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既往不谏,作马前驱(求追读~)

“阁老大可让礼部上陈大行皇帝谥号。”

方从哲脸上露出苦色。

“礼部上陈的谥号过不了内阁,即便是老臣独断,过了内阁,也过不了六科。”

如今科道官职,大多被东林党人把持。

硬是逼得方从哲这个内阁首辅到他这个皇帝面前诉苦请求。

“卿为首相,竟至于此?”

方从哲摇头苦笑,说道:“老臣不过糊表之臣,朝中多有非议,说是首辅,不过尸位而已,除了妥协,还能如何?”

说到此处,方从哲也豁出去了。

“如今朝廷党争激烈,非是老臣所愿见,我大明朝不能再如此下去了,若要使东林党人后退,唯有一法。”

朱由校隐隐有些猜测,问道:“是何法子?”

“请陛下允老臣辞官,老臣辞去首辅之位,可弥合双方矛盾。”

东林党倒方之势正盛,方从哲有此想法,很是正常。

朱由校闻言,稍稍沉默。

“阁老可有读过《六国论》?”

方从哲闻言,眼睛当即一亮。

“苏老泉之流芳百世之作,臣自有温读。”

朱由校语气沉重,说道: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阁老当真以为,你退隐了之后,他们就会善罢甘休?”

历史上,方从哲辞官之后,东林党人的动作可从没有停过,丝毫没有手软。

先是,东林党以追查泰昌帝死因为由,将矛头指向万历朝重臣。

御史左光斗弹劾户部尚书李汝华“克扣辽饷”,迫其罢官;刑科给事中魏大中逮捕御药房太监崔文升(万历旧宦),逼供牵连浙党官员 37人。

天启元年至二年,东林党借案清除齐党亓诗教、楚党官应震等,罢黜地方督抚 12人。

后又以“肃清宫闱”为名,驱逐万历朝遗留的宦官 200余人,其中多为齐楚浙党在宫廷的代理人。

甚至一度将手伸到了科举之中,天启二年会试,东林党考官钱谦益、孙承宗录取 60名东林背景进士,占录取总数的 70%,进一步垄断官僚晋升渠道。

并且排挤万历朝边将,间接导致沈阳失守。

你退一步,期许着东林党人也退一步?

那只是妄想而已。

然而方从哲苦笑一声,摇头叹息道:“只是,不如此,又能如何?”

方从哲只想着自己的妥协,能够换来下半生的安宁,以及朝廷的稳定。

“阁老若是如此告辞,岂非是辜负了神宗皇帝的重望,大行皇帝的期许?”

方从哲要妥协,这是朱由校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若是东林党人真的是为国办事,似张居正一般,那他朱由校在后宫享乐,也没什么不好。

但现在这些人,连给张居正提鞋都不够。

不说别的,且看历史上,东林党人掌权之后,有没有将大明扶上正轨?

没有!

反而让大明朝陷入更加激烈的党争之中。

为了党争,打压齐楚浙党官员,百姓可以不管,建奴可以放任,道义可以扭曲。

以至于到了后期,连天启都不信任他们,改用魏忠贤,将这些所谓的清流之臣,全部打杀。

朱由校以史为鉴,自然不会让这事情再发生。

而且此世与原历史有差别。

在乾清宫中,他不是被东林党人救出来的,他是自己走出来的。

东林党人对朱常洛有拥立之功,对他朱由校可没有!

朱常洛重用东林党,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本没有选择。

不重用,岂非狼心狗肺,正统性都没了?

而他朱由校,可不是如此的。

“君子不党,既是大明朝的臣子,便要为大明朝办事,何来为争权夺势,打击异己,连国事都不管了,世宗之时,没有什么东林党,也没有齐楚浙党,有的是臣党!”

嘉靖之时,谁敢言结党?

谁敢说,那就是不要命了。

到了万历朝,因为万历与文官集团怄气,二十年不朝,是任性到爽了。

然而,也将本该属于皇帝的权力,一点点被文官集团夺走,以至于形成党争。

“方阁老是公忠体国之臣,何至于泄气,让我大明朝坠入深渊呢?”

对于党争,朱由校亦是绝不姑息!

而方从哲这个内阁首辅,想要辞官?

绝不答应!

方从哲听着年轻皇帝的话语,心中既是欣慰,又是发苦。

“老臣,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卿为首相,内阁首辅,百官之首,何来无能为力?”

朱由校当即呵斥。

说完,朱由校叹了一口气,眼中渐渐水雾弥漫,竟是挤出了几滴眼泪。

“阁老乃辅弼之臣,阁老请辞,欲奈朕何?”

朱由校牵着方从哲的枯手,啜泣问道:“朕将国家托付阁老,阁老便是如此报答朕的?”

老登,不为朕抛头颅洒热血,便想着当逃兵?

汝欲何为?!

方从哲不清楚皇帝的心思,只得是问道:“陛下欲臣何为?”

他想逃,却逃不掉。

以陛下如今的态度,是绝对不会让他请辞的。

既然退路已经被堵掉了,那便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了。

但前提,他背后要有人支持。

就算没有直接的支持,也不能落井下石,在背后捅刀子。

“朕欲阁老,消弭党争。”

消弭党争?

如何消弭?

“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校将鳄鱼的眼泪擦拭干净,脸上尽是干练之色。

“大行皇帝谥号、庙号,朕要你寸步不让。”

啊?

方从哲闻此言,整个人都惊了。

他赶忙说道:“陛下如此行事,只会使党争激烈,届时内阁、六科将会停摆,政令无所出,万请陛下三思。”

皇帝要硬刚。

不!

或者说是皇帝要他去硬刚。

这能消弭党争?

朱由校猛地拂袖转身。

他背对方从哲,声音里淬着冰:“朕要的正是这停摆!“

方从哲的脊梁突然泛起寒意,他似乎明白新君要做什么了。

“六科封驳奏章,内阁扣押诏令,那便让全天下看看——我大明,谁才能将其治理好,大明数百年的顽疾,谁才能根治,这大明朝的政令究竟该从何处而出!“

“朕要的是治国之臣,不是党争之臣。”

“陛下是要...“老首辅的喉结滚动着,枯瘦手指死死攥住大腿。

朱由校点了点头。

“朕有雄心,阁老可有胆魄?”

此招凶险,稍不注意,便会步晁错的后尘。

方从哲只是一想,心中便在后怕。

然而,得见新君如朝阳初升,方从哲或许真的看到了帝国的黎明。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这一刻,他将这辈子的事情都想了一遍,那些事情,宛如幻灯片一般,在脑中闪回。

登科的快意,通畅的仕途,辞官的苦涩,交友养望的闲适,以及入阁为独相的艰难。

片刻之后,老人睁开双眼,此刻眼中断无之前的软弱妥协,反而如狼狗一般的凶悍,斗志昂扬!

我方从哲,裱糊了一辈子,尸位了七八年,如今得见明君,便是粉身碎骨,又如何?

后世的史书上该写:大明首辅方从哲乃革新之臣,非裱糊之臣!

“陛下。”

方从哲往后退一步,认认真真的对朱由校行了大礼。

大殿之中,老首辅几乎是用喊的声音,朗声道:

“臣方从哲,愿为陛下,作马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