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 假如能活一千年,你该如何创业
我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出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孤独地坐着,突然听到了敲门声。”
这是20世纪举办的一次超短篇小说大赛的冠军作品。假如有一天,菩提捻花,迦叶微笑,上帝掷骰子赐予你一千年的寿命,这可能就是你的故事了。
假如能活一千年,你将怎样标记你特殊的生命呢?
《变形记》中最著名的就是篇首的第一句话:“一天早上,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一
欢迎你,巨大的甲虫。
实现财富自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目标之一。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一旦富起来,只需要一次,就大概率可以富很久。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你可以专注于个人兴趣,充实自我,甚至可以周游世界、探索生命,挥霍你一千年的寿命。
在此之前,我们要充分审视“创业”这件既艰难又简单的事情。
纵观现在中国人的一生,大约从22岁工作到60岁退休,精力旺盛期持续38年左右,创业和试错失败率之高,让我们都不忍回顾。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了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扣除个体工商户,上市公司不到5000家,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从数字来看,我们要吸一口冷气,创业成功并不容易(这是以上市成功为标准的,我们将其简称为A标准)。但是从投资角度来看,一个创始人从零到一,公司做到一个亿营收或者10亿估值,然后被并购也算另一种创业成功(我们将其简称为B标准)。
A标准和B标准,它们的适用时间为2030年前。
再让我们拨开上市公司的迷雾。有趣的是,每一代人都会以为自己在当下时代没有机会了,这是个经典的思维误区。看看中国上市公司的成立时间,1955年后几乎每个年份都有公司成立,其实任何时候的机会,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都不是机会。
截至2022年底,中国A股有4900家公司左右,成立时间最久的是西子洁能,其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杭州锅炉厂,该公司从成立到上市成功花了67年。上市时间最短的是拼多多,2015年9月成立的拼多多于2018年7月在美国上市,只用了不到3年。毛估中国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时间平均为15年。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展开,上市速度会更加迅速。“雷雨资本”公众号在2021年初发过一篇研究文章——《在医疗行业创业,多久可以IPO?》,文中统计截至2020年12月29日,沪深两市上市A股企业共4127个。我们研究了261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其中44家历史沿革较久远的企业,经国企改制后上市;其余217家上市医疗企业,上市的平均年龄是15.01年,中位值是14.37年,上市时已成立11~19年的医疗企业最多,共有135家。
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在中国平均花15年时间你就能创业成功。
二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16~19岁,在对各个学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要求选择专业;20~25岁,在对社会的运行机制毫无概念的情况下被要求选择工作;25~29岁,在对人际交往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被要求选择一生的伴侣。如此看来,在人生中出错是个大概率事件。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在对命运毫无所知的情况下选择创业的。
别人怎么看待你,这只是阶段性的“运”,你怎么看待自己,才关乎你一生的命运。按照一般的人生轨迹,从22岁工作到60岁退休,我们的精力旺盛期大约为38年——这是大约两个半的15年创业时间。然而,由于我们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俯视自己的命运,我们也没有一个通过时光机器回来的“另一个自己”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选择,人生一蹉跎就过了10年,再一蹉跎人已经老了。正如哈佛大学杰出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说:“人类个体通常都在离他的极限很远的范围内生活。人们拥有各种力量,但他们不习惯去使用。他们的经历低于自己的最大值,他们的行为也低于自己的最佳状态。”我们都没有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我们复盘过去,我们凝视未来。
中国的商业文明社会来得太晚,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明朝社会:“1587年,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当制度不堪修补,社会的推动力已然消失之时,再强有力的改革也显得无济于事。用书中结尾的话来说,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这些人,虽然拥有着不同的抱负与蓝图,但是整个国家已经没有了动力。
《万历十五年》传达出了一种悲伤的信号,元、明、清三朝对商业文明来说是大败局。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什么是商业文明?商业文明首先表现为法治环境下企业家的最大自由度,其次是市场的自由度,再次是资本市场的自由度。1755年,睿智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写下了培育商业文明的基本条件:“除了和平、轻赋税和尚可容忍的司法管理,使一国由最蛮荒状态走向最高程度的富足,不再需要其他的东西;所有其他的一切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中国GDP为3679亿元。改革开放的车轮启动后,2000年中国GDP便突破10万亿元,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GDP突破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大关。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之一,这也是中国商业文明的胜利。
中华五千年,现在大概是最好的商业文明时代。
在大机会时代,切忌机会主义。首先,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看,凡是成功地做出大事业的中国企业家,他们都坚持一个底层逻辑——“Long China”(做多中国)。其次,世界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就是你的人生。长寿的你可以做一个中国创业计划:在第一个100年创业成功,这是跟吃饭睡觉一样正常的事情,再去实现其他的计划。譬如计划38年的创业期:第一步,用大约8年的时间寻找感兴趣的行业、工作;第二步,经验和人脉积累到位,开始创业15年;第三步,假如创业失败,再创业15年。60岁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便去享受940年的快乐人生吧!
“生意”凝聚了人类无数的欲望和智慧,欲望推动人类前行,智慧启发人类如何前行。
实际上创业除了会带来财富,还会带来认知进化、解决就业、回馈社会等一系列正面效应,而且创业可以十分有趣,你甚至可以创业一辈子。20世纪60年代,美国左翼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企业家在伦理道德上被污名化。哲学家安·兰德(Ayn Rand)出书《阿特拉斯耸耸肩》力挺企业家,此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每月读者俱乐部评为美国第二具有影响力的书,仅次于《圣经》。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在哪儿?牛顿将宇宙的第一推动力归结到上帝身上。兰德更加大胆地认为,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就是人本身”!兰德相信企业家是支撑世界的巨人,她甚至认为一旦企业家罢工,社会就会崩溃。如果企业家罢工,将会“让这个世界认识到他们是些什么人、有什么作用及一旦拒绝工作会有什么后果”。
在商业文明时代,企业家会跟摇滚明星、科学家一样耀眼。
三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创业。
一个普通人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他可能是看不明白的,经验也是别人总结的。但中国有很多非典型的创业者可以学习,譬如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美团网的王兴、理想汽车的李想,等等。为什么强调“非典型”呢?因为这些创业者体现出强大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复盘到位,反思深刻,值得其他创业者学习。
创业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乔布斯认为,如果没有真正长期去做过一件事,没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站起来,你看问题也只会浮在表面,认知到不了三维层面。2003年,王兴中断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学业,拉着大学跟他住上下铺的兄弟王慧文开始创业,不会编程就现学,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在2005年底创办校内网之前的两年,王兴折腾过“多多友”等好几个创业项目,也犯了很多错误。王慧文回忆道:“那两年我们做了很多产品但从来没去推广,说好听点是靠口碑传播,说难听点是压根儿不敢也不知道怎么传播。”王兴把自己同乔布斯比较:“乔布斯第一次和第二次担任苹果CEO,他的疯狂、执着没有变,只是重返苹果之后管理能力强了很多。”回首过去创业受挫的经历,王兴说:“我现在的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段位,连续受挫的经历,现在复盘,我认为首要的还是内心要强大。”
王兴还总结道:“美团网是我们做得最长的一件事情,校内网、饭否网我们都没有做满三年。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我深深地觉得,以我自己的能力和周围人的能力,三五年做成一家很像样的公司,时间真的不够。我们的美团网还没有成形。”所以,虽然“做一件对的事情”可能会业绩低迷,但是继续“坚持做对的事情”就有可能最终获得成功。如果没有真正亲历这个过程,就算读再多的书也很难突破“知行合一”那条线。譬如读书人王兴经常会碰到不一样的文化习惯。2012年9月,美团网在北京温都水城举办城市经理誓师大会。销售团队成员用花轿把王兴抬到台上,他们酒酣耳热、情绪高涨,互相叫嚷着“我们今年的业绩一定蒸蒸日上”,随后斗起酒来,最终又纷纷把酒碗摔在地上。王兴愣在当场,左潇问王兴:“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这样一群人共事?”王兴说:“我知道做O2O需要很多线下的人,但今天这个场景我确实没有想到,很出乎意料,但很有趣。”
一个流行的说法:一个企业创业五年不“死”,后面“死”的概率就非常小了。
作为普通创业者,当你自知你的洞察力没高到惊人的水平之前,如果你自认为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市场空白,那么这个市场空白应该不存在。相反,若你怀疑眼前的道路是错误的,反而更要加油前行,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早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话特别适合用来描述创业者的焦虑感,“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这句话可用来描述失败的创业者。随着创业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不同高管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差异,很多问题是无人能讨论的,因为讨论不出结果,带头人到最后会非常孤独,只能选择一个人把这件事想明白。
王兴向他的员工推荐过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在书中有一段话:“大部分人望着高峰,但他一生从来不曾攀上过山顶,只是听听别人的经验就已经很满足,而自己不愿意花费任何心血;第二种人依照前人的成功经验,成功登顶了;第三种人没有登顶的经验,但是他又怀疑前人登顶的经验,于是他决定自己探索出一条路来,最终也成功登顶了。第三种人于是明白了,登山没有一条唯一固定的道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路。”同样地,在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白龙对千寻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长期主义者,没有对手。
假如你真的相信自己能活一千年,“入眼”的东西就不一样了,能看到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很多在此之前你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的东西,就好像“突然间彻底消失了一样”,而另外一些东西,就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这种感觉很神奇。《黄昏》(Nightfall)是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撰写的小说,创作于1941年,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阿西莫夫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讲叙过故事来源:“1941年3月17日,我去编辑坎贝尔的办公室,他给我读了一段拉尔夫·爱默生早期的文章,题目是《自然》:若千年之间群星仅现于一夜,人们将会何等虔信与仰慕,对那上帝之城的追忆又将延续多少世代啊。”坎贝尔说:“我认为爱默生错了。我想如果群星在一千年里只出现一个晚上,人们会发疯的。我想请你把它写成一个故事,名字就叫《黄昏》。”阿西莫夫像写其他故事一样写完了《黄昏》,交给了坎贝尔,没想到这个故事造成了巨大轰动——因为故事让读者以永恒的角度看待事物。
马云在2000年底确定了阿里巴巴的第一个愿景——活102年。为什么要活102年而不是103年、101年呢?因为阿里巴巴的创立时间是1999年,1999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102年之后将跨入22世纪。马云说要创造一个能够跨越3个世纪的公司,最少要活102年。长期主义者应具备以下特点:不急、慢慢来、目光长远、专注于当下,不被短期的东西所诱惑或引发其他情绪,也不会为不确定的未来而担心。
斯宾诺莎说:“理性的本质就是我们要学会以‘永恒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印度宏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第三部分,一位叫夜叉的强大神灵问般度族中最年长、最有智慧的坚战(Yudhistira):“所有秘密中最伟大的是什么?”坚战微笑而语:“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死去,然而那些活着的人就好像会不朽一样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