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力平骨伤实践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代表论文

本节从笔者发表的一百余篇论文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论文6篇,主要体现了在临床中较为关注的几个领域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对其写作背景及意义、发现与思考梳理如下,也反映了“继承与创新必须并举”的学术主张。

一、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小夹板固定骨折是骨伤科的传统疗法,但其应用在日渐减少,主要是由于使用小夹板固定后的松紧度变化大、观察有难度和担心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关键原因是扎带方式简陋、原始,以及夹板的形状、性状落后。而目前市售小夹板的改进甚少,有必要对器材进行改进。

(二)发现与思考

采用笔者研发的小夹板恒力扎带、改良柳木夹板,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后,分为使用新器材的治疗组(31例)和使用传统材料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的疼痛、肿胀等评分在自身前后对照、组间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至第3日时段疼痛明显缓解(P<0.05),在第3日至第7日肿胀明显减轻(P<0.01),调整扎带次数明显减少(P<0.01),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改良柳木小夹板(及其恒力扎带)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显著减少桡骨远端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和调整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小夹板外固定器。

曾经,骨折的石膏固定也有很大的短板,应用范围有限,但经过近期的改进,已经不可与往日同语。临床经验表明,小夹板至少在长骨骨折的外固定上优于石膏固定,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一以往的优势和传统技术未得到应有的改进而落伍(目前小夹板的制作水平基本停留在30年前小作坊生产的水平),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如不革新,不但无法继承传统,甚至面临生存挑战。要彻底改变现状,就必须对其夹板形态、夹板材质、扎带性能、操作规范等进行规范而系统的研究。上述的研究主要针对扎带免调整这一环节做了初步的探索,效果明显。

二、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年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大多适合非手术疗法整复。骨折整复的方法很多,器具整复逐渐成为主流,但是疗效突出、安全性能好、使用简便的整复器具则不多。笔者研制了“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临床试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对其进行了此次前瞻性的较大样本的系统研究,以观察疗效并探讨治疗机制。

(二)发现与思考

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等分为床托治疗组和垫枕对照组治疗,治疗组在症状和体征缓解、脊柱活动功能改善、椎体高度恢复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胸腰椎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护理方便,疗效优于传统垫枕疗法,是较为理想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整复器械。

笔者从《回回药方》的垫枕治疗脊柱骨折得到启发,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制作了腰托,根据脊柱解剖学特点确定了脊柱复位高度,制作了“胸腰椎骨折整复床托”,可以选择快速或缓慢复位,可以适于各年龄段的整复。同时,还制定了治疗规范,从临床适应证到临床疗效、影像疗效判断体系,从中药内服到护理要点,从锻炼方法到护具佩戴,全方位地规范了此项治疗,保障了整复的质量。这也是笔者“继承与创新必须并举”学术观点的体现。

三、“消瘀散”外用剂型的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中药外治是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技术,而中药外治的剂型却一直基本沿用软膏剂(散剂临时调制),虽然疗效颇佳,但毕竟剂型陈旧,使用不便。为了寻求疗效更加突出、使用更加方便的外用中药剂型,迫切需要进行剂型改革研究。不同剂型的透皮性能则是剂型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笔者对其经验方“消瘀散”的4种新剂型(即型凝胶、乳膏、贴膏、涂膜剂)的经皮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希望以此为药理、毒理试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二)发现与思考

此研究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用改良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即型凝胶透皮速度最快、皮肤储量最多,乳膏透皮总量最多。现代研究手段完全应当为中医药发展服务,临床经验需要配合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和进一步的探索,并非必须要“让兔子、白鼠来说话”。此研究为优选“消瘀散”的新剂型提供了实验数据的参考,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则可以迅速实现临床经验方的产业化,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综合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47例疗效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2001年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增多,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也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但用于FBSS的中医疗法却不太成型,故有必要对中医疗法进行总结,摸索优选方案。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是否对FBSS也有较好的疗效,有待证实。

(二)发现与思考

从1989年到2000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逾200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同时,也将其疗法移植到FBSS的治疗。本文进行了回顾性的FBSS临床研究。中医综合治疗47例(独活寄生汤加减煎服,自拟中药“通痹液”透入,配合腰椎牵引等),14例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术后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两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医综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增加,而费用明显减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FBSS与手术治疗比较,有疗效相当、费用较低的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FBSS的主要病因是腰椎手术导致硬膜周围形成血肿,继而导致瘢痕形成,压迫神经。此属中医“瘀血证”“顽痹”范畴,一般分瘀血阻络、痰湿痹阻、肝肾亏虚等类型,从瘀、从痰论治最符合病机特点。其中,中药局部治疗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将治疗前移至瘢痕形成之前是最佳的施治节点,这也是“内外兼治”“继承创新”的具体体现。

五、牛膝醇提物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年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骨关节炎(OA)是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疾病,难点在于关节软骨病损的修复,即中医所指的“骨痹”的肝肾亏虚型的疗效。笔者在此领域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包括牛膝治疗OA的药效学及机理、药效比较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在牛膝治疗OA得到业内肯定的情形下,怎样利用组织学工程技术进行体外软骨分化与增殖,继而回植以进行高效、精准的软骨修复,是学者们向往的领域。中药干预下的干细胞软骨定向分化则是中医药工作者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笔者采用牛膝醇提物进行干细胞的软骨定向分化,就是冲击这一高地的有益尝试。

(二)发现与思考

本文报道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代细胞分组诱导培养,进行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学检测及验证。结果显示牛膝醇提物的诱导作用与完全诱导组相同(P<0.05),提示牛膝醇提物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软骨分化标记基因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经WB实验验证,提示牛膝醇提物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这为进一步的组织工程细胞移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关节软骨病损提供了新方法。

六、“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年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笔者在对怀牛膝修复骨关节炎病损软骨取得初步成效之后,目光转向了对中药增效性能的研究。以复方配伍提高疗效是常规的路径,笔者结合历代专家治疗骨痹的经验和近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了6味中药组成的“六味骨痹汤”,用于骨关节炎软骨病损伤修复。此文就笔者开展的有关该方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报道,以期促进专病方药的研发进步。

(二)发现与思考

60例骨关节炎患者等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六味骨痹丸,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6周,用VAS评分、Lequesne指数作为疗效标准,以生命指征、肝肾功能、不良反应为安全性指标,两组组内比较,评分均有好转(P<0.05),组间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略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六味骨痹丸可有效降低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下修复关节软骨的代表性西药是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但是疗效十分有限,新一代产品的出现还很遥远。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完全有可能在此疗效上完成超越,多味中药的组配、制剂方法的优化、关节直接用药、体外培养回植等都是可以选的路径,“做好当下,不断创新”,是我们一贯提倡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