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导论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融资难是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融资难的主要症结又在于担保难。林权制度改革前,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森林资源产权不明晰、产权流动困难、资产不易变现等问题,加上林业资产受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而难以控制风险,使得金融机构提供林业信贷服务遭遇担保难、收回难的问题,进而给林业生产经营者的融资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出现所谓的贷款难问题。
2003年福建省实施了“均山到户、山有其主、林有其主”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山地使用权,颁发了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而且明确了林农所持《林权证》拥有对应的山地和林竹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与收益权。伴随着林业的发展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林农投资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但资金瓶颈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林业资金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林权证》及其所承载的权益能否作为融资担保?这个问题也是广大林农呼声最高和政府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林权监管、交易、流转等服务机构的逐步完善,为金融部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以林业权益担保为核心的各类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福建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试点,共同探索符合林业特点的资产抵押贷款运行机制。通过林权证抵押贷款这一金融创新,既解决了森林资源的资本化问题,又解决了林农有效抵押物的缺乏问题。
近年来,试点和探索的林权证抵押贷款具体模式有很多,包括了“商业性信贷+政策性信贷+商业性保险”等灵活多样的有机组合模式。举例如下:(1)林农直贷。即林农直接以《林权证》提供抵押向金融机构借款。(2)专业担保公司保证贷款。即林农以《林权证》向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由担保公司为林农提供贷款保证,银行发放贷款。(3)农户联保贷款。即农村信用社结合农村信用村、镇的创建工作,借鉴农户信用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做法,以林农联保的方式发放的贷款。(4)构建信用平台。即由政府组织协调,指定借款主体统借统还,各林业中小企业及林农作为最终用款人使用并偿还贷款本息,当地农村信用社为委托贷款行办理贷款的发放和结算业务。(5)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贷。即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承贷主体向金融机构贷款,通过合作造林等方式带动林农的一种形式。那么,如何进一步认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创新价值?不同的林业金融创新得以发生的机理是什么?其流程和机制有何不同?不同创新的互动关系是什么?
面向分散的林农和规模小的林业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面临交易成本高、风险难以控制的问题,那么有哪些机制可以起到控制信用风险和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其控制机理是什么?
化解自然风险的一个手段是参加林业保险,林业保险既是帮助林业生产经营者化解风险的一种手段,也是帮助提供林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降低信用风险的一种手段。因而说林业保险和林业贷款保险是降低林权证抵押贷款风险的一种机制。那么,林农风险应对能力和保险对信贷融资有什么影响?互动机制是什么?如何通过发展保险,促进信贷供给的改善?
最后,如何进一步整合和深化创新?
以上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回答。本书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