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粲然谈小学生漫画写作
一万年前,人类在山洞岩石上刻画形象;文字产生后,人们将之镌刻在龟甲和竹简上,或将它写在布帛和纸张上;网络数字时代,图文、短视频、即时直播极大增强了人类创作表达的多样性、丰富性……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了,不同历史阶段,我们所讨论的“写作”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我们要讨论孩子写作的“爱”与“怕”,就必须和他们并肩站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面对不断迭代的智能世界,和他们共同观察、思考与表达。

今天的孩子可选择的日常表达方式,不再仅仅依赖文字,而是文字、图像、视频、音乐等跨媒介集合。其中,口头表达、书面文字和图像语言相互交映的底层思维,奠定了这一代孩子主流的表达系统。
写写画画行为的集合,就是“新写作”。
在我的观察中,大部分成人总把孩子画漫画看作“不务正业”,而孩子能写作文则被认为“懂得写作”。但是,细致追踪孩子的创写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许许多多孩子在年幼时就是通过绘画进入创写世界的。漫画就是写作,是与文字相得益彰的、更为趣味的写作。
做孩子阅读、表达跟踪十来年,我和三五锄着手搭建全新的“创写脚手架”:以孩子的现实需要为主旨,充分运用多种媒介,引导孩子用自己擅长、喜爱的“混合”方式,清晰、完整、具体地描述他们脑海中的故事。我们相信,对于这一代孩子来说,这样的表达更接近他们想象的真实。
5~12岁的孩子爱用漫画讲故事。在这套书中,我们不难惊喜地发现,同样的叙事命题,允许、鼓励孩子们用他们所擅长的图文漫画形式描述,会呈现出一个个更细致、更跌宕起伏、更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小创作者们的主动思考、积极表达以及蕴含其中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让人喜悦。
在孩子抱怨“写不出来”的时候,允许、鼓励他们用图文漫画的方式重新思考、搭建故事,是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它能带来“比较容易”的开头。单纯用文字创作故事时,很多孩子都怯于开头。而相对轻松的画画能引导孩子快速捕捉到某个形象、某个场景,由此顺利进入故事王国,打开“话匣子”。
其次,创作故事需要谋篇布局。但在真实的创写中,很少有孩子主动打草稿。即使打草稿,着眼点也常在好词好句上,而不在整体结构上。长久下来,造成很多孩子行文好词好句多,但结构问题突出,或头重脚轻,或详略失当,文中人物消失、上下文不连贯比比皆是。用速写绘画的方式,先为文章做一目了然的“布局”是个好办法。既能帮助孩子厘清脉络,又方便做结构上的修改。最重要的是,就像将军拿到作战地图一样,利于孩子用“沙盘”的方式,找到对行文全局的掌控感。
再次,画写结合的方式非常有画面感。文字创作时,很多孩子都容易写成干瘪无味、全无细节的“流水账”。但画写结合的方式,会让创写者和阅读者同时领略其中的画面和细节。“原来我(他/她)是这样想的啊!”孩子和成人经常一起感叹起来。这个神奇的过程,有利于孩子想得更深、创造得更丰富,也有利于成人更理解孩子表达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会激发孩子的动力,把他们推向更远的地方。
最后,画写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孩子在创写初期,学会怎样在人物上安放适当的语言和情感。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笔下的人物语言、形象千人一面,情感的处理也很生硬,往往用“××哭了”“××哈哈大笑”来进行简单概括。画画则带来了新的角度和思维,就好像一场换装游戏,孩子身处其中,更能让不同人物、不同情感跃然纸上。
小学生爱用漫画讲故事,从爱创写到会创写,我们不妨多给这群未来创造者一点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