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的覆灭
他们受到了伤害。那种伤害让他们自卑,让他们活在想要出人头地和被人尊重的欲望之中。他们被皇权践踏,转脸又狐假虎威,以皇权的名义践踏普天下的芸芸众生。
“十常侍”有两个版本
汉灵帝待在皇宫里“运筹帷幄”,身边的智囊全是宦官。等到黄巾起义被镇压,他就把功劳都记在了宦官们的头上。其中有十个或者十二个中常侍,即史书中所称的“十常侍”,都被封为侯爵。
“十常侍”的名单有两个版本。按《后汉书》的说法,包括赵忠、张让、夏恽(yùn)、郭胜、孙璋、毕岚(lán)、栗嵩、段珪(guī)、高望、张恭、韩悝(kuī)、宋典,合计是十二个人。在《三国演义》里面,则包括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十人。其中最著名的中常侍就是张让。
张让是颍川郡人,从小入宫做杂役。汉恒帝时,张让被擢拔为小黄门。后来,他又负责照顾汉灵帝的起居,升任中常侍。汉灵帝非常依恋他,甚至公开声称:“张常侍就是朕的父亲,赵常侍就是朕的母亲。”赵常侍,说的就是中常侍赵忠。
汉灵帝对“十常侍”言听计从。“十常侍”,也习惯于充当皇帝的使者,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他们因此拥有很大的权势,有很多趋炎附势的人巴结他们。他们甚至有钱建造起巍峨豪华的私宅。哪怕是在他们府上打杂的奴仆,都可以为非作歹。
扶风郡有一个名叫孟佗的大财主,不惜花费重金与张让府上的奴仆交好。那奴仆感激地说:“你给了我这么多好处,需要我怎么报答你呢?”孟佗说:“我求见张常侍多次,始终不能如愿。等到我下次再去,请你代表张常侍向我行一个拜礼就够了。”那时候,张让府前经常是门庭若市。孟佗在门口再次求见张让被拒后,那奴仆带领一群人急匆匆地从里面出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孟佗行拜礼并表示歉意。众人看在眼里,都很吃惊,以为孟佗与张让的交情非同一般。事情传开后,想要巴结张让的人争先恐后地用珍宝来贿赂孟佗。孟佗暗自得意,分出其中一部分,拜托那奴仆进献给张让,果然讨得了张让的欢心。没过多久,汉灵帝便任命孟佗做了凉州刺史。
雌鸡化雄与雌鸡司晨
自从建宁二年(167年)四月从温德殿的大梁上飞出一条大青蛇以来,各种怪异事件和灾难就频繁发生。风灾、水灾、旱灾、蝗灾、地震,还有东方沿海地区的海啸,闹得民不聊生。到了光和元年(178年)新春,传说颍川郡有一只母鸡,忽然变成了公鸡。人们称之为“雌鸡化雄”,认为那是一个不吉祥的征兆。
汉灵帝也很吃惊,便召蔡邕等人入崇德殿,然后派中常侍曹节、王甫询问他们这些灾异出现的原因和消除的变法。只有蔡邕细心地一一解答。汉灵帝又下诏让他做更深入的解释,然后将建议密封进皂囊中呈上。
蔡邕利用这次机会暗示汉灵帝,变成雄鸡的并非他人,而是陛下身边的那些中常侍!他们原本是英俊的男儿,只因净身入宫,就应了雌鸡的说法。如今,他们站在陛下左右过问朝政大事,就犯了雌鸡司晨的忌讳。这十多年来发生的种种灾异,都与这些司晨的雌鸡有关!汉灵帝看了之后,既不说蔡邕分析得对,也不说蔡邕分析得不对,只是长时间地感叹而已。
张让的可怜相
到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郎中张钧上书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张角造反呢?追究其中的祸根,正是陛下身边的十常侍啊!他们依仗陛下的宠信,把自家的父兄、子弟、亲友外派到各州各郡,以朝廷命官的身份搜刮财富、欺压百姓。百姓们的冤屈无处申诉,这才铤而走险,沦为逆贼。只要陛下杀了十常侍,用他们的头颅向百姓们请罪,再派出使者布告天下,那陛下并不需要花费一兵一卒,就能够让黄巾军像风卷残云一样散去。”汉灵帝把张钧的奏章拿给张让等人看。张让等人皆诚惶诚恐。他们赶紧脱掉官帽、赤着双脚,以罪犯的身份向皇帝叩头请罪,并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财产资助军费。
汉灵帝被宦官们的可怜相感动,就命令他们戴上帽子、穿上鞋,跟从前一样工作,还发脾气说:“张钧真是个疯子!难道十常侍里面连一个好人也没有吗?”宦官们把皇帝发脾气的事告诉了担任御史的亲信。亲信们心领神会,立即指控张钧是太平道的信徒。张钧因此被捕入狱,遭到严刑拷打,死在狱中。
等到中常侍封谞、徐奉与黄巾军暗中勾结的事情败露后,汉灵帝叫来张让等人,责问道:“你们这些做宦官的,总是说党人们图谋不轨,把他们杀的杀、囚禁的囚禁。事到如今,党人们反倒成了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你们反倒成了张角的同谋!是不是应该斩了你们?”张让慌忙跪在地上叩头,辩解说:“封谞、徐奉都是前任中常侍王甫、侯览提拔起来的人,跟我们可没有任何关系啊!”汉灵帝又是一声叹息,到底不肯追究他们的罪责。
何进之死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在嘉德殿驾崩。何皇后所生的皇子刘辩成为新皇帝。十常侍赶紧转向,再一次用鲜花般的笑脸包围了新皇帝和临朝主政的何太后。
中军校尉袁绍素来痛恨宦官,他对何进说:“前任大将军窦武,就惨死在宦官们手中。而今轮到你做大将军,请你一定要为天下的百姓铲除这些害人精。这是流芳百世的大事,切不可错过良机。”何进入宫将此话转告给何太后。何太后问:“皇宫里没有了宦官,谁能来接替他们的工作呢?”何进想了想,建议说:“可以从三署[1]里面选用一批年轻的郎官。”何太后沉默了良久,回答说:“由宦官打理皇宫事务,是从古到今的成例,不好轻易废除。况且先帝刚刚驾崩,你把那些年轻气盛的郎官们放进宫来,让我每天面对他们,岂不是招惹天下人的非议?”何进听了妹妹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辩驳。
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对何进说:“天下英雄,没有不痛恨这些宦官的。大将军何不召集他们进京,要他们向太后请愿?”何进表示同意,立即召前将军董卓、府掾(yuàn)泰山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带兵进京请愿,诛杀宦官。
中平六年(189年)七月,董卓的部队到了渑池,丁原的部队也进入了河内。消息传入皇宫,宦官们一个个惊恐不安,互相议论说:“我们已经被大将军逼到鱼死网破的地步了。难道他真的想重演窦武的故事吗?”张让审时度势,立即挑选了数十名刀斧手,埋伏起来,然后假借何太后的名义,宣召何进前往省阁。
何进大摇大摆地进了省阁。张让立即迎上前去,责问他:“天下大乱,难道仅仅是我们做宦官的罪过吗?从前先帝与太后不和,是我们在先帝面前哭泣哀告,才把太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你们何家有了今天的富贵,不仅不报答我们,反而要把我们赶尽杀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你们满嘴仁义道德,总是嫌弃我们宦官污秽肮脏,可你们这些公卿又有谁真的忠诚廉洁呢?”何进被问得张口结舌,连连后退。就在这时,尚方监渠穆拔剑把何进砍死在嘉德殿前。
十常侍的覆灭
话说张让杀了何进,立即以皇帝的名义拟诏,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任命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台的官员们回答说:“事关重大,需要大将军前来共同商议。”宦官们把何进的人头扔在地上说:“何进谋反,已经被我们处死了!”
消息传到宫外,虎贲(bēn)中郎将袁术拔剑而起,带领军官士兵们向皇宫发起进攻。宦官们紧闭宫门,拼死抵抗。不久,天渐渐黑下来,袁术下令纵火焚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张让见势不妙,急忙命令段珪挟持小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和何太后,逃往北宫。然而尚书卢植早已带兵围住省阁,他手持长矛,站在阁窗下呵斥段珪。段珪惊恐不已,释放了何太后,何太后从省阁上跳了下来,被卢植救走。
袁绍和他的叔父袁隗(wěi),假借皇帝的名义召来樊陵和许相,将他们处斩。接着,袁绍又带兵一路杀入北宫,关闭宫门,对宦官们实行地毯式搜捕。他下令不论老少长幼,凡是不长胡子的,一律格杀勿论。张让等人只得继续挟持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向小平津方向逃亡。
尚书卢植和中部掾闵贡在后面紧紧追赶,一直追赶到黄河岸边。眼看就要追上张让时,闵贡停在那里厉声呵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若还不自行了断,我只有杀了你!”张让等人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末日,不由得涕泪纵横。张让跪在小皇帝面前告别道:“都是臣等该死!请陛下好好活着,保重自己!”说完便跑向高岸,投身于黄河之中。
【作者评说】
“十常侍”身为宦官,他们身体上有残疾是可怜的;但与之相对应的,他们心理上有残疾却是可恨的。他们受到了伤害。那种伤害让他们自卑,让他们活在想要出人头地和被人尊重的欲望之中。他们被皇权践踏,转脸又狐假虎威,以皇权的名义践踏普天下的芸芸众生。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场灾难——一场他们自己的灾难和全国百姓的灾难。
人生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要“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就要理解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问题,用智慧拯救自己。如果十常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将自己的人生从痛苦和灾难中解救出来,从而获得自由和幸福。
【文史杂记】
〇宦官是一种尊称
《后汉书·宦者列传》说,“宦”是环绕在象征着天子的天帝星周围的星星。于是,那些专门在皇宫内为皇帝提供内勤服务的仆役,就被人们尊称为宦官。与此同时,他们也被叫作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派遣宦官担任太监、少监,人们因此又尊称有权势的宦官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们权势熏天,人们就把他们全都尊称为太监。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规定,宦官(太监)是皇帝自家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与皇帝朝夕相处,很容易赢得皇帝的信赖,比其他官员更易掌控国家的政务大权。
【原典精选】
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黄门常侍辄❶令谴呵不中❷者,因强折贱买,十分雇❸一,因复货之于宦官,复不为即受,材木遂至腐积,官室连年不成。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jiē)。
《后汉书·宦者列传》
(为修理宫室)朝廷调发太原、河东、狄道等郡的木材和有花纹的石头。每当各州郡将材料安排好送往京师,黄门和常侍们动不动便遣人责骂运送的材料不合标准的人,乘机强行要求折价贱卖,付的钱只有货值的十分之一,再将这些材料转卖给宦官们,宦官们又不会马上接受这些材料,致使木材堆积到腐烂,宫室却连年没有修成。刺史、太守又私下增加征调,百姓苦不堪言。
注释
❶辄:总是。❷中:符合。❸雇:酬,付给。
注释:
[1]三署:负责守卫皇宫的宿卫,其中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合称三署。署中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为皇帝提供侍从服务的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