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芳音:一个合唱团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子湖畔的“巾帼之冠”

卢晓梅 童 俏 徐 进

“为了生活美好绚丽多彩,唱支歌儿让人们敞开胸怀。不论寒风怎样向我吹来,不论烈日怎样对我照晒,为了奉献我们心中的歌,我们永不分开。”杭州西子女声合唱团在如诗如梦的歌声中,欢度她的五周年生日。团庆合唱音乐会上,团长曹星望着洁白长裙映衬着的一张张热诚、真挚的笑脸,倍感欣慰。他太熟悉她们了,太熟悉一个业余合唱团所经历的艰辛与欢乐……

1985年春暖花开时,西子湖畔百余名倾心歌唱艺术的姑娘走到了一起。业余合唱团的活动经费是每个团员缴纳的10元钱,排练场地借的是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室。每到训练时间,住在四面八方、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团员们总是按时赶到;排练结束后,早没了末班车,有的团员常常要到深夜才能回到家。每逢训练的日子,总有一些男青年在幼师门口耐心等候,原来他们是在用真诚的理解与支持,去赢得姑娘那颗挚爱音乐的心。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团员们虽然都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但是在唱法上有用大本嗓直喊的,也有用民歌唱法、流行唱法的。缪自珍老师与指挥陆加庆、陈祥文一起,用美声唱法作为发声训练的基础。渐渐地,参差不齐的声音变得圆润、明亮、和谐了,团员们都在歌声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在合唱这个艺术形式中明白了“团结”“奉献”的意义。

的确,西子合唱团的每一位团员都在奉献。何灵巧,这位杭州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早在大学时代就是闻名全校的金嗓子。优美的音色、婉转的歌喉使她几次获奖。但在合唱团安排别人领唱时,她也就愉快地融入合唱中去了。今年元旦,是她新婚的日子,正逢团里要演出。于是,在新郎的陪同下,她在歌声中度过了富有纪念意义的幸福时刻。

西子合唱团第一次亮相,是在1985年纪念“七一”电视晚会上。一曲《党啊,亲爱的妈妈》台风质朴端庄,演唱声情并茂,引起了音乐界的瞩目。次年9月,中国广播合唱团来到杭州,与她们并肩演唱了《龙井茶,虎跑水》《四季歌》,该团团长、常任指挥聂中明对西子合唱团大加赞赏。这位曾在国际合唱比赛中率中国广播合唱团荣获过3块金牌和1块银牌的著名指挥,自愿担任了西子合唱团的艺术指导。

“西子”姑娘的美名渐渐传扬。几年来,她们排练、演出中外作品和创作歌曲50余首。1989年的5月,可以说是西子合唱团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高规格的北京音乐厅向她们敞开了大门。座无虚席的音乐厅里,人们看到了著名指挥家聂中明、郑小瑛、秋里、胡德风、李华德,还有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李晋玮。器乐奏响,先是一组新创作的、有着浓郁江南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古诗词大合唱。接着一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苏丽珂》又给人们展现了优美动人、风格迥异的异国情调。当《欢乐颂》以其明快轻松的节奏结束了整场演出时,郑小瑛、沈湘夫妇等纷纷走上舞台与团员们合影,连声称赞“太棒了,太棒了”!专家们说:“好久没有听到过这样动听的《苏丽珂》了。”西子合唱团终于跨上了成功的台阶,在北京“五月鲜花合唱节”上被誉为“巾帼之冠”。

载誉归来,“西子”姑娘们欢呼雀跃。在市府领导的关心下,她们的排练场也移到了宽敞、明亮的市府综合楼多功能舞厅。她们没有居功自傲,积极参加了建国40周年“祖国颂”晚会,在杭大、农大、财经学院等先后演出6场,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她们的奉献,给歌坛带来了清新、朴实的春风。

(原载于1990年6月23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