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与超越:文化传统与鄞州近代人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桑兵

摘要 1934年,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支持下,解聘国文系教授林损等人,引发风波,长期担任国文系主任的马裕藻被迫辞职。此事看似新旧之争的延续,实则反映了国人由来已久的关于中国文学的观念及教法的分歧。蒋梦麟等人以行政主导强势推行的除旧布新,除了实现蓄谋已久的赶走所谓温州学派乃至终结章门弟子把持的历史,并没有赢得国文系学生的支持,也未能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显出成效。如果当年对马裕藻新旧并用的主张多一些包容,或许今日把握“中国文学”会少几分尴尬。

关键词 马裕藻 北京大学国文系 林损 胡适 蒋梦麟

太炎前期弟子,大都颇负盛名,坊间流行的“五大天王”之说,能够反映章门学术江湖地位曾经如日中天。[1]不过,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亦以字行。浙江鄞县人,今宁波鄞州区人。或谓其本名巽,似与其长子相混淆)虽然辈分不浅(章门弟子中,马裕藻年长,有老大哥之称)、地位不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14年),却不得列名其中。不仅如此,由于他既无著述,又少轶事,以致几乎没有人对其做过研究。坊间流传的一些文字,大都敷衍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的相关记述而来,其中以讹传讹乃至穿凿附会之处不在少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马裕藻,首先必须解决材料从何而来的问题。马裕藻的生活交友圈子,多以同门为轴心纽带,而同门当中,多人留有日记并且已经陆续出版。虽然所记大都为琐事片断,但如果相互参照,拼合连缀,也可以组成大体完整的图形。同门之中,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吴承仕、周树人、周作人等人的日记已刊。其中马裕藻与钱玄同的关系最近,朱希祖次之,周氏兄弟又次之,与黄侃较为疏离,与吴承仕则交恶。而各人的日记详略不一,间有散佚,如朱希祖北京期间的日记便付阙如。以同门日记为基础,参酌报刊、档案、回忆录等其他资料,可以大体还原这位雁过无声、人过无名的人物的历史轨迹,进而探究民国时期学术风气的流转和学界世态的炎凉。

本篇仅取1934年北京大学解聘国文系教授牵连马裕藻辞去系主任一事,重现相关史事并讨论背后的问题。关于此事,坊间传说及有所涉及的文字相当多,大都以林损、胡适为主角,不仅各执一端,而且真伪莫辨,形同八卦翻新。一些言之凿凿的考证,也因为各自的成见太深,无法摆脱偏听偏信的局限。而马裕藻作为配角,显得可有可无,使得此事似乎只是学界的轶事,而与近代中国文学观念及组织关系的重大意义不能显现,马裕藻的历史地位也难以彰显。为此,笔者在尽可能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力求探寻各说各话背后的隐情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