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熟悉的那段话
与马蒂亚斯的深夜漫步,像一把钥匙,为叶晴打开了一扇通往杨子轩内心的、此前紧锁的门。她开始理解他身上那份超越年龄的沉静,以及偶尔流露出的、不为人知的脆弱。
接下来的几天,普罗旺斯的考察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以那场头脑风暴为基石,整个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叶晴在杨子轩的全力支持下,主导了品牌故事的创意方向。她不再是那个跟在后面、紧张不安的实习生,而是在会议上自信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用一幅幅生动的速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桦景”的品牌世界构建得丰满而迷人。
林雅雯则展现了她作为顶尖规划师的强大实力。她将叶晴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迅速地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落地执行的模块,从预算控制、供应链管理到风险评估,她用冷静的数字和严谨的逻辑,筑起了坚实的骨架。
两人从最初的隐隐对立,变成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的战友关系。林雅雯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叶晴方案中不切实际的部分,而叶晴也能在林雅雯的商业模型中,找到可以注入情感和故事的切入点。
在一次去阿尔勒(Arles)考察的间隙,叶晴溜进一家古老的香皂店,精心为挚友张歌挑选了一套包装复古的马赛皂和一袋印着梵高《向日葵》的薰衣草香包。她想象着张歌收到礼物时夸张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来。来法国这短短的时日,她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蜕变,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份成长和喜悦,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时间在充实而紧凑的节奏中飞速流逝,转眼就到了他们在普罗旺斯的最后一天。
按照原计划,他们本该驱车前往尼斯,从那里飞回国。但在离开酒店前,马蒂亚斯忽然提议:“在去机场前,我能带你们去个地方吗?一个……不在任何旅游地图上的地方。”
他看着杨子轩,眼神里带着征询。杨子轩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下颌线绷得有些紧。
车子没有开往海边的方向,而是拐进了一条更僻静的山路。道路两旁的梧桐树高大浓密,将阳光切割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最后,车子在一栋略显陈旧的石头房子前停了下来。
这里比他们下榻的农庄酒店要小巧、朴素得多,墙壁上爬满了有些杂乱的爬山虎,一扇巨大的朝北的窗户,显示着这里曾经的用途。
“这是杨桦在普罗旺斯时,租下的工作室。”马蒂亚斯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林雅雯的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而叶晴的心,则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紧紧攫住。
杨子轩拿出钥匙,打开了那扇略带锈迹的门。一股混合着松节油、颜料和尘埃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属于艺术和时间的独特味道。
工作室里的一切,仿佛都被时间定格了。画架上还立着一幅未完成的油画,几只画笔随意地泡在笔洗里,颜料盘上的色彩已经干涸龟裂。阳光从那扇巨大的北窗照进来,在空气中照出无数飞舞的尘埃,整个空间安静、肃穆,像一座神圣的殿堂。
叶晴几乎能想象出,那个叫杨桦的、像太阳一样的女子,曾在这里如何挥洒着她的才华与热情。
杨子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到窗边,背影显得有些孤单。马蒂亚斯和林雅雯很默契地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一旁安静地看着那些画作。
叶晴则被墙角的一片墙壁吸引了。那里的墙皮有些剥落,却有人用一种优美的字体,以深蓝色的颜料,在上面手写了一段法文。那段话与墙壁的斑驳融为一体,像一句浑然天成的箴言。
她不认识法文,好奇心驱使下,她悄悄拿出手机,打开了翻译软件,对准了那段文字。
屏幕上,软件识别后,缓缓显示出中文翻译:“人生就像一幅画,有时需要重新构图……”
“轰”的一声,叶晴的脑海里仿佛有烟花炸开,又瞬间归于一片空白。
她整个人都僵住了,呼吸停滞,手中的手机差点滑落。
这句话……这句话……
她记得清清楚楚!那是几个月前,她在HBD,被李明浩压榨得身心俱疲的一个深夜。她改了无数遍方案,却依然被全盘否定。万念俱灰之下,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这张自己画的、只有一个潦草画框的速写,配的文字就是:“人生就像一幅画,有时需要重新构图…”这段话来自那个无名氏的外卖。
叶晴猛地抬起头,越过整个工作室,望向窗边的杨子轩。
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杨子轩也正转过头来看她。他的眼神深邃、平静,没有丝毫的惊讶,仿佛早就料到她会发现。
叶晴什么都明白了,眼眶瞬间湿润看着那面墙上的字…
普罗旺斯阳光的味道,带着松节油和旧时光的气息,也带着一丝泪水的咸涩。没有狂热的激情,只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和确认彼此心意后的全然安放。
四个人重新上路,车子平稳地驶向尼斯机场。夕阳的余晖透过车窗,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这一次,车厢里没有尴尬,没有沉默,只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宁静。普罗旺斯的终章,在一个无声的懂得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