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系文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文坛来了个年轻人(祝各位新年快乐!)

武侠小说要怎么写出文学性?

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这其实都是一个很难把控的问题。

而正由于大部分作者并不能掌握好这个度,所以武侠小说如今正越来越趋向于通俗小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

这当然不能说不好,只是说稍微有些可惜。

如今大部分人谈起武侠就是打打杀杀,江湖美人,山洞里的绝世高手、绝世武功,就算要上上价值观念,也就是广为流传的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没什么不好,但也着实有点老套,这就是为什么刘文博现在基本不太看好武侠小说来稿的主要原因。

但是眼下刘文博手上的这篇《断魂枪》,入手的角度好像挺有意思。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

...........”

时间上设置的就很有深意,看得出来应该是社会、历史产生巨变的那段时期。

剧情上更有意思: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

镖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在人们的传言中,沙子龙是个绝世高手,一身武艺出神入化,而这样的一位高手如今却开了一家客栈,过起了隐居生活。

即便如此,想找沙子龙学艺的年轻人们也是数不胜数,沙子龙虽然有时也会教他们三招两式,但从来不教自己压箱底的绝技,也不承认这些年轻人是自己的徒弟。

但:

“可是,他们到处为沙老师吹腾,一来是愿意使人知道他们的武艺有真传授,受过高人的指教;二来是为激动沙老师:万一有人不服气而找上老师来,老师难道还不露一两手真的吗?”

因此在这些年轻人的吹捧中,沙子龙是绝世高手的形象就更加深入人心。

而有一天,自诩沙子龙徒弟的健壮年轻人王三胜,在土地庙拉好了场子,摆好了家伙,虽在卖艺,但也有几分身上有真功夫的傲气。

结果一套刚刚耍完,一个干瘦的老头就出来要跟王三胜比划两下子,本以为王三胜能轻而易举的战胜这个干瘦老头,结果反而是老头随随便便几下子就打赢了王三胜。

剧情发展到这里,毫无疑问,干瘦老头是个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平生最爱的就是跟人比武,王三胜这里吃了大亏,自己就要去找他自认的师傅。

那么接下来会是怎么样?

两大绝世高手展开大战,分出个胜负?

看到这里,刘文博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投入到了小说当中,被这篇小说弄得心痒难耐的他也是匆匆翻到了后面。

两大隐居的绝世高手大战,尽管这样的发展可能稍微有点俗套,但有了前面的铺垫,刘文博反而兴致满满,想真正的看一看沙子龙出手会是什么样子。

真正优秀的写作者就是这样,就算你可能猜到了他的剧情,猜到了小说接下来的发展,你也依旧会兴致勃勃地看下去。

这才是真正的写作高手的功力!

虽然刘文博很想看两个绝世高手大战,就如同故事中的王三胜迫切希望自己的师父能够出手教训这个感受老头,但沙子龙却是这样的反应: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地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无论王三胜再怎么要求,无论孙老者再怎么要求,沙子龙却就是不肯出手。

如此一来,孙老者失望离去,王三胜等年轻人对沙子龙大失所望,转而就吹嘘起了这位干瘦老头,于是沙子龙的名头渐渐就被人们所遗忘了。

故事进行到这里,其实不止是王三胜失望,就连故事外的刘文博,也是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疑问。

啊?怎么就这样?

沙子龙的绝技呢?五虎断魂枪这种一听名字就很强的武艺为什么不施展呢?

刘文博这种读者尚且如此,对于那些看多了武侠小说的读者来说,看到这里估计就要开喷了。

人家这都打上门还硬是不还手?

就算是真不行了至少比划两下子啊!

一下子不打算怎么回事?

真龟!

而这个作者是如何处理最后的结局呢?

他似乎并没有多做解释,也没有让沙子龙站出来说点什么,只是在结尾处如此写道: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就这么两声不传,真的是一下子就形成了一股凉气,从刘文博的脚一路向上,最后直冲天灵盖!

好一个不传!

在那个列强枪械进入华夏的年代,武师们耗尽一生的武艺随随便便就能被几枪撂倒,他们一生的努力顷刻间全部化为泡影。

而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武艺,实际上早就成了无用的东西。

那么这种情况下,即便明知已经无用,又该如何保留自己心中珍视的那一块呢?

自然是趁夜静人稀,漫天群星,一口气六十四枪刺出!

不传!就是不传!

这种“无用”的东西,就跟随着野店荒林的往事和这汹涌的时代一起随风而去吧。

这是个人能在时代巨浪面前,做出的最体面的反抗。

什么是武侠?什么又是文学?

什么又是武侠里的文学性?

这不就一目了然了嘛!!

写得好!

就差直接喊出来的刘文博忍住了这种冲动,转而兴冲冲的找起了小说后面作者的信息。

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到底是哪里的人?几岁了?

已经成名了还是说是那种一鸣惊人的文学天才?

但愿还没有出名,不过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人,估摸着最少也得三四十岁了吧?

让我看看!

顾故.........

好名字!

生于中原.........

好地方!

十四岁........

好岁数!

..........等等!啊?!

猛地回过神的小老头刘文博由于扭的太快,差点闪了自己的脖子。

但现在的刘文博早就顾不得这些,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看那一行作者信息,看了半天后把老花镜颤颤巍巍的取下,用力擦了好几遍后,又颤颤巍巍地戴上,接着重新看向了作者信息.........

毫无疑问,这篇小说的作者的出现解决了刘文博最近正在苦恼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跟其他杂志社的同仁聚在一起,举荐自己最近发现的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

这位作者是个新人,符合刘文博的要求。

这位作者是个青年作者,也符合刘文博的要求。

但是唯一同样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你这个青年作者未免有点太青年了吧?!

啊?!

文坛来了个年轻人,这道理我懂,但是你这也太年轻了吧?!

还是这么高的水平?!

惊得目瞪口呆,这真的就是刘文博当下最真实的反应.........

要知道,接下来共同参加活动的那些同仁,可都是《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华夏最顶级的一批文学期刊的编辑。

而刘文博接下来准备做的,就是将一个十四岁的作者,作为重点举荐对象,推荐给他们?

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是疯了啊........

不过就算他们会这么觉得,这篇小说也一定要让他们看看!

心潮澎湃的刘文博这么决定的同时,心里面倒是隐隐间也有些忧虑。

就刘文博个人的见识和感觉来看,这一篇小说有着惊人的成熟和完成度,称得上一句短篇小说的典范。

同时这篇小说无疑也体现着作者对于武侠小说中的文学性的思考,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

这样的一篇作品,真的能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写出来的?

如果是真的,那这孩子简直就是为了文学而生的鬼才!

还是得找个方法验证一下才好,最好线下跟他聊聊?

但这这年头的话,出行是真的不便,京城离中原那也是相当远,况且那孩子还得上学吧?

倒是能试试联系一下当地的文协主席.........

于是接下来的一些天,刘文博又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的同时,也在打听自己身边的朋友有没有认识顾故所在地的文协主席的。

结果能联系的人还没找到,刘文博倒是先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自己的同行,也就是《十月》杂志的编辑,似乎也在找人帮忙联系一下某地的文协主席。

而这个地方的文协主席,恰恰也就是刘文博正在想办法联系的那一个。

刘文博:“?”

这么巧?

十月的编辑找这个地方的文协主席又有什么事情?

同样疑惑的十月编辑:“?”

难不成他也.........

当疑惑的两人开始试着对照信息的时候,同样的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大书店,最新一期的故事会也已经陆陆续续被摆放到了非常显眼的位置上。

故事会这种杂志,某种程度上确实称得上一句老少皆宜,故事性较强的小说从古至今都有人爱看,后来也只是在网络的冲击下,故事会才逐渐没落。

眼下这个年代,故事会的销路可真是铺往全国的。

于是书店、报刊形形色色的人路过的同时,有些人就会短暂的驻足,稍稍翻开一会儿最新的故事会,等看到一些比较好看的东西后,这些人便也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故事会这本杂志内容相当丰富的同时,体积还非常小,十分便于携带,并且能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下摸鱼,再加上1998年故事会一本的定价大概在2元左右,基本上手头上稍微有点钱的人都不会买不起。

因此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有相当多的人都是故事会的忠实读者。

在食品加工厂当保安的老张就是其中之一。

当保安,尤其还是老张这个年纪的保安,可以说是基本上没什么事情,整天就美美的坐在保安亭里,简单查看一些周围的状况。

能管的就管一下,或者拿着手电筒吓唬一下似乎有歹心的人。

但是真碰到那种愣头青和特别狠的,老王向来都是躲得远远的,毕竟真要说,一个月一二百块你玩什么命啊?

把自己能干的干好就行了,真要逞强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这方面食品加工厂的老板倒是也不苛刻,毕竟这么点工资,请到一个还算健壮的老头和老太太就不错了。

老张更是这其中难得的人才,身体比较硬朗,胆子也比常人大很多,敢管的事情已经很超出老板的意料了,所以也是让老张一连干了两三年。

值班,尤其是值夜班那是一等一的无聊,而且还要硬撑着不能睡着,这就更折磨人了。

对此老张有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那就是专门挑些杂志上的恐怖故事来看。

漆黑的夜里,唯一亮着灯的保安亭,远处时不时就传来不知是人还是动物的响动,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再品上那么几篇恐怖故事,老张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才叫生活!

多得劲!

当然,老张的胆子比一般人要大多了,不然也干不了值夜班的活,因此杂志上的那些恐怖故事,看到现在让老王害怕的真没几个,充其量就是让血液流动的快一点,人精神一点,其它吊毛作用没有!

这就是老张作为值夜班的保安的自信!

又是这样一个寻常的夜晚,保安亭陈旧的黄色灯泡滋啦滋啦作响,保安亭的外头是深沉的黑夜,正因这昏黄的灯光在黑夜中如此显眼,因而将保安亭的窗户上的灰尘照的异常明显。

隐隐约约似乎能看出一些人的手掌印和指头印..........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面色如常的老张翻开了最新一期的故事会,然后一眼就看到了这一期故事会里的中篇小说栏目里的一篇小说:

《厄舍府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