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来人

季广琛下了城墙,能够当上江陵长史,在亲王不在的掌管整个都督府,他的资历自然也非同一般——开元年间进士及第,投身军旅,在西北从军多年,之后才有了他江陵长史的官职。

但这不是本该遥领的江陵大都督李璘亲来赴任了嘛!季广琛只能退居之后。

论起来,季广琛并不算是李璘的心腹,李璘真正的谋主乃是薛镠、韦子春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太上皇时代的失意者。

原本在季广琛看来,若是永王真的能成事,那他未尝不可顺水推舟。毕竟太上皇都丢下长安逃到蜀地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就那么轻易地被冤枉死了,同在西北从军过,季广琛难免物伤其类。

可就在刚才,只是看到了江对岸不到三万大军摆开阵势而已,永王父子却露出那般畏惧惊慌之态,甚至都没瞒过周边驻守城墙上的士卒!季广琛也是杀伐果断之人,只这一刻,他就判断出永王父子绝非明主。

他须得寻找脱身之策了。

……

“达夫,你说永王现在会不会就在当涂的城墙上看着我们?”江北岸,李倓开口问道。

没错,在当涂对岸的历阳排兵布阵的,自然是李倓和高适了。除了他们聚拢的二万余兵马外,在军阵的后方,还有附近郡县派来支援的民夫,新年已至,正是农闲之时。

高适答道:“这么久了,永王就算没亲眼看到,应也听人汇报了吧?”

此时两人正在巡视军阵,忽有一将官来报——对面派来了探听消息的小船。

李倓正要让跟在他身边的张岱张七郎带人应对,后者跟在李倓身边也是参与过几百人规模的战斗的。却听身侧的淮西节度判官刘展主动请求道:“些许小船何须节帅烦恼,只需派些军中善射,定不让敌探船靠近……末将愿为元帅分忧。”

李倓看向请战的刘展,后者曾为陈留郡参军,在陈留早早失陷之后,逃到颍川来瑱帐下效力。此前在安陆,来瑱虽然人走了,但最终在得知李璘出兵的消息后还是派了刘展领兵相助,且其军容一看就比淮南本地的要好,颇有点口嫌体正直的味道。

面对刘展之请,李倓自无不许之理,当即令他在出兵。

刘展高兴地领命离开了。

稍后李倓又对高适说道:“就是不知我那位叔父要是知道我在此处,会不会想着发兵来攻。”

“叛军新得两胜,不可不防!”高适提醒道。

李倓自不会大意,一江之隔,李璘又握有大小船只,说来就来了。

不过,李倓又道:“昔日朝廷虽有言永王有反状,然终究未有作乱之举,江淮各地防备不深,以致于面对永王突如其来不讲武德的偷袭,措不及防。”

“不过眼下永王叛军虽有小胜,但已经失了先机,其部分守大江两岸,更是自寻死地!我倒是希望他能发兵来攻,不然有江陵水军游弋江中,很难过江相助江东……”说到这里,李倓心头一动,“达夫觉得我送一封信给我那位叔父如何?”

高适会意,立时答道:“待到营寨、壕沟等修建完毕,自待大王施为!”

其间刘展复命自是不提。

次日午时,就在李倓打算派人朝对岸的当涂送信之际,忽然得报,说是有来自广陵的使者前来,随行的还有一支千余兵马。

从双方远距离验明身份到最后相见,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李倓也知道了来人的身份——原来早在最初得到永王李璘有意谋反的消息时,皇帝李亨就派了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人意图说服李璘老老实实地返回蜀地,很显然,这些人的任务失败了。

后来,按照李倓的脑补,啖廷瑶等人不敢回去复命,便去了广陵淮南采访使李成式处意图另寻他法。但这不是淮南的天变了吗,李倓来此之后,曾经淮南道的最高领导人李成式只能和季广琛一样屈居人下。

而这千余兵马严格来说是一支客军,还是自河北而来的,其中还包含了一百八十甲骑,放在缺少骑兵的淮南绝对值得让人高看一眼。

领军之人乃是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双方结队而来,关系自也不一般,李铣与宦官啖廷瑶此前干脆结了兄弟。

这时候,一向低调的监军骆奉先却主动向李倓请求接过了接待啖廷瑶等人的相关事宜,把李铣和李成式的使者赵侃留给了李倓,倒让李倓省了不少心。

“如此说来,君并不知颜公动向。”营帐之内,李倓正在招待来人。

李铣顾不得吃饭,赶紧答道:“不敢欺瞒大王,自从郭、李两位节帅撤出河北之后,河北各郡面对史思明大军,几无抵挡之力,其中不乏有闻讯而降者。”

“颜公离开平原之时,我不在平原,后来得到颜公派人传来的消息,才率军找到过河的机会……不过原本三千人只剩下如今这么多了。”

李倓口中的颜公不是旁人,正是颜真卿,在数月前让河北光复的首倡者。那时候局势一片大好,但凡哥舒翰没被逼着出潼关,颜真卿大概率能配合郭子仪和李光弼拿下叛军的老巢。

在河北再度沦陷后,河北招讨使也即李铣的上司颜真卿仍然不知所踪。

略微岔了一下话题后,李倓又对李成式的使者赵侃说道:“且回去告诉李观察,他之意我已知晓,且先对峙,寻找战机,再论一同出兵之事……此外,战场之上固然刀剑无言,可若是永王愿降,须得护得他性命。”

李成式听闻李倓领兵停在的历阳郡,是以才派了使者前来

搞定了这个小插曲,李倓才有时间继续他的计划。

傍晚,永王李璘忽然得到通报,说是江对岸有人坐着小船射来好些信件,看署名,应是建宁王、淮南节度使写给他的。

李璘拆开一看,才看了两眼百年一脸怒气地把信撕成了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