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一场雪
京城,皇城。
坤宁宫。
朱元璋,马秀英,朱标。
一家三口都在。
“父皇、母后,这是扬州知府杨宪进献的羊绒衫。”朱标说着从内官手中将两件纯白的羊绒衫拿了过来。
朱元璋和马秀英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这衣服款式着实是奇特,他们以前从未见过。
朱标将二人脸上神情看在眼里,想到自己在第一次见到着羊绒衫时也是这样的反应。
朱标在一旁继续介绍道:“这羊绒衫保暖透气,冬天穿着正合适,这是我让杨宪特意按照你们的尺寸送来的,穿上试试。”
朱标拿出一件纯白的羊绒衫,给母亲马秀英比量了一下,笑道。
马秀英二话不说,将其套在身上后,啧啧称奇道:“果然又轻又薄,比单衫厚一些,又比裘皮薄了一些。最主要是穿在身上一点都不碍事,而且保暖效果极佳。”
她伸手抚摸着羊绒衫上的表面,称赞道:“这衣服质地丝毫不逊色于貂裘,这个杨宪有心了。”
朱元璋将羊绒衫拿在手里,倒是没有急着去穿,他开口问道:“羊绒?也就是说这衣服是用羊毛编织的?”
“是啊。”
朱标一边给马秀英整理衣领,一边笑着开口说道:“真要说起来,这事还与儿臣有关。”
“父皇还记得,数月前北方边地的徐叔叔发了紧急军报,来催粮一事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记得这事。
“大明新立,再加上常年的征战,国库粮仓这边一时调不出如此多的粮食。当时恰逢扬州城大丰收,所以你让杨宪开放粮仓资助了北方边军。可惜他之前上密折,报告过,这海外得来的仙种,无法留种。不然咱大明全国上下,都种上这种稻种,就再没有百姓会挨饿了,同时边军粮响也不再会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
海外仙种无法留种,是朱元璋最为遗憾的事情,不过密折上的内容,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朱元璋并未向外公布。
朱标笑道:“是啊,当时杨宪主动为国分忧,他没有其他要求,就是让儿臣帮他向徐叔叔要羊毛。”
“北方草原,多牧羊,边军这些年的缴获,确实积累了不少的羊毛。”朱元璋拿起手中的羊绒衫,开口道。“你是说这些羊绒衫就是用那批羊毛制作而成的吗?”
朱元璋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对于边军储存的羊毛质量,他心里有数。
他没想到杨宪竟然能够变废为宝。
“杨宪在扬州设有专门的羊毛加工作坊,养了一帮子工匠,专门就是用来处理羊毛。”朱标笑着解释道。
“我听说如今整个扬州城,人人都有羊毛衣穿,再也不会有被冻死的风险了。”
听了朱标的话,朱元璋脸上露出畅快的笑容,直接将衣服套在身上,笑道:“咱果然没有看错杨宪,这杨宪心里啊时刻装着老百姓。”
“不错!”
朱元璋将羊绒衫套在身上,使劲晃了晃,笑道。
很显然老朱对身上这件羊绒衫很满意。
事实上,这段时间,羊绒衫在京城已经卖疯了。
处于完全脱销的状态。
无论是徐妙云、王月悯,还是太子妃常霞,对于羊绒衫来说,她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最好的行走广告。
要知道京城这些勋贵夫人、小姐们,都会有这么个心理,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
夫人小姐圈,争芳斗艳下,一件件纯白羊绒衫都卖出了天价。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忽然开口道:“光是一个扬州城,没有被冻死的百姓是远远不够的。”
“标儿,你这边找个时间和杨宪那边商量一下,将他那个羊毛加工作坊全国推广。让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冬天都能有保暖的衣服穿,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朱元璋看来,羊毛的成本算不上高。
如果能将这羊毛衣推向全国,那将完全解决百姓们衣食住行四大难题中的衣这个问题。
“是,父皇。”朱标开口应道。
事实上,他本身自己也有这个想法,老朱这是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
短短几个月时间。
明记商行,就从最初的一间甜品铺子,扩张到如今的书肆、果蔬店、成衣铺子。
每天白花花的银子都如流水一般进入明记商行的库房。
一个未来庞大的商业帝国,在洪武三年末这个时间点,已经初现峥嵘。
作为商行明面上的掌舵人,王月悯有时候都会觉得有些不真实的错觉,从自己被俘之后,所有的日子加起来,都没有这几个月精彩。每一次,杨宪总能给让她了解一些新的惊喜,无论是新鲜的事物,抑或是新奇的理论知识。
她发现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同样学到了很多。
年底。
也是每个商行盘账的时候。
王月悯也不知道为什么杨宪会对他如此信任,竟然一直未曾聊过此事。可别人对她信任,并不是她可以随意辜负这些信任的理由。
在交待好京城各个铺子的事后,王月悯带着厚厚的几本账簿,再次踏上了前往扬州的旅程。
沿途马车的颠簸,让她不由得有些怀念扬州的沥青路了。
王月悯掀开马车车帘,往外看去,忽然发现了什么。
她伸出了手,一朵雪花恰好飘落到了她手上。
京城。
徐妙云走进了明记书肆,终于买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新一册红楼梦。
她从书肆出来的时候,下意识抬起了头。
天空开始有雪花飘落。
皇宫。
书案前的朱标,放下了手中的笔,看向了殿外。
风吹过。
案桌上的纸张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也让人看清了上面写的几个字,“羊毛加工作坊推广试行”。
.......
这一日,下起了这个冬天第一场雪。
也代表着寒潮来临。
扬州这边。
好在杨宪未雨绸缪,扬州百姓们如今是吃得饱,穿得暖。
站在扬州街道上的鲁明义看着眼前这一切,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而造成这一切的杨宪。
此刻却是一个人在默默捣鼓起了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