,尽量保证不漏水,就成了个简易的蓄水池。
上面再搭上些木棍,摆好细眼儿的长方形筛子,当地人叫叉子,基本上也就成型了。
顶多是上面再加盖个棚子,避免下雨天干活淋雨,反正就用一个来月,不用整太好了,结实能用就好。
徐志彦夫妻领着闺女,在家忙了一天多,把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又雇了车和人。
九月三号这天一大早,便开着车上山起参了。
种植人参的参场子不是都在一起的,每年一个地方,今年做货的参地在往开峰走的半道上,还没到开峰林场。
三轮车颠簸了半个来钟头就到了,一进场子,看参的狗就汪汪叫了起来。
看场子的人过来,见到是徐志彦带着人来,知道这是来起参了,于是喊住了狗不许叫,放徐志彦等人进场子。
“老吴,我先带人去地里啊,一会儿找你,先把看参费给你一部分。”
辛苦三年了,人家看参的也不容易,大多数人家上来起参的时候,都会多少结算一部分看参费。
往年徐家都是要等卖了人参才给钱,今年这不是还有徐瑾萍挣的钱么?
徐志彦这回也腰杆儿壮了,痛痛快快的把看参费算了大半给人家。
五十丈人参,说的就是长五十丈,宽八尺左右的这么大一块地方。
宽是固定的,说的多少丈,指的是长,五十丈人参,就是五十丈那么长,换算成米的话,也就是一百五六十米。
“对,中间儿这两串儿就是咱家的,先起西边那串儿吧。
咱今天人少,就起一串儿回去。”徐志彦指着一大片参地中间的两趟说道。
徐志彦说的串儿,也是参地里的术语,就是指一长趟儿,跟种地那一垄差不多。
只是种参这垄比较大,有八尺宽,垄沟也宽罢了。
要是搁往年,五十丈人参,徐志彦肯定带着人一下子全都起回家,然后慢慢加工。
按照一般的产量来算,这五十丈能起一千二三百斤,人工刷洗又慢,得好几天呢。
到后面人参水分流失,浆气不足,做出的货就颜色不正,也难怪卖不上价钱。
今年徐瑾萍提前就跟父亲商议好了,不起那么多,先起一半儿,回去加工完了再起一次。
这样不积压,做出来的货品质好。
徐瑾萍说的头头是道,徐志彦如今对闺女那是言听计从,所以今天就少找了几个人,先起一半儿。
人参喜阴凉的地方,所以参地上面做棚苫着塑料布,众人一起动手先把塑料布解了,棚子掀开一边儿去。
然后有人拎着镰刀先把参叶子割掉放一旁,这才抡起三齿子或者四齿子开始刨人参。
起参也很有讲究,得按照割参叶后留下的茎秆位置动手,小心翼翼的从土里把人参抬出来。
要是不小心碰破了人参,那这颗参就不值钱了。
所以起参要找很有经验的人往外刨,后头跟个女的从土里捡出来,装进麻袋就行。
“哎呦,老徐,你们家今年这棒槌挺好啊。
看看,长得多大,这身条儿、这须毛儿,真不错,我瞅着这棵能有三两了吧?好棒槌啊,挣着了。”
刚开始起呢,就听见前面有人大声招呼,原来是地里的人参特别好,起参的人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