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的奇幻空间历险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美妙的音乐(下)

1

话说贝贝从我的手上接过硅库拉,随即又弹奏了一首乐曲,虽然我觉得这跑调了,但她告诉我们这是二十四平均律的缘故,的确我们刚开始听的时候还没有适应这种音程差异,渐渐地,我们开始感受到这种音乐独特的韵味,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张毅勇和王雅昕也纷纷表示,这种细腻的音乐表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我特意用汉语对王雅昕和张毅勇说:“在历史上出现了非十二平均律的音律,比如说是中国的宫商角徵羽,还有近现代出现的十九平均律还有其他的律制,这都统称为微分音音乐。”

听到这里,张毅勇便好奇地询问道:“那么十九平均律是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道:“十九平均律是将一个八度分成十九个等距的音程。在十二平均律中,C#也就是升C和Db也就是降D是相同的音,尽管它们的名称不同,但在演奏中它们听起来是相同的;但是在十九平均律中,C#和Db会是两个不同的音,E#和F的音将不是同一个。”

王雅昕认真地说:“十二平均律中的十二个音是‘C’、‘C#’、‘D’、‘D#’、‘E’、‘F’、‘F#’、‘G’、‘G#’、‘A’、‘A#’还有‘B’,这就是一个轮回,然后接着又是‘C’。”王雅昕继续解释,她的眼睛闪着光芒。仿佛在分享着她独特的见解:“十九平均律下,这个轮回会更加复杂,每个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十九个音比十二平均律中又增加了七个音,是‘Db’、‘Eb’、‘#E’、‘Gb’、‘Ab’和‘Bb’这七个音。”

贝贝微笑着点头,补充道:“没错,十九平均律的每一个音都带有独特的色彩,就像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为丰富的音色。在实际演奏中,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和声可能性。”她轻轻地拨动硅库拉的弦,旋律随着她手指的跳动,变得越发多彩。

而当她弹奏出新的和弦组合时,也许是听惯了二十四平均律音乐吧,我居然听到了从未有过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和声的美妙,让我对音乐的感知有了新的突破。

贝贝继续弹奏,她解释道:“在冯特彭,我们还发展出了独特的演奏技巧,以适应二十四平均律的细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手指的压力,来微调每个音的高低。再比如,在演奏过程中突然转调、转拍子——也就是将三拍子在某一小节中突然转变成四拍子,这些并不罕见。”

2

这时王雅昕用汉语对我说:“左手不按弦,只有右手拨弦,应该叫做‘散音’,我之前了解的古琴是这样子的。”的确,我想:“在冯特彭语中,‘散音’被称为‘第零列’,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非常易懂。”

我仔细聆听着,深深被她的技艺所折服。这时,王雅昕提出要看一看硅库拉的谱子是什么样子的,贝贝一口答应,她递给了王雅昕一份谱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特殊的符号和标记。

我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发现谱子的每一行有八根横着的直线,与吉他谱非常相似,但是再往下看,在那八根横线的下方,标注着复杂的音阶符号,还有一根竖直的线连接着。

在那八根横线的下方的音阶符号中,确切地来说是符号组合,最上面是音长符号,二分之一拍用一条短横线表示,四分之一拍则用两个短横线表示;比一拍子要大的音长则用短虚线来表示。如果遇到三连音的话就在对应的音长符号左边加一个冯特彭数字中的“3”,表示连续三个音的时值总和等于该音长符号所代表的时值。

至于下方的区域,是弹奏方法的符号,在硅库拉中就像吉他一样,有拨弦、滑音、颤音、扫弦、切弦和推弦等多种技巧。这还有推颤等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所谓的“推颤”就是用左手推弦并且摆动,手指要始终把弦压紧。这些符号通过不同的组合,精确地指示了演奏者该如何运用手指。每种技巧都有特定的符号标注。

我还发现在谱子的开头,标注着这个谱子是几几拍子的,和我们那的吉他谱和钢琴谱是差不多的。张毅勇感慨道:“果然音乐都是相通的。”张毅勇的话音刚落,贝贝微笑着点头,继续演示着谱子上的细节。王雅昕专注地对照着谱子,手指轻轻在空中比划,仿佛在无声地弹奏。

“我来试一试!”我接过谱子,指尖轻触琴弦,熟练地模仿着谱子上的符号,尝试着弹奏,贝贝惊呆了,她没有想到我竟然能如此迅速地掌握硅库拉的演奏技巧。我对正在惊讶中的贝贝说:“在我们那儿,有和硅库拉类似的弹拨乐器,叫做‘吉他’,连弹奏的方法也是类似的。”

贝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点头道:“原来如此,难怪你能这么快上手。”王雅昕也露出赞许的笑容,静静听我弹奏。我停了下来,笑着挠了挠头,说:“不过在硅库拉中一个全音跨越了四个列,这种音程跨度确实很有挑战性,需要更细腻的手指控制。”

3

我接着想:“不过相比于吉他,每一个‘品’的间隔距离好像不是这么大的呢。”,于是接着又说:“不过,这好像更容易弹奏了。”贝贝点头赞同:“确实,硅库拉的音程设计更考验手指的灵活度。可是你们两只手只有十根手指头,我们冯特彭人有十二根,所以在某些复杂技巧上,我们或许更有优势。”

我说:“不过没有关系,只要有了技巧就行了。”她拿起硅库拉,示范了一段复杂的旋律,指法轻盈而精准。王雅昕在一旁认真记录,不时低声交流。我询问道:“请问除了乐器硅库拉,还有什么其它的?”贝贝思索片刻,答道:“还有‘组鼓’,由四只不同大小的鼓和两个镲组成,每只鼓和镲发出不同的音色;还有笛子,叫做‘风鸣’,它由三根不同长度的竹管制成,能吹奏出清脆悦耳的音调。”

我们要求她带我们去看一看“组鼓”和“凤鸣”,她爽快地答应了,带领我们穿过一片广阔的绿地,来到一间充满乐声的屋子。屋内摆放着各式乐器,还有几位乐手正在演奏乐器,张毅勇问过他们,说是在日常练习。

组鼓排列整齐,镲光闪烁,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其中有一个镲是用绳子吊起来的,绳子连接着一件杠杆装置,连接着一个踏板,用脚踩上去顿时这个镲就提上去了,与地面不发生接触。而那个镲酷似希腊字母中的“Ω”,所以我们给它形象地起名叫做“欧姆镲”。

欧姆镲的鼓色非常特别,当接触地面时发出的声音低沉一些,而吊起时则清脆悠扬,仿佛能穿透心灵,贝贝解释这是因为接触地面时地面抵消振动。

凤鸣竖立一旁,竹管散发着淡淡清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贝贝逐一介绍,演示其独特音色,乐声交织在我们的耳朵,也交织在我们的心里。

两天后,贝贝激动地跑过来,将三张像是纸片一样的东西递给我们,上面有字样,应该是票。她告诉我们在明天这里将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歌剧会,邀请我们一同参与。接过票,我们心中涌起期待。贝贝眼中闪烁着热情的火花:“这场音乐会汇聚了冯特彭最优秀的乐手、演员,将会十分精彩。”

很快明天就到了,我们跟随贝贝和首领来到歌剧会的现场,场地布置得庄重而典雅,观众席上座无虚席,舞台上灯光璀璨,各种乐器熠熠生辉。随着音乐响起,舞台上乐手和演员们的表演非常优秀。

4

我们发现在舞台中央有七名歌唱家,他们身着华丽服饰,笔直地站着,嗓音清澈悠扬,而在他们后面的是一些装饰——繁复的布景,在灯光映照下宛如梦幻。这时,拥有绝对音感的我注意到了那七名歌唱家口中好像唱的不是同一个音,应该是和声,但每个音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和弦一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鸣效果。

我低声对王雅昕说:“王雅昕,你有没有听出来他们正在唱和声?”王雅昕仔细听了一下,说:“好像是的。”于是她就转过身,向坐在后排的首领和贝贝询问:“这是怎么回事,那七个人好像唱的不是同一个音调?”

首领微笑着解释:“这是我们特有的多声部合唱,别看他们现在在台上唱得非常好听,在训练这些歌唱家时可是费了不少功夫,需要反复练习音准、节奏还有力度,甚至有时要一对一指导,才能达到如此默契的配合。”

的确,我刚才听到了他们在唱每一个音的时候每个人的力度是不同的,都是为了突出重音。这种精细的调控使得每个音符都能精准地嵌入整体旋律中,宛如天籁。正如古人所言:“音律之和,在于微妙的调和。”我看到演员们在台上这么优美,觉得肯定是用了非常刻苦的功夫才换来这般的默契与和谐。我想到了一句古人说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本章已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