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0,医路辉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回礼丰厚!这年头讲究实在!

几天后,老张的病情终于有了明显好转。

虽然身体还略显虚弱,但已经能下地走动了。

李宪华说再休养一阵子就能恢复健康。

校长亲自过来探望,拍着老张的肩膀说:“老张,你这病还没完全好利索,再在家休养一阵子,别着急回来。”老张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感激。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里,暖烘烘的。

老张一家人正收拾着东西准备回家。

老张媳妇把最后几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叠好放进编织袋,老张则把那些收到的看望礼物小心翼翼地收好。

孩子们围在柳条药箱旁,好奇地摆弄着那些药材和药瓶,仿佛在和这些陪伴他们度过艰难时光的物件告别。

“张师傅,这些您务必收下。”教务处安欣主任捧着牛皮纸包走进来,藏青色列宁装衣襟别着的玫瑰胸针闪过微光。

她解开缠着红绸带的纸包,三张淡绿色粮票像新抽的柳叶般躺在里头。

“这是全国通用粮票,能换三十斤富强粉,这是我们教务处全体老师的一点心意了,您务必收下。”

老张的母亲颤巍巍伸手要推,被安主任轻轻按住:“大娘,上回您给的鸡蛋,阿华同学分给夜班同学当宵夜了。”

“这些就当是我们换的,这也是校长的意思,您可不能推脱。”

老人听到这话,激动的泪光闪烁。

她补丁摞补丁的袖口滑出半截晒干的艾草,那是今早从村口土地庙求来的,据说能驱邪避病。

“谢谢,谢谢呀,学校真的太有心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老张母亲本来就不善言辞,这会儿就只能连连不断的说谢谢。

“老张,这是给孩子们的,我的一点心意。”李宪华也走进来,白大褂口袋里揣着三支英雄牌钢笔,金属笔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把钢笔塞给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孩盯着笔帽上锃亮的钢珠,突然“哇”地哭出来:“俺、俺不会写字……”

老张媳妇慌忙用粗布头巾给孩子擦脸,露出肘部磨得发亮的靛蓝补丁。

“不会就学!只要努力,都能学的会。”老张突然提高嗓门,沟壑纵横的脸涨得通红。

“李大夫给的,给俺供到祖宗牌位边上!”他枯树根似的手指摩挲着钢笔上“为人民服务”的刻字,煤灰渗进指甲缝的纹路里,在金色刻痕上拖出淡淡的阴影。

他看着林宪华的眼神充满了感动,内心深处颤抖的不行。

这个学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不仅救了他的命,还给她的孩子们希望。

万千感激说不出口,一个大老爷们眼眶通红了。

就在这时,校长抱着铁皮募捐箱跨进门来,藏蓝中山装左胸别的钢笔没扣笔夹,墨渍在口袋上方洇出小片乌云。

他身后跟着的会计老周捧着账簿,算盘珠子随着脚步哗啦作响。

“老张,这是全校师生凑的。”校长打开箱盖,硬币和毛票堆成小山,最上面是张包着红纸的炼乳罐头,系着写有“早日康复”的布条。

“学校才采办处听说要募捐,特意托人从省城捎来的罐头,你也尝尝,好好补补身子。”

校长身后跟着欧阳海,两个人就那么微笑着,让人如沐春风。

老张的父亲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千层底布鞋磕出闷响。

老人从对襟褂里摸出旱烟袋要往校长手里塞,烟杆上缠着的红布条已经褪成粉白色。

校长连忙扶住他,瞥见会计正在账簿上记录:“另,经校党委研究,决定每月派医疗队去张家沟义诊。”

听到这些话,老张一家恨不得赶紧跪在地上磕头,这些人就是神了。

要不是有李宪华等人拦住,他们早就跪在地上不起来了。

“谢谢,谢谢咱们学校的全体师生,你们都是大好人呢。”

“我们一定把这个好消息带到村子里去,你们肯去义诊,那就是我们十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我们村子落后的很,老年人有个腿脚不便的伤病伤痛的可能都得等死,很难等到治疗,你们要是去那就太好了。”

“谢谢,真的太谢谢了。”

双方又是一阵寒暄过后,老张一家这才收拾妥当,准备离开。

欧阳老师、李宪华和校长都来到门口送行。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暖意融融。

“老张,回家好好休息,别想那么多,身体才是最主要的。”校长拍着老张的肩膀,眼神里满是真诚。

“是啊,孩子们要是有啥不懂的,随时来信,我一定教他们。”李宪华摸着小女孩的头,温柔地说。

欧阳老师则拉着老张母亲的手,轻声安慰:“大娘,您多保重,等您身体好了,我再去看您。”

老张一家站在门口,望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满是感激。

老张哽咽着说:“谢谢大家,真的谢谢……”

几天后,红星卫校的操场上,一场表彰大会正在进行。

操场北墙的黑板报新画了白衣天使图案,彩色粉笔描的红十字歪歪扭扭,却透着稚气的真诚。

李宪华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白大褂口袋里的听诊器不知何时滑出来半截,在秋阳下泛着银光。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中,有一起值夜班的同学、一起奋斗的老师。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他讲述那日救死扶伤的故事。

“经校革委会研究决定……”校长的声音通过老式麦克风传出电流杂音,惊飞了落在红旗杆上的麻雀。

李宪华盯着面前印有毛泽东头像的笔记本,红色塑料封皮烫金的“救死扶伤”四字刺得他眼眶发酸。

他想起自己刚进入卫校时的誓言,想起在简陋条件下努力救治患者的日夜,想起村子里、市里、学校,每一个被病痛折磨却又坚强求生的病人。

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但也有一丝无奈,毕竟这个年代的医疗条件实在有限,每一次救治都像是在和死神赛跑。

突然,有人隔着高台拽他衣角。

李宪华扭头,看见食堂阿姨挤到台前,黢黑的手掌托着个铝制饭盒,揭开盖子,六个包着红纸的煮鸡蛋冒着热气。

“俺们夜班组凑的!”食堂阿姨嘿嘿笑着,工作服前襟还沾着油渍,“知道你爱看书,这个补脑子。”

“李同学,以后有空了也给咱们食堂的人做个检查,有病治病,没病也得预防着不是?”

李宪华点点头,大家实在是太热情了呀!

突然,掌声雷动,李宪华差点没接住校长递来的暖水壶。

“李同学,你是咱们红星卫校的榜样啊,以后坚持,多多努力。”

“我们同学们也要向我们的李宪华同学学习,发挥医学特长,治病救人,走向更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