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汉大业从益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天才还是疯子

宴过半旬,袁绍一脸愤然地从门外大步走了进来,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何进从主位上起身,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一边挥手示意侍者:“快,给本初赐座,斟上美酒!”

袁绍脚步未停,径直走到宴席中央,横眉冷对四周,眼神锐利如刀。

他环视一圈,见众人或谈笑风生,或举杯共饮,心中怒火更盛,猛地一拍案几,怒声喝道:

“尔等怎还有心思在此饮酒作乐?十常侍祸乱朝纲,尚未得以正法。在这个时候,你们是怎么喝得了酒的!”

袁绍的声音震得厅堂内的烛火摇曳不定,众人皆是一惊,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面露讪色。

何进试图缓和气氛,劝言道:“本初,今日之宴除庆功外,还兼有议除宦之事。大家聚在一起,也是想商量个对策,并非只顾饮酒作乐。”

袁绍脸色铁青,闻言也不再言语,猛地转身,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席位上。

沈稻抬眸望了一眼,这年代总有人打着救国救民的旗号图谋私利,而眼前的袁绍很明显就有着这个意图。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东汉的顶级门阀,其政治根基在于外朝官僚体系,而宦官集团直接威胁士族对朝政的主导权。

袁绍想继承家族的影响力,则必须代表士族集团向宦官宣战,因为这是他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领头诛杀宦官可赢得士大夫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在清流一派官员中。

袁绍早年结交的党人中,这群人本身就带有反宦官的标签,铲除宦官更能巩固他士族领袖地位。

早期同为士人的曹操也反对诛杀宦官,但后来也参与到了行动当中,这已经足够说明士族与宦官的矛盾已无法调和。

沈稻不由得好奇。

历史上这位运筹帷幄失控千里的四世三公,此番在同样的情况下,袁绍是不是又准备引狼入室的以毒攻毒了。

“本初之前提议,召前将军董卓进京逼宫,诸位是怎么看的?”

曹操立刻起身反对:“不过只是杀几个宦官,只需一狱吏便可,召外兵入京与开门揖盗有何异处?”

何进闻言微微皱眉,有些疑惑地看向了曹操,问道:“一狱吏足矣!孟德怕不是在开玩笑?”

“此事只需要剪除元凶,何非要尽数除之?如要杀尽宦官,其事则必泄露,操料定其必败!”

“噢……我想起来了,”何进恍然大笑,“孟德乃宦官之后,故而怀有私情,原是怕伤了旧情啊,哈哈哈!”

一直默默夹菜在旁观望的沈稻,听到何进这话,差点没忍住一口喷出饭来,很努力憋住笑后,他才继续装作若无其事地埋头干饭。

曹操脸色一沉,心里料定雒阳必将动乱,而乱汉室天下的人,则必是眼前这个目无远见的屠夫何进。

冷哼一声,曹操甩袖转身向着府处走去,是非对错,此番他已无心解释。

“董卓残暴,当年征羌人时屠过三座城!大将军三思!”

“董卓实乃豺狼虎豹也,大将军令他带甲入京,实乃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恐生大乱啊!”

“大将军,我素知董卓为人,其人面善而心狠,一入京城则必生祸患!”

典军校尉曹操走后,郑泰与两名文士先后起身劝言大将军何进,不过听闻这些的袁绍,似乎是早有预料。

“哼,可笑!太后早已被十常侍所蒙蔽,若无外兵施压,难道要重蹈窦武被宦官反杀的覆辙?”

袁绍心里满是不屑,他早知道郑泰、卢植、陈琳这三个家伙不会同意,不过他这次过来可不是来问可行与否的。

正待何进左右犹豫难以决断时,袁绍突然拔剑斩断桌角:“当断不断,必为大祸!尔等皆是书生之见,难道要等阉党先砍了我们的头不成!”

何进对于袁绍说的话,深信不疑,当即重重点头道:“此事就按本初说的办,调并州牧董卓带甲入京,清除宦官实当易如反掌!”

郑泰站起身,将腰间的官符丢在席桌,沉声道:“大将军如此行事,这官我不做了,告辞!”

卢植、陈琳相视一眼,也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将官符丢在席上,同声道:“此官不做也罢,大将军告辞!”

三人说完,转身便走,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沈稻筷子上的炙肉啪嗒一声掉进羹汤,溅起几片油花,不过他顾不得这些,目光紧紧盯着三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咂舌。

好家伙,三位九卿当场摔印辞官,这场面何进这个大将军当了那么久,恐怕也是没有见过吧!

卢植在一众臣子中资历最深,为人正直,颇得士人敬重,刚刚说的那一番话也是席间大多数人的心里话。

何进望着三人离去的背影,脸色阴沉,其实刚才郑泰开口劝言时,他就有些后悔了,不过现在也是只能迎难而上。

在席中群臣和袁绍的注视下,何进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道:“召并州牧董卓入京,此事已定,若有人再有非议,大可自行丢掉符印离去!”

席中群臣面面相觑,他们心中虽有千言万语,想要劝阻何进,可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官名利禄,便也作罢了。

官场之中,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爬,好不容易站到了这个位置,又怎能轻易舍去?

宴席不欢而散。

……

回家的路上见沈稻眉头紧锁,吕布当即轻声道:“春才可是在担心什么?”

沈稻沉吟片刻,坦然道:“回将军的话,在下今日看到袁绍和何进时,脑海中忽地想到了八个字。”

“哪八个字?”吕布狐疑道。

沈稻解释道:“一个能提出让西凉蛮荒之地的董卓领兵入京,另一个能在一群贤臣的劝言下力排众议,这实属可谓是人才在左疯子在右。”

见吕布还是不解的摇头,沈稻笑着继续解释:

“董卓久居荒凉之地,此番领兵前来雒阳,看到的不再是风吹草低,而是雒阳的花团锦簇,听到的不再是马鸣弓啸,而是雒阳女子的燕语莺声。

甚至都不用有将军那般有野心,但凡有我巡城俯瞰雒阳时激发的丁点雄心,恐怕雒阳城都会落到他的手里,到时汉室定将危矣!”

沈稻的分析鞭辟近里,不过对于常年混迹并州一带的吕布来说,他是完全不认同的。

因为在吕布的印象中,董卓他完全就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汉忠臣。

“春才,你可知大儒蔡邕因得罪阳球被流放并州之时,董卓曾受意毒害蔡邕,可董卓受赂后,反提醒保护蔡邕,让其逃走之事?”

吕布并没有直接反驳沈稻,只是先抛出一个关于董卓护儒的故事,让对方不要先入为主的猜测。

沈稻扶了扶额,大脑飞速运转。

老丈人蔡邕他是知道的,毕竟能被称得上是当代大儒的,身份名望那都不是一般的高。

再细想董卓入京后,他手下任用的包头吕布、政治犯老丈人蔡邕、司徒卧底王允……等等这几个人好像全部都有并州生活过的痕迹。

看似全部都是董卓入京后发展的关系,实则有可能他们早就认识了,要知道包头吕布愿意认他为义父,老丈人蔡邕更是为他叹息而死。

沈稻想通闭环的一瞬间,感觉大脑得到升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