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文华升殿,朝臣初见

哪怕孙如游如何激动,但该有的章程还是要走的。

“臣下老朽之躯,尸位六部,如何当得上殿下如此高抬?不过是兢兢业业,为国分忧,为民奔走罢了。”

朱由校眼睛一亮,说道:“好一个为国分忧,为民奔走,若我大明都是如礼卿一般的人,何愁国事不兴?”

嗣君上前,将孙如游搀扶起来,用力拍了拍他的手背。

“本宫年尚幼,诸事不通,便有劳尚书了。”

孙如游扑通一下跪伏在地,自肺腑感佩而出,眼泪鼻涕都快流出来了。

天知道自神宗皇帝之后,他承载了多少压力。

作为礼部尚书,郑贵妃的皇后、皇太后之议,移宫之议,李选侍的皇后之议、尽早册封太子...

很多事情,他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向前。

先帝不理解,宫中人记恨。

而同僚却觉得他过于软弱,只敢拖延,不敢拒绝。

他孙如游就像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还好,还好嗣君是个明事理的!

他懂我!

“殿下有神君之像,日后必能内政修明,知人善任,我大明有殿下,实在是两京一十三省,万方百姓之福...”

这些吉利话,嗣君自然不放在心上,只是含笑点头,转而看向英国公。

自土木之变后,勋贵在朝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但英国公一脉尚可,在万历三十七年便领五军都督府后府,虽然如今五军都督府的影响力不如兵部,但好歹也是掌兵的人。

作为老朱家的人,自然是比那些外人值得信任的。

为了防止什么壬寅宫变、天启落水,宫里京城内外的兵权,朱由校是要牢牢掌握在手的。

兵权不在手,如何能和这些人周旋?

“孤长在深宫,诸事不通,许多事情便需要长者辅弼,如这东厂、锦衣卫之事,便有许多迷惑之事,需要国公解惑。”

张维贤当即表示:“殿下但有所问,微臣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国公随孤一道前去文华殿罢!”

说着,不容英国公张维贤反应,朱由校挽着英国公的手,便朝着文华殿而去。

此刻文华殿中。

群臣早早的便在此候着了,内阁首辅方从哲眯着眼睛,似在打瞌睡。

而韩爌与朱国祚则是眉头微皱,想来今日发生的事情,与他们构想的稍有偏差。

“皇太子驾到~”

内监扯着公鸭嗓,大喊一声,便是打瞌睡的方从哲都睁开了双眼,其他人更是规规矩矩的站好。

很快,便见一身着縗服的少年踏步而来,孙如游王安居于其后,短了两步,而嗣君与英国公居然揽着手前来,让众人眉头直跳。

到了地方之后,朱由校松开了张维贤的手,后者已然是大汗淋漓。

好皇爷。

您这不是将我架在火上烤吗?

那些个朝臣见到我如此与你殿下亲近,日后麻烦事肯定不会少了。

哎~

陛下看重是恩宠,是荣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到的。

但凡事都是有代价的。

帝王的荣宠不是无缘无故的,在慈庆宫,张维贤便知晓嗣君不是一般人了。

就不知道他英国公府,还有多少颗人头,可以为陛下掉的。

英国公的心思,朱由校不在乎。

此刻他看向满殿禽兽,哀容之中却闪烁一丝精光,与众臣互相行礼,仪态大方,礼节无可挑剔。

“本宫初御文华殿,诸事皆仰赖诸位肱骨柱国!”

诸臣公见此,纷纷对着朱由校揖礼拜见。

“拜见殿下!”

“我等拜见皇太子殿下!”

这些个能够上朝的大臣,都是至少四品以上的(京官五品以上),即便是品级不够,也会有加衔。

譬如说内阁大学士仅是正五品,没有上朝资格,但一般会加尚书衔。

总之,能够在第一时间到文华殿来的臣工,都不是一般人。

其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嗣君。

一个个都忍不住偷偷的打量朱由校。

皇太子之前在他们的印象中不是很好。

大致可以用这八个字:圣质如初,谨小慎微。

但如今看来,嗣君龙章凤姿,举止有度,面对群臣,没有丝毫怯场,似乎与传言不符。

尤其是众人天未明之际便等候至今,赖得太子赏赐热粥一碗,才不至于饿晕过去,对朱由校的印象就更好了。

方从哲见该有的礼仪差不多了,当即上前说道:“先帝遽弃寰宇,文华之殿皇位虚悬,今朝皇太子临朝视事,臣等犹枯苗得雨,欣喜难抑。”

就像是预演过很多遍的一般,阁臣韩爌、朱国祚、刘一燝三个上前朗声道:“恭迎皇太子升殿!”

六部九卿,朝堂百官皆是附和,山呼道:“恭迎皇太子升殿!”

朱由校步履稳健,跨过文华殿那高耸的门槛,鸿胪寺卿立即高声宣颂:“恭迎皇太子殿下驾临文华宝殿!”

话音未落,四名小黄门已抬着那金光璀璨的龙椅,小心翼翼地将其安放在御案之上。

两名执事官恭敬地向前引路:“恭迎皇太子殿下,登殿御座。”

瞬间,禁中侍卫身披重甲,腰悬利刃,迅速穿梭于殿前,分列两侧,守卫着每一处要害,气势肃穆而庄严。

朱由校缓步走到台阶前,一步一顿,踏上文华殿的石阶。

他站在御案前,轻轻抚摸着龙椅的扶手,闭目凝神,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落座于龙椅之上。

“啪!”

鸣鞭之声骤然响起,小黄门立于文华殿门侧,高声唱道:“文武群臣,进殿朝见!依品阶列队!”

朱由校睁开双眸,俯瞰着文华殿内的景象。

群臣依照文武之分,依次鱼贯而入,革带佩绶,各班井然有序。

朝官们身着梁冠罗裳,熙熙攘攘,绯袍大员引领前行,其后青绿官服依次排列。

群臣伏拜于文华殿内外,绵延至目光所及之处。

殿后黄钟礼乐悠扬回荡。

“当当当!”

殿内群臣五拜三叩,齐声高呼,声震整个殿宇:“臣等,恭迎嗣君视朝!”

朱由校见此情形,深吸了一口气。

难怪人人都想做上位者,这种俯视众生的感觉,任谁经历了,都会把持不住。

冬至辽海,西至嘉峪关,南至琼崖,北至云朔,皆为王土。

大明五千余万百姓,皆为朱由校的臣民,他一言可定生死。

这就是权力的魅力。

然而,朱由校也清楚,皇帝的权势不完全来自于身份,更多的是来自于手腕。

皇帝羸弱,则臣强。

皇帝精干,而臣顺。

朱由校可不想自己手下,出个张居正这样把自己当孙子骂的官员。

这两京一十三省,朕肩膀虽弱,却依然挑得起来!

何须假借他人之手?

...

PS:

关于万历四十八年人口问题。

《明神宗实录》卷五八二(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户部奏:天下户九百八十三万二千六百,口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四百有奇。”

此为万历末年官方统计,仅记录 5162万,但实际人口因隐户、军户、流民等远超此数。

作者君截用官方数据,至于真实人口到底多少,谁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