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千年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大辩论

在短暂的沉默和窃窃私语后,大家的目光都望向窗外静谧的星空,仿佛那无尽的宇宙能给出心中困惑的答案。

突然,日本人井田向上打破了宁静,问道:“曲夫人,你刚才说在数星星,数了多少星星?”

阿丽娃正为话题一时陷入僵局而有些尴尬,井田向上的问题就像一场及时雨,迅速调整了话题方向。她笑着回答:“数了好多呢,可惜怎么也数不过来。哈哈!跟在地球上数星星可不一样,在这飞船上,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处于动态之中,眼睛根本应接不暇,速度完全跟不上。”

“没错,其实我们的飞船又何尝不是一颗星星呢,一颗流动的星星,我们带着自己的目标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行。你们说,宇宙中这些星球究竟是为何而存在呢?”井田向上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大家的讨论热情。

“宇宙为谁而存在?星球为谁而存在?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恐怕很难弄明白。”张梓杰皱着眉头,略带无奈地回应道。

“打个比方,在地球上,汽车每天穿梭行驶,飞机每天翱翔天际,火车每天往来奔忙,这些动态工具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活动需求而存在。那么,宇宙星体的转动又是为了谁?为何而存在呢?”井田向上进一步深入引导大家思考。

“我觉得宇宙星体的存在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没有特定的目的。”俄罗斯的伊万诺夫突然发言,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它们只是按照物理规律在运转,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就踏上了各自的轨道,一切都是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和地球上的风雨雷电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谈不上为谁而存在。”

“是啊,宇宙星体自转的动力或能量究竟来自哪里?难道像地球上的飞机、汽车、火车因人类而存在一样,星体的存在也是因为宇宙中某种生物的活动吗?”德国的 F接过话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思索。

“也许宇宙星体的存在是为了承载生命。”印度的拉维轻声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温和的光芒,“就像地球孕育了我们人类一样,其他星球或许也在孕育着不同形式的生命,每一个星球都是生命的摇篮,这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这些星球就是这些可能性的载体。”

“这不过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罢了,自然形成,自生自灭。”美国的 G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

“什么是大自然?自生自灭,自有自无,力量与生俱来,能量与生俱有,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律。”阿塞拜疆人卡迪拉农进一步剖析道,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你有你的规律,我有我的规律,你不侵犯我,我不影响你,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这是规律衍生出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万物才能相安无事,在自己合理的范围、时间和空间内存在。”一直沉默的肖邦也加入了讨论,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

“宇宙万物的存在,想必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背后影响,甚至操控着这一切。只是我们人类太过渺小,根本无法识别,也难以感知它的存在。这宇宙就好比我们人类的身体,我们人类或许只是身体内细胞中的某个细粒子,这细粒子的活动范围局限于细胞内,所能感受到的能量也仅限于细胞的力量。而当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比如思考、打斗、表达感情时,细胞内的细粒子是无法察觉的,更是难以想象,因为它永远无法站在比人体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去观察、了解和研究。所以,我们人类,或者地球、太阳系,乃至更大的星系,都可能只是神秘宇宙中的细胞而已,是宇宙神秘力量存在的微小组成部分,它们自然产生,自然消失,多一个或少一个,对宇宙而言并无大碍。就像人体内细胞中的粒子,数量的增减不影响人体的活动和功能,细胞会按照自身规律自生自灭,同时又不断有新生细胞补充。”曲波缓缓开口,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想象的大门,每个人都听得入神,脑海中勾勒着宇宙与人类的奇妙关系。

“像曲教授所说,也许宇宙中有许多人类难以想象的巨大生命体,它们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经过亿万年的繁衍生息,已形成稳定且良性循环的内生机制。这些巨大生命体的物质构成不同于我们人类的碳酸钙和蛋白质,它们的生命特征和表现形式也是我们目前所未知的。我们仅仅在其内部极小的范围内活动,人类的视野受到极大限制,我们只能观察三维空间的物质,而宇宙万物的构成结构呈十二维状。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由 X、Y、Z三个轴向构成立体空间,四维或许是增加了时间线,在这个维度里可以看到生命体的过去与未来,即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维度空间。五维可能是事业线或者能量线,它决定了在这个生命周期内产生能量的多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大小。维度越高,只是这些维度线的多重组合,也就是说,能看到的维度越多,其能量就越大,就能操控更多的生命物质,将这些生命体的一切尽收眼底,掌控在手中。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力量!当然,能量是守恒的,这种拥有巨大力量的物质必然也存在着对等的克制物质。”金长辉接过话题,他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让大家对宇宙的维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看,宇宙星体的存在是为了创造美。”法国的艾丽西亚轻声说道,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美的向往,“你看那些璀璨的星空,壮丽的星系,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每一个星球的独特地貌、色彩和运动轨迹,都构成了宇宙这幅宏大画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是宇宙艺术家的杰作,供我们欣赏和赞叹。”

“如果真的存在那种如同人类发射卫星一样,有能力设计制造宇宙间星体的生物体,那该是多么庞大的生物体啊,它们会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呢?”德国人科特满脸疑惑,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

“呵呵,所以,每当我们遭遇无法解决的困难或巨大灾难时,总会祈求上帝,期望借助上帝之手的魔力驱散困难与灾难。也许这个上帝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种拥有巨大力量的生物体。只是对它们而言,我们太过渺小,它们可能根本不在乎我们的存在;又或许是我们的能量太过微弱,它们根本感知不到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与灾难,在它们眼中,这些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人类的祈祷从未灵验过,最终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克服。那不过是我们在内心深处寻求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信仰罢了。”英国人感慨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人类自身力量的无奈与坚定。

“宇宙有边界吗?如果有,那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另一个更大的宇宙存在?照你们这么分析,宇宙空间要么无穷大,是我们无法认知的多维空间;要么没有边界,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洞,看不到边际。想象一下,这些星体自诞生起就不停地转动,直至自身能量耗尽。那么,是否会有那么一天,宇宙间所有的星体都消失不见,宇宙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黑洞,没有光,没有声音,万籁俱寂,空无一物。那时候,这个世界还存在吗?如果世界都不存在了,还会剩下什么?除了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黑暗,还是黑暗。这样的世界,呵呵,也幸好只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井田向上再次抛出一连串令人深思的问题,他的话语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大家沉浸在对宇宙末日的想象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与迷茫。

“如果宇宙没有任何星体物质存在,我们所看到的世间万物都化为乌有,那就是一个无穷大的黑洞,空洞无物,这想象力可真是丰富!”中国的 A惊叹道,脸上写满了对这种大胆想象的震撼。

“或者,如果宇宙只是没有生物,只有一些星球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停地转动,没有文字,没有音乐,没有文明,一切都将是那么死寂和冷漠。地球上若没有生物,就会像月球、火星、土星等其他星球一样毫无生机。这样的世界与空洞无物的黑洞世界并无二致,只是有些星球会发光,宇宙间多了些色彩,不像黑洞那般单调。所以,有生命体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地球因有我们人类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球,肯定也存在其他生物体。而且,我越发相信有拥有巨大力量能量的生物体在操控着这一切。”美国人托马斯激动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对宇宙生命探索的热情与期待。

“因此,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宇宙中存在其他生物。也许人类,或者说地球生物,只是它们培育出来的一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而地球也是为了培育这种生物而被设计制造出来的。”卡迪拉农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不是可能存在外星人,而是已经确认存在。我们‘人类一号永动飞船’此行目的地的星球上就有与我们一样的生命体,他们的文明程度应该比我们先进得多。他们的诞生时间应该比地球人类早很长时间。只是他们的长相如何,我也只是在梦里见过,不知是否真实。他们以何种形态存在,科技文明发展到了怎样的高度,都需要我们亲身前往,面对面地观察、询问和接触,身临其境,才能深刻感悟。当然,我们这次能否顺利找到他们,还是个未知数。”曲波提醒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期待。

“曲教授,你担心吗?就像以前很多科学家所担心的那样,如果发现外星人,不要去打扰他们,不要暴露我们的位置,甚至不要向宇宙太空发射来自地球的无线电磁信号。他们担心一旦被这些科技文明更发达的外星生物捕捉到信号,他们会来侵犯我们的家园,占领地球,消灭人类。”托马斯转向曲波,一脸关切地问道。

“我们总是担忧外星人类会来侵犯地球,征服地球人类,一些科学家也有同样的顾虑,我们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类的书籍和电影,大多也是围绕争夺和打杀展开。或许,这种担忧和猜想是多余的。那些所谓强大先进的外星生物,可能根本不屑于地球这个小地方,也不把地球上的生物放在眼里,就如同我们人类不屑于蚂蚁一般。又或许,他们早已明白,每个星球上的生物只适合在自己的星球生存,换到其他星球很难长时间存活,更难以延续生命,这样做还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我相信,我们即将探寻的那个星球上的生物或许来过地球,但直到今天,他们并没有侵犯或霸占我们的家园。”曲波耐心地分析解释道,他的话语如同一剂镇定剂,让大家原本紧张的情绪稍稍缓和了一些。

“或许只有我们人类才有这种想法,总是想着去侵犯别人,或者担心被别人侵犯。或许,外星生物根本没有这样的念头,他们所想的可能是拯救宇宙生物,保护宇宙生物,推动生物文明的发展。”金长辉补充道,他的观点为这场激烈的讨论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向。

不知何时,走廊上的灯光已调到最暗的状态,此时已是北京时间晚上二十三点,大部分人都已进入梦乡。因为在太空飞行中没有昼夜之分,为了不打乱人们的作息时间,飞船上依旧沿用地球作息时间,实行二十四小时制。“白天”时,整个飞船内灯火通明,灯光设计模拟太阳的功能特点,光、热、色温、波长会随时间段发生变化,既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让动物吸收“阳光”合成维生素 D,为飞船上的生活营造出一种与地球相似的氛围,让人们在遥远的太空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