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朕成了暴君](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73/53107373/b_53107373.jpg)
第47章 戚继光的猜测
且不说李成梁在晚年有养寇自重的行为,导致老奴坐大难制。
就是论保境安民这一项标准,李成梁也远不如戚继光做得好。
你是砍了很多人头,可大明百姓又死伤多少,损失多少财产?
戚继光镇守蓟镇,是没有太耀眼的战功。
但境内百姓生活安定,不受战乱之苦。
三屯营,蓟镇的镇治之所。
戚继光谦恭地送走钦使,吩咐人好生招待安排。
然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书房,展开万岁的书信阅览。
说是钦使,也不妥当。
既无诏书,也无圣旨,就是两个送信的东厂番子。
但戚继光哪敢怠慢,净面洗手,毕恭毕敬地拜了三拜,才带着忐忑和疑惑的心情打开阅看。
说实话,戚继光对皇帝的印象并不深。
关键是没见过几回,朝堂上也一直是张居正把持,皇帝存在感很低。
此时,戚继光仿佛才蓦然发现,皇帝已经二十岁,登基十年了。
“张先生病重居家,万岁罢冯保,这是要亲政了?”
“是啊,二十岁的皇帝,早该亲政了。”
戚继光猜测着,仔细地阅看起来。
书信写得很长,皇帝想了解得很多。
但戚继光也看出来,皇帝对于蓟镇,对于守军情况,并不是一无所知。
至少,皇帝是查过资料,看过很多相关的奏疏题本。
“万岁问蓟镇有何困难,需扩充多少人马,耗费多少钱粮,才具备主动出击的实力?”
“万岁要调千名精兵,数名干将,前往京营任职。”
“万岁还要某推荐可任一方镇将的优秀将领?”
“万岁询问戚某若离开蓟镇改任他地,可有人能代,依然能守得固若金汤?”
戚继光放下书信,沉吟着,半晌无语。
对于万岁的真实意图,戚继光还揣摩不透。
但总的来说,从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对于蓟镇防御的满意。
否则,不会有固若金汤之语。
而且,抽调精兵强将加入京营,这本身也是一种褒扬和赞赏。
至于调离蓟镇,戚继光不知道要任职哪方。
但既要他推荐继任者,还是表现出了皇帝的信任。
思来想去,戚继光并没有召集亲信进行商议。而是按信中所问,一一作答。
皇帝既直白地询问,那就如实答复。
而撇开正常渠道送来书信,皇帝肯定不想太多人知道。
所以,戚继光也要体察圣意,只有自己知道就行了。
“楼大有、陈文良随微臣征战多年,于蓟镇亦有修城墙、统兵歼敌之功,可堪万岁驱驰。”
“吴惟忠,性聪慧,志刚勇,好习史书,精于韬略,可代微臣守卫蓟镇。”
戚继光沉吟片刻,终是没把自己弟弟戚继美的名字写进书信。
他推荐的这三人都是既有抗倭经验,又有北地拒守之功的。
其中,吴惟忠最为他赞赏看重,视为衣钵传人。
戚继光起身在屋内踱步,考虑着最难回复的问题。
“万岁要出边墙击鞑靼,却非兵力多少、钱粮多寡的问题。若是时机不对,恐遭惨败。”
戚继光还真怕皇帝年轻气盛,再搞出个御驾亲征。
现在蓟镇的总兵力已增加到十二万余人,主要驻扎在蓟州、永平、昌平和密云。
马匹也增加到四万多匹,比永乐时期的初定数,增加了近一倍。
而其他八镇,在兵力和马匹上,却都有所缩减。
可即便如此,戚继光也不敢轻言出边浪战。
打的话,蓟镇军队火器装备率较高,肯定能击败数量相当,或者更多的蒙古人。
但草原广阔,蒙古人避战游动的话,明军携带的粮草物资有限,难以坚持长久。
蒙古诸部惯用的战术便是暂避锋芒,等待明军粮草将尽。
然后,再利用游牧民族的机动优势,从四面八方象狼一般围拢过来。
太祖开国后数次北伐,永乐帝也北征多次,想犁庭扫穴,一劳永逸。
但都难以达到目的,反倒有胜有败。
“唉,实话实说,希望忠心之言能让万岁冷静下来。”
戚继光做出决定,再次回到桌案,提笔疾书。
……………
“御驾亲征?朕有自知之明,可不是什么战神。”
“如果打仗都要皇帝上阵,那还要武将做什么?”
如果朱翊钧知道戚继光的胡思乱想,肯定要连番吐槽。
当然,他现在也想不到,正忙着选妹夫呢!
永宁公主纠结数天,还是按时到了乾清宫,含羞带怯地躲起来偷偷相看。
朱翊钧打量着陆宗英,露出饶有兴致的神情。
要说相貌,不算太突出。但这特长,倒是让他感觉挺有意思。
“明说自己喜爱百工之艺,并且擅长打磨宝石玉器。”朱翊钧在心中有了些许的猜测。
这位从本心来讲,估计是不想娶公主做驸马的。
报名参选应该是家里的意思,拗不过父母,就只好硬着头皮上。
如果被淘汰了,家里人也不会再说什么,他不就自由啦!
朱翊钧淡淡地微笑着,并不在意。
反正是妹子自己相看,都到了终选,条件也都差不多,选哪个就看她的观感和心意了。
不过,朱翊钧还是记住了这个陆宗英。
“诸位都是俊杰,朕甚是满意,望诸位都能一展所长,为国效力。现下,可回去等消息!”
朱翊钧得到暗号,便微笑着称赞了几句,各有赏赐,便让他们退下。
人走了,永宁公主才从屏风后袅袅走出。
前所未有的体验,让十五岁的少女脸现羞赧,好像还有那么几分兴奋。
“嗯,这就是自己的夫君,自己选的呢!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好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皇家公主也是一样。若是个不堪之辈,那也只怪自己眼瞎。”
朱翊钧看着皇妹,呵呵笑着打趣道:“没看花眼吧,朕觉得陆宗英不错,能给皇妹打磨珠玉。”
永宁轻轻撇了下小嘴,表示不同的意见。
朱翊钧耸了耸肩膀,早知道会是这样。
要磨珠玉自有工匠,还用得着驸马爷亲自动手?
这个时候的审美观哪,还真是与自己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