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一曲武陵唐崖土司的慷慨壮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自序

一沙一世界,每一块土地,无论它多小,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一宙一昙花,每一段历史,无论它多厚,都会悄然湮灭在岁月深处。

唐崖,这个巴人后裔居住之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殷商时代,她便在史籍当中伏下草蛇灰线,在商朝末期,便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武王伐纣这一几乎被神话了的历史事件,“巴人锐勇,歌舞以凌殷人”。这寥寥十字,从此宣示巴人以一种清晰可见的姿态融于炎黄大历史的长河之中,偶起的迷人的浪花,显得那么浪漫神秘,又那么与世无争。

从板楯蛮随汉高祖出击“三秦”,到隋唐中央王朝绥抚羁縻,再到明时东征击倭,西征除逆,再到清雍正“改土归流”大一统,巴人就这样完成了历史的完满合流。虽然历史还会继续向前,但是巴人却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了。

在逐渐合流的那些年月,对唐崖来说,是最为激荡的阶段明朝中后期,唐崖土司们仿照中央王朝的范式和规制,兴建了比“紫禁城”面积还要大的土司皇城,又奉朝廷的诏令西征重庆、四川、贵州,又与周边的龙潭、金峒、散毛、施南府诸土司周旋求存,而当聪慧的龙潭田氏嫁过来之后,唐崖的历史便笼罩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了。

然而,唐崖这个武功大于文治的长官司,史料总是显得那么稀少和弥足珍贵,而遗址却又保存得那么完整。可是,那些墓葬、庙宇、牌坊和青石板街道,显得直白而又神秘,它们就那么存在在那儿,不生不灭,不言不语,任人解读。每一次,在唐崖土司王城,我似乎总能听见历史深处的不绝回响:朝廷敕建的牌坊似在告诉这块遥远而又肥沃的土地与中央王朝天涯咫尺,巨石垒砌的土司墓将杀人不请旨的威权欲说还休,三街十六巷的青石板那市井杂沓的脚步声似乎迭响了几百年,大气的田氏夫人墓与其夫覃鼎土司那土堆般不起眼的墓两相对比,在这种负阴抱阳的天道中肯定发生过一个绵延奇绝的爱情故事。但是,这里的历史虽然独特,但它留下的却是若隐若现的碎片式画卷,而更多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悬念。

于是,我便有了一种情怀,以文学的方式来演绎唐崖的历史,于是,在二〇一二年秋天,把唐崖的历史用文字复原的冲动便产生了。

同年十一月,某夜,成都飘着温柔的小雨,一个故乡的电话突然打过来:孙伟,你也是武陵人,不如给唐崖土司王城创作一部作品,让那段历史重现,发掘那段失落的文明,也算是回馈了家乡,如何?

这个想法与我的情怀不谋而合,而产生这个想法的人就是张远虚副书记,他那时候刚从鹤峰调到咸丰不久,当他了解了唐崖土司的历史之后,就觉得土司王城不应该仅仅只有遗址,和相应的史学研究,而应该有一部文学作品来传扬唐崖这片土地上曾经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我便回到了伸手就能触碰到天空的故乡,开始在那幽静如月的唐崖河、醇厚如酒的王城遗址、险峻奇绝的坪坝营采风,后又一头扎进咸丰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档案馆、文化体育局查找素材和史料,又在田间地头和土家族的乡民交谈,渐渐地,一幅交融了民俗和历史的风情画卷清晰出现了,再然后,我便开始了枯燥而又充实的书斋生活。而在创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在咸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下,咸丰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全程关注和参与,不止一次召集民族、民俗、民风相关的研究人员和资深学者对样稿进行审读,尽最大可能减少史实谬误。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讲述一个历史故事,以此来展现唐崖风貌,通过形象的历史人物来勾画唐崖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踪迹。换言之,试图讲一个好看的历史故事。

虽然作品增删五次,我却心怀惴惴,亦充满激动与感激之情,感觉作品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出了产房,便要面世了。

最后,我想说,经过了人类精神活动的熔炼与锻造,历史就不仅仅是斑驳陆离的史实,更是成了精神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