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强国 12
成得臣凭轼而望,只见战场上烟尘蔽天,一路向北蔓延,心想定是晋军正往北“溃逃”,不禁哈哈大笑,说道:“晋下军原来如此不堪一击!”回头急忙催促左师斗宜申进攻。
斗宜申见对阵的晋上军大旗高悬,料是主将,抖擞精神,引左师冲杀过去。
晋军这方狐偃冲出先迎住斗宜申,略微对战几个回合,却见晋上军阵后大乱,狐偃回转辕车急忙撤逃。
斗宜申见对方大旗在往后退,以为晋军不敌,有溃散之势,便招引郑、许二将,拼命追逐。正以为志在必得之时,却听对方鼓声大震,只见先轸、贾陀各引一支精兵,不知从哪里横冲过来,将楚军截成两段。狐偃回身再战,与先轸、贾陀两下夹击楚军……
郑、许将士本就信心不足,见对方人马源源不断,且个个杀气腾腾、咄咄逼人,早吓破了胆,纷纷伺机逃窜不迭。
斗宜申招架不住,拼死命杀出,遇着齐将崔夭,又是一阵厮杀,不得已将车马器械通通抛弃,混杂于步卒当中,沿着山路逃走了。
晋上军大获全胜,却又派人佯报成得臣:晋上军亦被击破。
成得臣闻听左右二军都已“获胜”,不禁心花怒放、得意洋洋,于是下令中军击鼓,乘胜追击,并派其子——小将军成大心出阵。
祁瞒一开始谨记先轸告诫,坚守中军阵门,全不招架。听得楚军中又发出第三通鼓声,猜想是中军出战,又见成大心手提方天画戟,在阵前耀武扬威,不断挑衅叫骂。祁瞒按捺不住,让人出去察看。
军吏回报说,中军楚将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
祁瞒笑道:“楚军无人了,如何派一童子出战?谅一个毛头小子有何本事?手到拿来,也算我中军一功。”于是也不跟郤溱商量,便喝叫擂鼓,准备应战。
战鼓一鸣,阵门开处,祁瞒策马舞刀而出。小将军成大心迎住交锋。祁瞒万没想到,与之相斗二十多个回合,竟未分出胜负。
斗越椒在门旗之下,见小将军未能取胜,急忙驾车上去助战,斗越椒在车上拈弓搭箭,觑得良机,一箭正中祁瞒头盔。
祁瞒大惊,正想回退本阵,又怕冲动大军,只得绕阵而走。
成大心欲追,斗越椒大叫:“此败将不必追击,杀入中军,擒拿晋帅先轸!”
成大心听命趁势冲入中军,未见晋军元帅先轸,便将晋军帅旗砍倒。
晋上下三军见自家帅旗倒了,立刻大乱……
中军左右翼将军荀林父、士会见帅旗突然倒下,急忙引兵前来救援。荀林父接住斗越椒激战,士会接住成大心厮杀。
“哈哈哈哈!”成得臣见晋军帅旗已倒,更加忘乎所以,一面下令中军大举进攻,一面振臂高呼:“今日若让一个晋军生还,誓不为人!”
成得臣引兵刚到阵前,先轸、郤溱的部队也到了,两厢接住好一阵拼死鏖战……
双方打得正难分难解之时,栾枝、胥臣、贾陀、狐偃各自领兵一齐都到了,里三层外三层如铜墙铁壁般将楚中军层层围裹起来痛打。
招架半天,成得臣不见斗宜申、斗勃前来支援,而晋军却越杀越多、越杀越勇。最终他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左、右二军其实都已溃败逃散,而晋军正集结三军之力打他一军,于是无心恋战,急忙传令鸣金收兵。怎奈晋军以一当十、异常凶猛,把楚家兵分作十处来同时围攻、各个击破。焦头烂额之际,幸亏其子成大心一枝画戟神出鬼没,率领中军六百人,保护他父亲拼死杀出重围。
晋文公在有梓山上观见晋军得胜,回头对大司马赵衰说道:“教先轸传谕各军:把楚军赶出宋、卫之境足矣,不必穷追猛打,免得伤了两国和气,辜负了楚王恩惠。”
赵衰:“遵命。”
先轸得到君令,于是约住诸军将士,不再追逐楚军。但是晋军帅旗被砍,令他十分气恼,他问郤溱:“帅旗如何倒的?祁瞒何在?”
郤溱不敢隐瞒,如实道出。先轸愤然命道:“祁瞒违令擅战,囚于后车,等待发落!”
陈、蔡、郑、许四国损兵折将,自顾不暇,各自逃生回本国去了。
成得臣同成大心、斗越椒突出重围,急忙投奔大寨,却见前哨来报:“元帅!大事不好!我军大寨已经被齐、秦两军占据!”
“什么?”成得臣不禁感到脊背发冷、心底发凉,心想:“这下彻底完了!”
原来先轸早已安排齐将国归父、秦将小子恽抄小道绕至楚营背后,据了大寨,辎重粮草,尽落两将之手。
此时,成得臣追悔莫及:“哎!一心只以为必胜,竟未设防敌军来这一手,重耳竖子真是狡猾之至!可惜了楚国三军啊!呃!”
成得臣不敢从大寨经过,只得倒转从有梓山背后,沿睢水一路逃离城濮。
路上,斗宜申、斗勃各引残兵来汇合,气得成得臣一句话也说不出。
逃到空桑地面,楚军刚想缓一口气,忽见林中闪出一支军队挡在前面,军旗上书着大大的一个“魏”字。
“是魏犫!”有人惊叫。魏犫大名,楚人早有耳闻,今日在这险要路口,恰好遇见。楚国残兵败将一个个如惊弓之鸟闻风丧胆,哪顾得上再听元帅指挥,早吓得四散逃溃不迭。
斗越椒让成大心保护元帅,与斗勃、斗宜申一起招架魏犫。魏犫力战三将,愈战愈勇,眼看就要取胜,忽然从北面一飞马狂奔而至,马上士卒手举令牌大叫:“请魏将军休战!元帅奉寡君之命,放楚将生还本国,以报从前楚王款待之恩!”
魏犫这才住手,教军士分开两边,朝成得臣大喝道:“今日便宜了你!若不是寡君知恩图报,手下留情,今日此处,便是你等葬身之所!”
成得臣、斗越椒、成大心等赶忙顺势而逃……
…………………………………………………………………………
逃入楚界,清点残兵败将,已所剩无几。成得臣抱头放声痛哭:“老天爷呀!我成得臣怎会如此惨败啊!本来想着为大王去除心头之恶、为楚国扬万里之威,没想到中了晋军重重诡计,以至溃不成军,这都是我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罪过啊!”
成得臣虽然自知是死罪,但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希望得到楚王赦免,于是与斗越椒、斗宜申、斗勃自囚于车,让他的儿子成大心先领残军去见楚王,自求正法。
楚王听说城濮之战成得臣几乎全军覆没、惨败而归,恨得咬牙切齿。见其子成大心先来复命,不禁两眼喷火,怒道:“汝父屡屡违抗寡人之命,已当斩首!更何况有军令在先:不胜甘愿受罚,现在还有何话可说?”
成大心稽首痛哭道:“臣父自知其罪,本想自裁,臣极力阻止,想就君之戮,以正国法。”
“楚国之法,兵败者死。他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不速速自裁,还等寡人赦免不成?只别玷污了寡人刑具要紧!”
成大心见楚王没有怜赦之意,号泣而出,回复得臣。
成得臣叹了口气,说道:“都怨为父太固执,太轻狂,太愚蠢,以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纵然楚王赦免,我也无颜面对楚国父老!”于是拔剑自刎。
…………………………………………………………………………
晋军大败楚师,狐偃却见国主面有忧色,便问:“吾君为何胜敌而忧啊?”
文公说道:“城濮之战,子玉大败,他一贯争强好胜,不甘于人下。这一仗我们是赢了,但他哪肯善罢甘休?怕以后晋楚交恶,兵患无穷啊!”
说话间,军吏进来禀道:“国主,齐、秦二将请辞。”
文公忙说:“快请他们进来!”
国归父、小子恽进来告辞,文公说道:“城濮战绩,多仰仗二国鼎力相助,回去请代寡人向齐侯、秦伯深致谢意!待寡人归国安顿,定遣使再往拜谢!”然后,他回头问狐偃,“二位将军截楚大寨,所获粮草辎重共有多少?”
狐偃答道:“大概四千车左右。”
文公说道:“分赠齐、秦两国军获各一千车。”
国归父、小子恽好不惊喜,跪拜谢恩毕,高高兴兴奏凯而还。
先轸囚祁瞒到文公前,奏其违命辱师之罪。
文公愤然斥道:“祁瞒,你可知道,由于你擅离职守,贪功擅战,让多少士卒跟上你白白送命?若不是左右二军先胜,有余力助战中军,我军还不知要损伤多少人马,能否打败楚军都未可知!”
祁瞒羞愧不已:“臣罪该万死!”
文公命道:“大司马赵衰。”
“臣在!”
“按军法处置祁瞒!”
“是。”
赵衰命左右侍卫:“祁瞒因犯违命辱师之罪,推出斩首。今后有违元帅之令者,视此!”
“是!”
除了颠颉,祁瞒是第二个违令被斩的将领。自此,晋军纪律更加严明,三军上下无不唯令而行。晋军稍作整顿,随后班师回朝。
一日,晋军正在归途行进,远远望见一队车马,簇拥着一位贵人徐徐而来。
前队栾枝迎住,问:“来者何人?”
对方答道:“我乃周天子卿士王子虎。听闻晋侯伐楚获胜,立安定中原之功,天子亲驾銮與来犒赏三军,先让我来报知晋侯。”
栾枝便领着王子虎来见文公。
文公没有经验,便问众将:“如今天子屈尊大驾,亲自来犒劳寡人,可在这道路中间,如何行礼?”
赵衰说道:“道中多有不便,微臣以为,这里离衡雍不远,那里有个地方叫践土,地势平坦宽阔,吾君可让人在那里连夜建宫造室,然后引列国诸侯迎驾,来行朝拜天子之礼,这样才不失君臣之义。”
文公深以为然,于是和王子虎订下日期,择五月吉日,在践土等候周王驾临,同时传檄诸侯:都要在五月朔日(初一)践土取齐,朝拜天子。
狐偃、贾陀奉命在践土主建王宫,用时一月有余,王宫建造完毕。
五月朔日,宋、齐、郑、鲁、陈、蔡、邾、莒等国诸侯应约而至。秦君称病,派了公子絷代行前往。
周襄王于五月丁未日,驾幸践土。晋侯率领诸侯预先到三十里外迎接。
襄王在王宫安顿好后,诸侯共行谒拜周王之礼。
礼毕,晋文公将所获楚国俘虏献给周王,还有缴获的披着铠甲的马匹及马车几百乘、步卒数千人、器械衣甲数十车一并献上。
襄王大悦,亲自慰劳文公,说道:“自伯舅齐桓公既世,荆楚恃强蛮横,屡犯中原国家,幸得叔父(指晋文公)仗义剪伐,才使王室尊严得以维护,叔父真乃功勋卓著啊!”
晋侯稽首道:“臣重耳侥幸歼灭楚寇,都是仰仗天子护佑,臣只是略尽应尽之义,不足挂齿,更谈不上什么功劳!”
“叔父过谦!为奖赏你的功劳,寡人封你为方伯,赐你祭祀用大辂之服、兵事用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等物,另有虎贲之士三百。”
文公:“臣多谢大王!”
周王:“上卿尹武公、内史叔兴册!”
“臣在!”
“将方伯使命告布诸侯!”
“遵命。”
上卿尹武公、内史叔兴册当着所有诸侯的面宣布:
“俾尔晋侯,今为方伯,得专征伐,以纠王慝(音特,王室之不臣之臣)。”
众诸侯无不膺服。
襄王又命王子虎册晋侯为盟主,汇合诸侯主持践土会盟。
晋侯在王宫旁边设下盟坛,诸侯先到王宫行过觐见之礼,然后各自到盟会之处汇合。王子虎监证。
会盟之日,晋侯登上盟坛,手执牛耳,诸侯依次而登。
王子虎宣读会盟誓辞:
“凡兹同盟,皆奖王室,毋相害也。有背盟者,明神殛(音及,意杀)之,殃及子孙,殒命绝祀!”
诸侯齐声颂道:“王明修睦,敢不敬承!天保定尔,万寿无疆!”各个歃血为信。
晋文公受襄王册命为方伯,又践土为盟做了盟主,三军上下无不欢欣雀跃、豪气倍增,一路凯歌返回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