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唯有沉思,方有大略

两年前,业内外的人都兴奋地说,中国工业软件的“风口”来了。不久后,所有的人都在问,也都在被问:中国工业软件到底能不能打赢?我们的胜算在哪里?弯道超车到底有没有可能?……各种角度的挑战接踵而来。

人们很兴奋,但兴奋得很懵懂,所以又无比忐忑和焦虑。因工作原因,笔者身处风口,且是强级风的风口,所以接受这些问题的洗礼是每日常态。但社会科学的问题,总是没那么快得出答案,因此,这些问题还会成为未来常态。

有人会说,不对呀!工业软件是高科技产品,你怎么能说这是个社会科学的问题?没错,如果你真把它当成自然科学的问题,那成功的胜算真的就是零。我始终坚信:没有成功的商业路线,就没有成功的技术路线。很多同行问了很多技术问题,比如你的技术优势在哪里、如何攻克核心技术、如何积累如此多的算法、如何超越发达国家等,但最该问的问题他们却忘了问。资本界的朋友相对清醒,会问“你哪一天会赚钱”,不过似乎无法触及“赚钱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问题是靶子,策略是子弹。找准了障碍,才会有解决方案。问错了问题,相当于三岔路口选错路,走得越快,偏离目标越远。很多人还没找到问题和障碍,但先有了策略和方案,这就像先打了一枪,然后把枪眼画成靶子。所以,面对问题,我们不仅仅要寻找答案,更多的是要找到真正的问题。

其实,先不说这些答案是什么,单这“风口”二字就存在很多误区。这到底是大势所趋,还是断供的结果?到底是昙花一现的窗口,还是持续发展的通道?到底是转瞬即逝的风口,还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风口之下,所有人突然都宣称自己能做工业软件,其中不乏“投机派”,也不乏“投降派”。其实这两派是同一派:风口到来之前他们是“投降派”,风口到来之后他们是“投机派”。到底谁来担负中国工业软件破冰的使命?这个本来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现在突然变得扑朔迷离,或者是“被”扑朔迷离。

有人提出了“换道超车”。这个提法不错,换道才可能超车,另起一行,才能写出新文章。那换了个什么赛道?超的是什么车?靠的是什么动力?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中,确实潜藏着我们的胜算,但各方的回答却莫衷一是,这意味着大家并没有想清楚怎么打赢这场仗。

中国古代的战法里有“守正”和“出奇”两种策略。那么,中国工业软件突围,是该守正还是该出奇?“出奇制胜”和“差异化竞争”这样的词汇,在战争与商界中往往被赋予了魔力和褒奖。中国工业软件要突围,当然应该出其不意!但真该如此吗?君不见,中国的仿真软件公司:有些凌波微步,走上了利基小道;有些飞檐走壁,最终在云上漂泊;有些剑走偏锋,一头扎进App长尾不能自拔。这些似乎都是峭壁上的灵芝,哪一个成了餐桌上的粮食?

工业软件上云,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还是擦亮了阿拉丁神灯?“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还在争论谁是乾坤圈、谁是混天绫时,数字孪生祭出个金箍棒。数字孪生的月光宝盒还没打开,元宇宙就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了……实在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些到底是别人在优化迭代,还是我们在跨代递归?抑或是别人在玩换道超车的游戏,我们却跟着扳了道岔?

唯有沉思,方有大略。中国工业软件界,有太多的迷思等待我们去证悟。这段时间,面对各种“迷思”,被拷问多了,便有一些“证悟”。虽然问题拼图尚不完整,答案画布亦无框架,但面对新问题,特别是社会科学的问题,终极蓝图不都是这么顺藤摸瓜画出来的吗?

这本书,由一篇篇关于工业软件的文章构成,像迷思的蒙太奇,又像证悟的意识流,在宏伟的宫殿还没建成之前,暂算作烧砖制瓦吧!

正因为本书是由一篇篇文章构成的,所以读者可以随意选择单篇阅读而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为保持单篇逻辑的完整性,各篇的内容之间有一定的重叠,特别是具有总结或综述性质的文章,会包含其他单篇文章中的内容,万望读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