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不偏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2/53023102/b_53023102.jpg)
第58章 败亡
“造反?不不不,萧侯爷,你忘了,你才是那个造反的人。”
“而我们,只不过是受你淫威驱使,不得不从而已。”
陈法武与谭世远一道,缓缓从人群中走出,面上笑眯眯的说道。
而他身边的谭世远,也随即附和出声。
“法武说的没错,我们本心向庙堂,不愿作乱,可无奈受你胁迫,不得不屈服在你的手下,而如今既然有了拨乱反正的机会,我们自然要戴罪立功,向庙堂和大都督负荆请罪。”
“你们两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说的倒是好听!”
“也不知当初是谁在我面前卑躬屈膝,求着我准许他的加入。”
闻言,萧勃当即冷笑道,语气里满是讥讽。
当初这两人想同自己一道起事的时候,可不是这副嘴脸。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萧侯爷您多威风啊,我们自然要笑脸相迎,不敢丝毫得罪于您。”
“可现在,前路大军惨败,侯爷您成事的机会已是极为渺茫了,我们还讨好您作甚?”
“想办法保住自己才是正理啊。”
听见萧勃口中的讥讽,陈法武也不生气,面上笑意不改。
对一个马上要死的人,他无疑是十分宽容的。
“那里就机会渺茫了?南康还有好几万大军,完全可以扭转局势!”
萧勃望着眼前这两个见风使舵的小人,虽心中暗恨,可还是想给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口中连道。
“萧侯爷,是您傻还是我们傻啊,南康留下的几万大军,有多少是您手下的兵马,您难道不知道?”
闻听此言,陈法武笑着摇了摇头,口中悠悠道。
“我们怎么会拿着自己的家底陪您去玩命呢?”
陈法武此言一出,想通关窍的萧勃面色当即铁青,他总算明白了这两个家伙今日如此行事的缘由。
是啊,南康城内留下的军队,大部都是陈法武、谭世远二人的兵马,而自己麾下,归自己所掌的兵马几乎全都派去了前线,留在南康的所剩无几。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自己麾下的兵马用着放心,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听命令的情况出现,二则是因为这一路走来,他萧勃实在是太顺了,心中志得意满,压根没想过有大败的可能。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此番面前的情况出现。
若是他萧勃手下大股兵马在此,陈法武、谭世远二人安敢如此行为?
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来不及了,看着萧勃铁青着面色,不说话,陈法武复又说道。
“我们比不得侯爷您,家大业大,麾下的这些兵马可都是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用一点少一点,不敢陪着侯爷您去冒险啊。”
“可要是侯爷您败了,我们两个也难逃大都督事后追究,为保麾下兵马,也为了护住自身性命计,我二人欲借侯爷身上一物而用。”
“此物,想必是本侯的项上头颅吧。”
眼见活命已无希望,萧勃怒极反笑,明知故问道。
“侯爷玲珑心思,我陈法武自愧不如。”
陈法武淡笑着点了点头,肯定了萧勃口中的话。
“你们两个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小人,以为凭借着本侯的头颅,就能求得陈霸先的宽恕了?”
“我告诉你们,你们这是在痴心妄想!陈霸先其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纵使因为一时困窘,奈何不得你们,接受了你们的投诚,可只要腾出手来,你二人的下场绝不会比本侯好上半分!”
闻言,萧勃顿时出声冷嘲道,眼里满是讥讽。
对陈霸先,他自认为是极为了解的,他与陈霸先素有恩怨,不和已久,曾经还派蔡路养截杀过其人,可以说是向来不对付,他之所以此次起事清君侧,也正是因为陈霸先大权独揽,总领天下大事,心中眼红而已。
陈霸先的行事作风,他多年来也算总结出了一点经验,那就是其人虽性情颇为豪爽大度,待人宽容,可其的底线就是不能明着举反旗造反,触犯了这个底线,那就说什么都没用了。
君不见当初公然举反旗反对陈霸先的震州刺史杜龛、扬州刺史张彪,如今坟头草恐怕都几丈高了,而明明也不服陈霸先,可却没有公然与陈霸先作对的侯瑱,却在失势归附陈霸先后,得以官复原职,重掌兵马。
这无疑更是侧证了这一点。
而如今眼前这两人,竟然妄图在与自己大张旗鼓的起事后,还想求得陈霸先的宽恕,保全自己麾下的势力,这无疑是异想天开。
“这就不劳萧侯爷费心了。”
闻听萧勃的冷讥,陈法武和谭世远互相看了一眼,面色变了变,一下有些难看了。
可陈法武很快就调整了回来,看着萧勃缓缓说道。
“以后的事是以后的事,且待我二人借侯爷首级渡过眼前此厄,再论以后。”
“你二人想取本侯首级就来吧!”
“不过别忘了,本侯在地下等着你们!”
萧勃大笑道,声发如雷,震耳发聩。
自知今日不能幸免的他,也不打算向眼前二人求饶了,他只是用他那双瞪得浑圆的眼睛,死死盯着面前两人,像是要把二人给牢牢记住,好到地下再去辨认。
而感受到萧勃眼神的陈法武、谭世远二人,只感觉如芒在背,浑身都不自在。
有些恼怒的谭世远不打算再拖延下去了,向后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上前解决萧勃。
而得到命令的人群,渐渐开始向着挺拔屹立在原地的萧勃逼近而去。
很快,拥挤的人流就把萧勃的身形彻底淹没。
正月二十日。
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遭麾下大将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背叛,败亡身死,首级被送往建康,供百官皇帝鉴证。
此事一经传出,天下哗然,而得到消息的周文育更是再度写信,遣使送往了石头城。
正月二十二日。
确认了消息真伪后的石头城守将萧孜出城献降,投降了周文育。
而石头城的另一守将余孝顷,则趁夜坐上小舟,逃回了老家新吴,重新筑寨结栅,坚守不出。
至此,绵延了大半个正月的萧勃之乱彻底平定,周文育领麾下大军班师回朝,本因萧勃起事而纷乱起来的大梁,再度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