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灵气革命](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68/52361868/b_52361868.jpg)
第91章 安南
安南与高丽一样,是最早朝贡大明的国家,但册封一事波澜不断,直到彻底断绝朝贡。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派使者南下,安南早就在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和南方几个军阀的过程中认识到大明的强大,国王陈日煃欣然接受大明的册封,明确向大明朝贡。
结果大明册封团队还没从大明出发,陈日煃就病死了,等册封使团到达,使团内的大明臣子坚持原则,既然国王死了,那就必须重新册封,于是使团返回。
结果就在使团往返的一年,安南新任国王又死了,这次是被他人篡位,现任国王是陈叔明。陈叔明说之前的国王是养子,本姓杨,登基后还想改回杨姓,所以被群臣罢免。
得知消息的朱元璋大怒,下令禁止安南朝贡。
此后安南派使者北上解释原因,朱元璋政治斗争经验老道,自然不相信安南空口白话,不再册封安南国王,只允许安南朝贡。
因为没有得到册封,陈叔明知道自己被朱元璋嫌弃,以年老为名退位,当了太上王。
为了与大明搞好关系,又能从朝贡获取利益,安南多次以朝贡为名北上,让朱元璋十分不满,下令安南三年一朝贡,不得多来。
得知安南朝贡大明,与安南互为世仇的占城也北上朝贡,并请求大明为占城做主,禁止安南侵略。
对此朱元璋并不上心,那时朱元璋的注意力都放在北元、云南上,于是以不干预属国政务为由,并未强硬对待,只是向两国发了诏书,阐述战争的危害,让两国和平相处。
洪武二十一年,安南权臣胡季犛起势,弑杀国王,立傀儡。其实这里面做主的还是有最早篡位的陈叔明,胡季犛与他是表兄弟关系,胡季犛能起势全靠陈叔明让其管理军队,掌握了军权。
国王都不喜欢当傀儡,特别是被一个太上皇掌控,所以上台的安南国王无一例外都打算亲政,都要对付陈叔明。陈叔明便以胡季犛为刀,杀了两任安南国王,最终国王之位到了陈叔明的儿子陈日焜手里。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在陈叔明的肆无忌怛下,安南国家动乱,朝堂混乱不堪,又自不量力想南下侵略占城,结果被占城多次击败,精兵强将死伤无数。
期间掌控军队的胡季犛保存实力,把忠于陈叔明的嫡系推上战场送死,自己则推举大量忠诚于他的将校取代位置,彻底掌控军权。
等陈叔明察觉到异常,胡季犛已势大难平,不得不与其虚与委蛇,希望用政治手段解决胡季犛。
但胡季犛渐渐占据上风,他逼迫陈日焜将首都从升龙迁到清化就是证明。
安南说是一个国家,倒不如说是一条海岸线,这是大明南下天然的跳板。在这个海船一次航行距离不那么远的时代,大明征服南洋就需要这样一个跳板,需要更多航线上的补给站。
朱雄英不可能像士绅一样,只是把货物送出海就不管了,大明必须占据海洋贸易的主导地位,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培养出足够的利益,才能推动大明走向海洋,推动更多人追求海洋利益,才能更好地开发海洋,才能占据更多海外领土。
安南权臣与国王内斗,正好利用。于是朱雄英派出使者,以共同消灭陈祖义,平定海疆为名,要求安南提供港口。
陈叔明为什么没能彻底掌控安南,为什么会引起朝堂动荡,为什么会培养出胡季犛这样的权臣,就因为他没有获得大明的册封,名不正言不顺。
安南自诩为华夏正统,名正言顺非常重要。
收到朱雄英的要求,胡季犛大喜过望。他打定主意篡位,改朝换代,所以他也对大明册封有需求。
之前是组建自己的势力没有空闲,也一直没办法找到机会与大明搭上话,如今朱雄英送上门,胡季犛不允许自己错过。
与朱雄英打好关系,就算自己篡位后没办法得到朱元璋的册封,只要等到朱雄英登基,自己的子孙也可以获得册封,那时就江山永固。
况且胡季犛也对陈祖义十分不满,胡季犛的势力在安南南方,更靠近陈祖义的老巢,也多次遭遇陈祖义劫掠。
胡季犛早就想消灭陈祖义了,无奈胡季犛几乎没有海军,或者说整个安南都没有海军,只有沿海运输用的水师,完全拿陈祖义没有办法。
当然引外国军队入境本身十分危险,不过与背后的政治利益相比,九牛一毛。况且大明从未有过干预属国的案例,胡季犛相信大明这个天朝上国的信用,于是亲派使者北上邀请大明海军。
只有亲自来到这个世界,才能真切体会到天朝上国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朱雄英再次感叹身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好处,许多事推进没有任何阻碍。感叹这年代所有国家都单纯天真,要是这件事发生在后世,吃过见过,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
安南允许归允许,还不到海军南下的时候,朱雄英必须先劫掠澎湖附近的海寇问题。
好在有张辰保父子,他们是上一代海寇贼首,对海寇的情况了如指掌。虽然有一部分海寇投降了陈祖义,还是有一部分想自立门户,正在互相厮杀,争抢地盘,此时正是大明海军入场的最好时机。
海寇分为两类,一类是澎湖等海岛原住民,他们也是大明国民,但他们平日为民,暗中为盗,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海岛资源有限。
另一类是穷凶极恶的真海寇,完全不事生产,抢劫杀人为乐,这群人就是朱雄英要解决的。
几十年前,还没有这群穷凶极恶的海寇,随着大明统一全国,那些失败的割据政权残余不甘心,特别是沿海势力残余,就如张辰保父子那般出海为寇。
一开始这群人还想着反攻回来,随着劫掠加深,心性发生变化,像张辰保这般始终有野心的才是异类,正常的则彻底退化为贼寇。
有共同的野心,共同的目的,有基本的规矩、秩序,还能称之为军阀,一旦彻底退化成贼寇,就变成乌合之众了。
张辰保还在,张家军还在,或许还能和大明有来有回,至少不会崩溃,乌合之众出马,大明海军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