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神秘召唤
公元前 100年,初秋的一个夜晚,静谧悄然笼罩着距离洛阳城二十公里的田家村庄。白日的喧嚣渐渐退去,村民们都已沉入梦乡,整个村庄仿佛被一层薄纱轻轻覆盖,万籁俱寂。
然而,在一户人家中,却有一丝微弱的灯光挣扎着穿透黑暗。屋内,田贵正全神贯注地埋头苦读卷书。那油灯的火苗,像是被无形的手拨弄着,不自觉地时不时闪烁、摇晃,昏黄的光线在屋内投下斑驳的光影。在这样的照明条件下阅读,无疑是一件极为费劲的事,尤其是面对那竹匾卷书,田贵只能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拿着油灯,另一只手轻轻扶着书卷,逐字逐句地借着那微弱的光线辨认。
读书之路,向来充满艰辛,在古代尤甚。像车胤萤光识字、孙康雪地映书、苏秦悬梁刺股,这些典故无不真实地写照了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田贵的家庭,与大多数农村家庭并无二致,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他作为长子,与父母一同撑起这个六口之家。全家的生计,几乎全仰仗父母辛勤耕种的那一亩三分地。所幸父亲心灵手巧,平日里还能做些小生意,这才使得一家人的生活勉强维持下去。
田贵的父亲,虽身处乡村,却有着不一样的眼界。他经常进出洛阳城做买卖,也算见过些世面,思想较为开明,眼光比一般村里人看得更远。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一心想尽办法让孩子们识字读书,改变命运。田贵十分幸运,能有这样一位开明有远见的父亲。十岁那年,他便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学习识字、写字。父亲走街串巷叫卖,对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免费学习。于是,每次进城,父亲都会带上田贵,将他安置在城内的公共凉亭或私家凉亭。在那里,有几位年事已高却满腹经纶、心怀大爱的老者,义务教授知识。父亲一心希望孩子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学会识字写字,成为有文化的人,便不让他们干农活。就这样,田贵跟着父亲频繁进出洛阳城,几年下来,不仅能熟练读写现有的汉字,还向他人借阅了许多书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十八九岁的田贵已然能诗能画,能说会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称得上是个人才了。教他的老者对他十分喜爱,打算通过自己的门生渠道,引荐他在官府谋个职位。
明天清晨,田贵就要前往县府报到,今晚,他满心欢喜,依旧照往常的习惯读书、写字。不知不觉,时间已至深更半夜,困意如潮水般向他袭来。田贵感到一阵尿意,便起身出门,准备给大地“施肥”。
秋天的夜晚,凉风轻柔地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夜空中繁星密布,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璀璨宝石。空气清新而纯净,可视距离极远。田贵低头解决生理需求,不经意间抬头仰望星空。刹那间,他的目光被一道奇异的光芒吸引住了。那是一道白色的光,亮得出奇,凭借肉眼判断,似乎离自己并不遥远。田贵心中一惊,暗自思忖:这究竟是什么光?自己从未见过如此魔幻之物。强烈的好奇心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想要走近一探究竟。于是,他一边走,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道光,脑海中思绪翻涌:难道是天上的神灵下凡?可为何会落在此处?
田贵顺着那道光的方向,不知不觉走进了大片的麦田。他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穿梭,约莫过了一刻钟,终于来到了那灯光的前下方。正当他抬头,想要仔细观察那道光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得瞪大了双眼。只见在他面前,赫然出现一条“道路”,道路两边的沿边线闪烁着白色的光。这条路十分宽阔,足有两个人并排站立的宽度,长度更是达到了五六十米。道路由近及远,缓缓向上倾斜,仿佛通往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田贵惊呆了,双脚像是不受自己控制一般,不由自主地沿着道路往前走。他的眼睛紧张地环顾四周,周围一片寂静,空无一人,唯有这从未见过的奇异灯光。
当田贵走完这条灯光大道,一道门挡住了他的去路。就在这时,只见灯光大道缓缓升起,灯光由远及近依次关闭。紧接着,眼前的门缓缓打开,刹那间,一个巨大的厅堂出现在他的眼前。厅堂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各种奇形怪状的装置和闪烁的光芒让田贵感到一阵眩晕。他站在飞船的中央大厅里,完全不知所措,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恐惧。望着眼前的一切,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又似乎是在现实里,然而,这里所有看到的人和物,都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甚至连做梦都想象不出如此奇幻的场景。
大厅中央那块巨型的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了动态的画面。在其中一块小区域里,田贵竟然看到了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当然不知道,那正是他自己。他心中一阵慌乱,暗自思忖:如此魔幻的地方,究竟是何方天地?为何此处能看到其他地方的人?田贵的思维瞬间陷入混乱,脑海中无数个疑问盘旋,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要知道,田贵生长在农耕时代初期,平日里使用的不过是简易的劳动工具,接触的文化也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他见过的交通工具,无非是马车、抬轿;书写的工具,也只有毛笔,阅读的书籍,都是竹匾卷书。平日里做饭烧菜,用的是柴火,方便时也只能去茅坑解决。而此刻,他却突然置身于一艘几千年前就已实现现代化,如今更是高度人工智能化时代的高等文明人类发明的宇宙飞船里。这种巨大的差异,就如同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瞬间碰撞在一起,知识结构、社会体系、时代背景、人文风俗、衣食住行等等,无一不是天差地别。田贵所表现出的震惊与茫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当田贵呆立在那里,如同一尊木雕时,一个身影缓缓向他走来。田贵见有人靠近,慌乱地问道:“你是何人?”
“在下是一休。”智能机器人一休用温和的声音回答道。
“此处为何地?”田贵紧接着又问道。
“此处为飞船。”一休平静地回答。
“飞船?为何物?来自何方?”田贵满脸疑惑,继续追问。
“飞船为可在天上飞走的船。吾等来自上天。”一休耐心地解释道。
“汝说来自何方?上天?如此说来,尔等是仙人下凡!”说完,田贵立马“扑通”一声跪地,向一休虔诚地拜了下去。
“汝这是何为?不可,快起快起。吾等非仙人也,来日方长,待后期慢慢道来。”一休赶忙说道。
一休确实并非仙人,严格来说,它甚至不是真正的生物体人,而是一个高科技智能语音机器人。只是从外表上看,它与真人毫无二致。它的外表面采用了高科技材料制作的仿真皮肤,这种仿真皮肤不仅在肉眼看来与真实皮肤别无二致,就连功能上也几乎与真实皮肤一模一样。再加上它的穿衣打扮,以及活灵活现的神态、语气,任谁见了,都很难识别出它是人造机器人。更何况,站在它面前的田贵,生活在相差数万年的不同时代,根本没有现代思维,自然不会把它当成非人类,反而很可能将其视为仙人,这倒也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
原来,为了能方便快速地与外星球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迅速学习外星人类的文字文化,科学家们专门发明开发了像一休这样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它的外形特征完全模仿真实人,从行为动作到神态表情,方方面面都栩栩如生。它具备强大的语音识别、捕捉和模仿能力,就像真人一样,能用“眼睛”识别捕捉文字符号,然后通过传感器将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中央智能处理中心。智能中央处理器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分类、储存,将文字及其对应的发音、字义自动记录保存,形成庞大的文字语音库。它还能对大量的文字及语音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应用语境场合。当处在相应的使用环境条件下时,比如看到文字库里的字,或者听到语音库里的语音,它就能准确读出该文字的语音,快速理解听到的语音意思,并灵活正确地做出回应。总之,它就像一个拥有智慧的生命体,能思考,能理解文字和语音的意思,从而与真人进行顺畅的交流沟通。
一休智能机器人此前已在洛阳城“游玩”了六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它经常出没于那些学塾之地,像普通学生一样跟着大家一起上课。它的学习能力堪称惊人,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学完了洛阳城所有学校的书籍,甚至连皇家书库的藏书也无一遗漏,而且全都牢牢地记录在“脑”、深刻地读懂在“心”。
那么,它是如何进出这些地方,却又不被人发现的呢?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休智能机器人功能强大,除了具备真实人的大部分功能外,还拥有人类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隐身。它身着的是采用特殊隐身材料制作的“衣服”,这件“衣服”覆盖了它的所有外表面,能实现物理光学消失,让人肉眼无法察觉。
经过半年的学习,一休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洛阳话,还顺利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寻找一名有学问的优秀本土年轻人,带回自己的星球进行实验研究。在这几个月的观察和对比中,一休最终选定了田贵,正是看中了他的睿智与善良。
随着飞船缓缓起飞,田贵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也成为了他在家乡的最后一抹背影。在家乡,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却被迫无奈放弃。他在家乡成长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睿智与善良,终究没能在这片土地上施展,实在令人惋惜。他本是家中亲人们的希望,如今,这份希望却变成了无尽的盼望,亲人们望眼欲穿,却再也等不到他归来。
这一切,似乎太过残忍,活生生地让一个善良的人远离家乡,背离亲人,放弃事业。古人云:“天命不可违”,这难道真的是田贵的“天命”吗?田贵被选中,从此命运的轨迹彻底改变,只是,这究竟是祸是福,谁也无法预知。在当时那些算命大师的命运库里,恐怕也找不到这样的命数。
天微微亮,田家村庄的田地间,便传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人们的声音。突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惊叫声:“哪个该死的畜生,把我的麦地全压死了。我的麦啊!我的麦啊!全死了!”紧接着,好几个方向都传来了同样的哭喊声,撕心裂肺的声音在清晨的麦田间回荡。此时,天已大亮,村庄里的人们听到哭喊声,纷纷从家中跑出来,涌向麦田。
人们站在麦田里,只见大片的麦秆被压倒在地,却无法看清全貌。于是,有人跑到附近的山坡上,站在高处俯瞰。这一看,站在山坡上的人更是发出了一声响彻云霄的惊叫声。田地里的人们不明所以,纷纷好奇地往山上跑去。然而,但凡跑上山坡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同样的惊叫声。
站在山坡上,所有被压倒的麦田尽收眼底。人们惊讶地发现,十几亩麦田的麦秆被压倒后,竟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状。近看时,似乎并无规律,但远看却清晰可见,被压倒的麦秆就像一幅巨大的画作,比例协调,对称一致,圆弧边界统一有型,整体形状宛如一个巨型的圆。在圆的零度、九十度、一百八十度、二百七十度四个方向的圆节点位置,又分别有四个小圆弧。而在大圆的正中央,均匀分布着六个坑洞,每个坑洞足有两三米宽,深度约三分之一米左右。
人群中有人赶紧跑去报官,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洛阳城。官府对此事极为重视,立刻派出了官兵和一些见多识广、知天晓地的能人将士前往现场勘察。洛阳城内的许多人也闻讯赶来,一时间,田家村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或许是该村庄自诞生以来,第一次聚集如此多的人,也是第一次受到官府的高度重视。
官府派来的能人将士中,有一位擅长画画,他便将眼前的景象仔细地记录于画卷上,并配以详细的文字描述,存档于历史史册之中。
热闹过后,已是中午时分,艳阳高照,人们陆续散去,各自回家。回到家中,田贵的家人才发现他不在。在他的房间里,床头的油灯还有微微火芯,书卷还打开放在床上。平日里,田贵出门前都会将这些整理得整整齐齐,这显然不是他的作风。家人隐隐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夜幕降临,却始终不见他回来。家里人这下着急了,于是分头寻找。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村里的田间、山坡处四处寻找,父亲则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城内。他们找啊找,直找得身心疲惫不堪,却依旧不见田贵的踪影。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前往官府,请求官府帮忙寻人。家中的母亲早已哭得泪如雨下,不停地拜菩萨,求祖宗,然而,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这似乎就是田贵的“天命”,也是田贵家人不得不接受的残酷悲剧。世事无常,命运难测,谁也无法预料,这一晚,田贵的人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