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从前面的均衡价格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在需求不变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那么价格下降和数量增加的幅度相比较,哪个更大呢?这取决于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我们先来看两个图,图2-9中分别是饮料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假设由于苹果大幅度降价,导致苹果果汁饮料的供给增加,果汁饮料的供给曲线由S0增加至S1。在图2-9a中,需求曲线比较陡峭,饮料价格从30元下降到10元,下降了20元,均衡数量增加了150箱。在图2-9b中,需求曲线比较平坦,供给同样增加,饮料价格从30元下降为15元,均衡数量增加了250箱。
图2-9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从这两个图的对比中我们会发现,同样面对供给增加,在两种不同的需求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幅度是不同的,或者说,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弹性正是衡量这种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也称为需求弹性,是指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某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值。这是一个无单位的衡量指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其经济学意义是: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例如,如果鸡蛋价格上涨了10%,鸡蛋的需求量下降了5%,那么鸡蛋的需求弹性就是-5%除以10%,结果为-0.5。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通常在弹性系数前加上负号,使之成为正数,这就是在上面的公式中有个负号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需求函数Q=f(P)中,需求弹性系数用Ed表示,则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量的变动比例大于价格的变动比例,这种情况就说明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则说明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如果价格弹性恰好等于1,就说明需求是单位弹性。
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否容易找到替代品
当消费者面对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很容易找到这种商品的替代品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比较大。替代品越多,价格弹性就越大。例如,水果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相反,难以找到替代品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就小。例如,治疗某种疾病的药品的替代品就少,因此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小。
(二)价格变动后的时间长短
价格变动之后的时间越长,找到该商品的替代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需求价格弹性就会越大。例如,20世纪石油危机期间,主要石油进口国对石油的需求基本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利用石油的技术效率提高了,石油的替代产品也出现了,由此导致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加。
(三)商品支出在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支出在其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例如,味精、盐、铅笔、肥皂等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小,因为消费者每月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是很小的,不太在意这类商品价格的变化。
(四)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例如,水的用途较多,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很容易削减水在不重要用途上的使用,导致需求量下降较大,因而其弹性较大;相反,用途较少的产品,其需求价格弹性也较小。例如,食用盐仅限于调味和保证健康,所以即使价格提高,人们也要消费保证健康的数量,因此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五)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与消费者的生活越是密切、越是必不可少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例如,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与此不同,一些奢侈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量,因而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
三、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中国有句古话叫“谷贱伤农”,说的是在风调雨顺之年,农民的谷物丰产丰收,粮食市场供给的谷子会大幅度增加,谷子丰收的结果就是谷子价格的下降,农民因此而蒙受损失。可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些企业愿意“薄利多销”,降低价格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因为价格下降而蒙受损失,而有的企业却因此而获利呢?企业到底应该降低价格还是提高价格呢?这就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
企业销售产品之后获得的销售收入是企业的总收益(total revenue,TR),它等于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也等于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总支付。如果我们假定企业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求量,那么企业的总收益就可以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需求量,即
TR=P×Q
式中,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需求量。
如图2-10所示,我们假设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也就是需求量变动比例大于价格变动比例,其结果将是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企业起初的销售价格为4元/千克,年销售数量为15亿千克,对应的总收益为4×15=60亿元。假如企业销售价格下降,从4元/千克下降为3元/千克,对应的年销售数量从15亿千克增加为25亿千克,对应的总收益则为3×25=75亿元,比价格下降之前增加了15亿元。价格下降引起总收益P×Q增加,原因在于Q增加的比例大于价格下降的比例。反之,如果价格从3元/千克上升为4元/千克的话,那么总收益就从75亿元下降为60亿元,价格上升引起P×Q减少,原因同样在于Q减少的比例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
我们再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也就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如图2-11所示,价格下降将引起总收益减少。在该图中,企业的销售价格从4元/千克下降到2元/千克,年销售数量从20亿千克增加到25亿千克,对应的销售收入则从80亿元减少为50亿元,比价格下降之前减少了30亿元。价格下降引起P×Q减少,原因就在于Q增加的比例小于价格下降的比例。反之,价格上升会引起P×Q增加,原因也在于Q增加的比例小于价格下降的比例。
图2-10 需求富有弹性时的收益
图2-11 需求缺乏弹性时的收益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为单位弹性,如图2-12所示,价格下降将引起总收益不变。在该图中,企业的销售价格从4元/千克下降到3元/千克,年销售数量从15亿千克增加到20亿千克,对应的销售收入保持60亿元不变。如果价格是从3元/千克上升为4元/千克,销售收入同样保持60亿元不变。价格下降或上升而P×Q不变,原因就在于Q增加的比例等于价格下降的比例。
图2-12 需求单位弹性时的收益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如表2-3所列。
表2-3 价格变化对企业总收益和消费总支付的影响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当企业由于价格变化而改变其销售量时,其总收益是否增加,与其需求弹性密切相关。现在,“谷贱伤农”的含义可以进一步解释了。因为稻谷是生活必需品,相对而言缺乏弹性。风调雨顺之年农业大丰收,粮食市场上的供给就会增加,导致粮食的均衡价格下降,这就出现了“谷贱”的情况。而缺乏弹性的产品如果价格下降的话,需求量增加的比例远小于价格下降的比例,导致农民的总收益下降,这就是“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