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秦叔宝的苦衷
秦爱是当世少有的明白人,李卓内心很愿意亲近,谦逊道:
“伯父这话,小侄可承受不起……”
“罢了……”秦爱在秦叔宝的搀扶下,乐呵呵的笑道:
“老夫好歹活了这些年,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你啊,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李卓无言以对,只好恭送秦爱:
“伯父慢走……”
送走秦爱后,贾润甫歉意的对李卓说道:
“高远,哥哥夜里还有客人来,就先告辞了。”
“你回来得空就去我家,或者我去拜访你也成……”
隋唐演义里,贾润甫也是瓦岗寨的英雄人物。
李卓却一直没有机会深交,遗憾的叹道:
“润甫大哥是历城首富,声名远扬,应该是小弟登门拜访……”
“只是一直俗务缠身,几次相见都是在秦大哥这里,却也是匆匆一别……”
“等年后从洛阳回来,定然登门拜访……”
李卓送贾润甫离开,秦叔宝正好送秦爱回房出来,替他解释道:
“润甫这两年做马匹生意,经常招呼北方的朋友。”
“今晚也是有客来,必须要亲自招待……高远不要介意……”
大隋建立的时间不长,各种规矩还在完善中。
贾润甫是历城的坐地户,做这样的灰色生意,再正常不过。
李卓不动声色,暗自猜测:
“贾润甫经常招呼北方的客人,说明附近买马的人很多,需求很大……”
“但是在齐郡,谁会买马呢?”
“难道在大业六年,就有人准备造反了吗?”
李卓心中记下此事,认真的问秦叔宝:
“秦大哥,你当真要去投军吗?”
秦叔宝面对李卓,真情流露的解释道:
“以前有人请我去郡府当差,跟当随从差不多,我都懒得应付。”
“但最近被母亲念叨,确实想出去试试……”
秦叔宝从小学武,一直坚持不懈,才有现在偌大的名声。
他不愿与草木同枯,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是人之常情。
李卓对此早有猜测,沉吟道:
“这可是大事,得想好去哪里才行……”
秦叔宝面带苦笑,点头道:
“正是此理……”
“我虽然决定求取功名,但还没有确定去哪里……”
五年前,而立之年的秦叔宝名满齐郡,各地英豪慕名拜访。
可谓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而那时前来拜访的李卓,不过是一个十岁孩童,面有饥色,口齿不清(李卓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大隋的语言不熟悉)。
即便那时候的李卓身边,已经跟着柳五这种明显走南闯北,一般不会屈身为仆的雄壮武者,也未曾让秦叔宝高看一眼。
还是秦爱有识人之明,和李卓交谈之后大为赞赏,秦叔宝和李卓才有交流。
慢慢志趣投契,成为至交好友。
五年过去,李卓做得风生水起,秦叔宝却几乎没有改变,难怪他坐不住了……
李卓的前世跟秦叔宝差不多,对他的处境感同身受,宽慰道:
“秦大哥武艺高强,建功立业轻而易举。”
“总有合适的机会,不必急在一时……”
这个年代的人,可以和皇帝坐而论道,骨子里就有理想主义色彩,各有风骨。
文人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武人也有“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想法。
争雄疆场,才是秦叔宝的道路!
但正如贾润甫所说,武者只有盛年之时,才能冲锋陷阵,搏取功名。
秦叔宝怕错过现在的巅峰时期,叹了一口气说道:
“正如润甫所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也不能等须发皆白了,还在战场冲锋呀……”
秦叔宝后来为大唐冲锋陷阵,成为凌烟阁功臣。
在李世民登基后都活了好几年,成为“门神”之一……
这些事情,李卓都不能明说,只能含糊的劝道:
“大丈夫志在四方,建功立业自然要马上博取。”
“为国开疆辟土,也是名留青史,流芳百世的好事……”
“但朝廷事务繁杂,有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等皇帝确定征讨高句丽,你再去也不为晚……”
李卓这么说,是想让秦叔宝拖一阵,以后再找机会劝解。
但真正的历史上,杨广三征高丽都没有成功。
反而把杨坚累积下来的家业,败得差不多。
最后还和关陇军头搞不好关系,把大隋彻底玩废了。
杨广本人被手下的宇文化及干掉,身死族灭,便宜了李渊……
“嗯,我再仔细想想……”
秦叔宝见李卓侃侃而谈,忽然想到一事,郑重的问起来:
“高远说话越来越成熟了,真像是从小饱读诗书的人……”
“对了,你还没找到你的家人吗?”
秦爱觉得李卓谈吐不俗,肯定是诗书世家的后辈。
因为某种原因,和家人走散了……
李卓几次否认都不成功,只能默认秦爱的说法。
五年过去了,这个谎言似乎还没有终结,让李卓颇为无奈。
但自己撒的谎,再艰难也只能圆下去……
李卓故作一脸凄然,悲伤的说道:
“小弟虽然一直寻找,但毫无音讯……”
“洪水无情,死伤太多,怕是找不到了……”
“唉,愚兄瞎操心,又让高远伤心了……”秦叔宝看向李卓,满怀歉意。
李卓连忙转移话题,问道:
“秦大哥交游广阔,不知和潞州单雄信,可曾有往来?”
大隋风气开明,尚侠弄气的大有人在。
虽然不像秦汉时期的游侠儿那样,在民间享有大名,一呼百诺。
但武艺高强,交游广阔的人,仍旧影响力极大。
齐郡的秦叔宝是这样……
潞州的单雄信,也是如此!
他们两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都是旗帜性的人物。
彼此之间不会有竞争,应该会有往来……
秦叔宝点头,疑惑的问:
“高远怎么问起他来?”
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是北周的东昌郡守。
杨坚建立大隋取代北周的时候,单禹追随尉迟迥起兵反抗,最终被李渊所杀。
单雄信逃得性命后,隐居在乡间蛰伏。
但他掌握着祖辈的万贯家财,随时可以召集大批亡命徒,聚起一股势力……
李卓想着将来要是局势不对,不能投靠李渊的唐朝。
他还可以拉拢单雄信,寻找一条退路……
这种心思,自然不能说出口……
秦叔宝见李卓欲言又止,没有追问,直接回答道:
“我也是久闻单雄信的大名,却不曾一见。”
“但他有位至交好友路过齐郡,曾在我家待过数日。”
“你若想认识他,我可以写一封信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