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庆就在你面前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坐在汽车里,驶在去乡野郊游的道路上时,你在想什么?当你坐在飞机上,要赶回千里之外的老家时,你在想什么?当你乘坐轮船远渡重洋,领略太平洋的辽阔时,你在想什么?……你可能是在想郊游的快乐,在想扑进妈妈怀里时的泪水,在想大海上雪白的浪花多么美丽……你想过没有,能让汽车行驶的是什么?能让飞机飞行的是什么?能让轮船航行的是什么?是汽油,是柴油,是煤油……这些都是从石油里炼制出来的。没有石油,汽车动不了,飞机飞不起来,轮船航行不了,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将陷入瘫痪状态。
石油!石油!石油!……中国的石油在哪里?
在北京往北的北方,有一个广阔的荒原,那里夏季绿草茵茵,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那就是松辽平原,大庆油田就坐落在那里。
你看,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架架井架、抽油的“磕头机”高高挺立着,就像石油工人的雄伟身躯般,晨迎朝阳,夕送晚霞。
经过反复的地质勘查,地质学家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实干精神,终于在松辽平原的荒野上发现了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
于是,新中国的石油大军从各路赶来,拥进荒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石油大会战。195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松辽平原上的大油田便被命名为“大庆”。从此,石油工人用坚定的信念、坚忍的意志,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大会战初期,几万人的会战队伍在这片空旷的荒野上,以常人不可想象的精神与困难搏斗——
没有住处,就在风雪中露宿;没有水喝,就咬一口干粮,再吃一口雪。
钻井设备停在火车上。没有吊车,王进喜就率领工友们用大绳拉,用撬杠撬,用肩头扛……手磨出了血,肩头勒出了血,咬牙继续干,硬是把几十吨重的设备卸下火车,搬到井场,竖起了井架。
开钻缺水,王进喜就发动全队工人端着脸盆、提着水桶和柳罐从荒原上的水泡子取水,备战打井。
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打出的第一口油井终于喷出了石油,这宣告着中国石油工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王进喜的腿被砸伤了,可他听到要发生井喷的消息,便拄着拐杖赶到井场;见泥浆池里的水泥很难快速搅拌均匀,就把拐杖一甩,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把身体当成搅拌机……水泥搅拌均匀了,井喷止住了,可他浑身被烧碱燎出一片血疱。
为了不再风餐露宿,能够住进遮风挡雨的房屋里,石油工人们挥动木槌,用荒原上的泥土夯出一排排干打垒土屋。
随会战大军而来的还有近7000户职工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家属们纷纷抄起锹镐开荒,“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妇女标兵就是这时候涌现的。
有位叫钟其权的基准井研究队队长,为了对比岩芯,手被冻掉了一截指头。
升深2号井发生了泄漏,一旦爆炸,破坏力不亚于小型核爆。在五名共产党员的带动下,30个名字重重落在一份生死决心书上,“敢死队”扑上去,开阀、放喷、点火、压井,终于排除了险情。
第二代铁人王启民扛起行李,住进了试验区,他用自己首创的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技术,在一口已经废弃的油井上,一遍遍地试验,一次次地摸索……终于,被判“死刑”的油井变成高产井,油田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增产。
第三代铁人李新民走出国门,从苏丹到伊拉克,冒着随时可能袭来的枪林弹雨,以大庆精神开发油田,彰显出中国石油工人的本色。
听一听铁人王进喜的吼声:“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石油工人一声吼”,这是中国石油工人的豪迈誓言,这是中国人向全球吹响的标志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号角。
大庆石油工人们踏着铁人的脚印,扎扎实实地朝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所指引的光明道路奋勇前进。大庆精神浓缩了中国工人的终生实践历程和伟大人生,激励着大庆石油工人不断奋斗,走向扭转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之路。
回望20世纪60年代,松辽平原上一座座井架立起来了,在辽阔的原野上显得那么雄伟。人们在欢呼;锣鼓在欢唱;歌喉美妙的云雀也唱着歌飞来;草原鼠钻出洞外,站直身子张望;两只野狼从草丛中探出头,仿佛在问:“发生了什么?”
在大庆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