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狱之门:一位美国公民在中国服刑的生命体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被遗弃的演讲稿

五月初夏,阳光正好,天色蔚蓝,“燕城”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而绚烂的季节——百花盛开。

花季里,燕城监狱组织的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读书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读书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读书可以让人心明眼亮,读书可以使浮躁的心淡定下来,每个人都渴望从读书中获得一份平静与慰藉,使人感悟并看到未来与希望。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与自己心灵对话过程,既然对话就会产生共鸣和反思。把这些真实的体味记录下来,然后与别人分享。同时也将好书推荐给他人,让那些美好从书里散发出芬芳,使更多的人浸润其间。

为此,燕城监狱特别举办了读书演讲比赛活动。演讲主题是“我想推荐的一本书”。经过角逐,本人入选了参赛名单。但演讲是我的弱项,上台总感觉有些心慌。可是为了集体的荣誉,我必须努力向前。经过多日的认真准备,我信心满满地迎来了登台演讲的时刻。自己认为演讲是成功的,从比赛过程来看获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比较其他演讲者总体上说我不应该落在最后。但评委的结果令我瞠目,倒数第一。我满怀沮丧地走出了赛场,回到房间顺手将演讲稿扔到纸篓里。随着时针的转动,一切又归于平静……

翌日又是晴空万里,我迎着艳阳去参加一期专业培训。席间,一位有着人生阅历的长者走到我的面前,认真地对我说:“你昨天的演讲很好,我听了深受启发。因为在你的演讲中触及了一个常人都在回避的话题——死亡,但是人又必然归于这个方向。所以面对现实,如何活着?怎样生活好?怎样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则显得尤为重要。”说着他居然背出了我讲演中的一段话。这让我非常惊讶,同时让自己本已平静的心又掀起了波澜,使自己不得不重新思考演讲的真正目的与意义。

当人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确实洗去了世间的喧闹。但是人需要精神的沟通和情感的释放,需要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而演讲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与释放的平台,让彼此孤寂的灵魂不再沉睡,使内心近乎于干涸的情感,重新被滋润并焕发出活力。与之相比,获奖得名则显得没那么重要。排名不过是一个比赛的形式而已,很快就被人们所忘记,包括评委在内,三天之后相信他们也想不起获奖者的排名顺序。然而,能打动人心的演讲内容却似涟漪,在特殊的群体中不停地荡漾,有时也会表现得异乎寻常。

忽然,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演讲稿还在废纸篓中,是否已被人当垃圾倒掉了?于是我快步走回房间,只见那团演讲稿依然卷缩在纸篓里。我躬身将褶皱的演讲稿拾捡起来并轻轻地打开、展平,又重新读了几遍。这次朗读不是在为别人演讲,而是让自己作为第三者在聆听、在感受、在思考、在领悟、在省察……之后的体味真的不一样,一切都变得清新与鲜亮。我辗转反侧,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这篇曾被丢弃的演讲稿刊载出来与大家分享。或许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能够重新激起心灵的碰撞,在彼此情感与意识的流动中迸发出一个鲜活的未来。我当然非常地期待。

演讲词如下:

我推荐的一本书《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编著的。他以独特的文笔形式,记录下一个远行者在触摸人类古文明遗迹之后的感受和隐忧。当你走入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跟随着这本书畅游的时候,你会从中感受到先祖文明的热量,而这种温度也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它让我们能够在特定的时空里体味到一种古老的启示和无声的告诫,同时让人产生对现代文明的思索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考量,使那些走向非我的人渐渐地找回自己。

我无意在此进行书评,只是想与大家分享读过此书后的喜悦与感受。特别是服刑期间,整个人生的坐标发生了改变。当自己行走在生命的幽谷之中,如何看待现实生活?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能力,让自己的灵魂真正地得以翻转,彻底摈弃过去的罪愆?如何在改造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生命意识,逐步地在内心里构建起一个健康而淡定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生命意义上的人格回归,以自己的囹圄之身去重新点燃那文明的火种?这是尤为重要的。

其实“生命”是一个不朽的话题,它的表象是——“活着”。而且“活着”是对“死亡”而言。

当我们每个人偶然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要爬出母亲的怀抱,慢慢地独自站立起来,去经受一个又一个苦难,然后向着死亡的终点走去。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也不管你辉煌还是平庸,没有人能够例外。过程之中有风雨,也有艳阳;有甜美,亦有苦涩;有悲伤,还有欢笑……因此,我们每个人在谈到生命的价值和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时,都不能回避“死亡”这个词汇,然后把“死亡”拾捡起来面对活着的自己。

我曾经写过一篇《让生命的过程得以激越》的短文,用笔墨对死亡进行过一次尝试,让自己深刻地体验一下生命的最后时光。“当随着死亡的黑夜到来,太阳将永远不会在我的眼前升起,星辰也不再与我的躯体做伴,我将作何感想?我的思维,我的意识,我的目光,我的想念与挂牵将停留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我最真实的生活和生命的目的,才是我本原的自己。”

其实人的生活悲剧不在于你失去了多少财富,或受到了莫大的苦难,而是在于我们错过了不该错过的一切。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省思,奋力地拥抱现实中的美好,把每一天都变成鲜活的日子。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喜乐和微笑去亲吻那滋养过我们的大地,使死亡衬托出生的光彩。

人生的道路原本就是从出生地启程,然后越走越远。而由此展开的生命途中可能会在某个阶段迷失了自己,也可能又在另一个更高的层面把自我找回。

监狱服刑是人生中一个不完美的际遇状态,身在其中的人常常在心里呐喊,呼唤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生活;憧憬仍在自然与亲人怀抱之中的温馨感受。然而,如今却只能为欣赏到狱中路间里的花草和叫不出名字的昆虫而兴奋不已。尤其是当自己的手在触摸植物叶子上的露珠滑落的时候,内心都能感受到这片叶子的娇嫩与匀称,并由此带来无比的欢乐,让人真正地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丽。

回首过往的生活,在我们的脚下和奢华的车轮下,不知碾轧过多少可爱的花草,践踏了多少美好。然而人们却毫无察觉,认为这些百态的花草和多彩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周边似乎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在等待着我们去摘取。也许现实中的人们都很少关注已拥有的东西,也很少发现这些景色,很少感受身边的幸福,很少把握瞬间的快乐与生命的自由,却目视四方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人的心境与行为都变得浮躁和贪婪。然而,狱中的服刑生活却能够使人慢慢地沉静下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使自己看待人生的视角由黑暗转向有光亮的地方,让心灵随着生活的节奏和四季的自然更迭而产生变化,逐步使自己的生命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创造出更加旷达、智慧、愉悦的人生况味……

生命状态的改变和对生活态度的更新,能够逐步地为我们自己的心灵带来纯化。这其实就是一种人格意义上的升华。如果我们在服刑生活期间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改造和悔罪,让自己回归到人本自然的创造之中。那么你的人生态度将更加清新,视野也将变得宽广而辽阔。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家人、为爱我的人和一切我所爱的人承担起责任?

当我经历了自己所爱的人离世之后,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感受是失去了一个深爱自己的人,尤其是父母。可是在平日的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如此深刻地体触到。行走在人生低谷的我曾经交际甚广,朋友似乎也很多,整日忙得不亦乐乎,兴奋至极,令自己眼花缭乱。视线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分不清世界上谁是真正爱我的人。

生命的体验渐渐地告诉我,一时营造出的彼此欢愉和快乐与爱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场合或者说绝大多数氛围充其量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构建罢了。如果使它转换成爱,那将是长期和艰难的,更不可能奢望深爱的奇迹出现。因此,我的结论是:只要是与你生命有关联的人所释放出来的爱都是不打折扣的,是本真而鲜活的,是彼此不图回报的。这就是人的本性,它决定了爱的特质。

所以,无论我们在任何境遇之中都应该认真地思考爱与被爱这个生命里的主题,唤起我们对亲人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给予。尤其是面对狱中生活的现实。不是你想要做什么,而是要懂得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承担些什么?健康与平安难道不是一种责任吗?积极而平顺地改造,争取早日回归与家人团聚,难道不也是一种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了这种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则不言而喻了。

哲人赫尔曼·黑塞曾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你自己。”所以作为服刑人员应该在改造中多读书,读好书,并深刻思考,努力实践,找寻已经失去了的真正自己,焕发出心底深处那本原的良知,让生命意识得以强化,使精神不再苦涩、生活不再孤寂。坚信:生活永远是精彩的,而精彩则来自于生活的体验与创造,来自于生命的不断激越和意识的升华与改变。

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罪犯都有未来。让我们共同鼓起勇气,放飞心灵。希望就在那高墙之外的灯火璀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