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街道办的首秀
这个时候是冬天,正是一年之中猪肉供应最困难的时候。
肉联厂的肉肯定是要优先供应那些机关单位和干体力活的大厂子。
他们街道办不在那个范围内,只能望肉兴叹了。
想要吃肉可以,自己想办法去,钱街道办倒是不缺,缺的是买肉的门路。
街道办管辖的范围内总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每次罚款也能截留一部分下来,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或者发放福利。
可是又不能顶着街道办的名头去鸽子市买肉吧,鸽子市的物价相比较还是有些贵的,毕竟里面的东西不要票。
一般人倒是可以经常去溜达溜达,但是单位采购还是没有人敢去的。
“嗯,别说,这个新来的大师傅手艺确实比老方强,这味道简直绝了。”
“是啊,是啊,我还得再来上一份,带回家给我家老爷子尝一尝。”
“我没有吃饱,我也得再来上一份。”
“还吃啊,你再这样吃下去,那点补贴可是不够啊。”
“你管我够不够,不够我自己掏钱。”
众人相互调笑着,街道办中午是管一顿饭的,正常的话一人一份是不需要花钱的。
但是想要往家里带或者是再吃,那就得另算了。
街道办的食堂不是盈利性的,基本上也就是收一些材料钱。
对于一些单身的人来讲,买上一份菜和两个窝窝头可是比自己回家做着吃省事儿多了,而且还不用花钱。
往常的时候,老方一般都会做两个菜,但是今天张家乐只做了一个菜,可是众人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么好吃的菜,一个就一个吧,量也够大,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张家乐笑眯眯的看着众人的反应,身为一个厨师,自己做出来的菜能够被大家喜欢才是最开心的事。
不过今天毕竟是张家乐第一天掌勺,量还是按照往常一样准备的,所以几个还想要多打一份的都没有抢到,就连张家乐他们给自己留的都被抢走了。
没办法,张家乐只能等到大家都吃完后,又炒了两个菜和两个帮厨一起吃。
这小炒可是真正的体现出张家乐的厨艺,两个帮厨吃的连盘子都舔干净了,感觉自己一上午的劳累都值得了。
“吃饱了就起来活动活动,咱们还有卫生没有搞完呢。”
刚才张家乐已经让一个帮厨去找来了火碱,这东西色有些危险,但是用来洗灶台的油渍却是最管用的。
三个人一直忙活到下班,才把整个食堂打扫干净。
张家乐插着腰看着整洁的灶台,窗口,地面感觉舒服多了。
“你们以后每天中午做完饭之后,都要把卫生再搞一遍,还有这个菜板,必须要清洗干净竖起来放置。”
“明天我再弄几个木架子,以后所有的粮食和蔬菜,都不能放在地上,必须放到木架子上。”
两个帮厨心理虽然有些抱怨,但是看着这么整洁的食堂,心里也是很自豪的。
下班后,张家乐直接来到城郊的小树林,准备弄些树木回去。
公家的东西他可以花费点时间自己来弄,但是绝对不能搭钱搞,这是他的底线,不能破。
临近傍晚的时候,张家乐才弄好了树,就近在旁边的村子找了一个板车约定好明天给他送到街道办才回家。
至于做架子的手艺,那可是他前世在外打工的时候学会的,精细的活也许不行,但是打两个木架子还是小菜一碟。
进城的时候,看见没有拆完的护城墙,突然心一动,奔着护城墙就去了。
无他,就是想要蹭点城墙砖,回去垒个灶台。
要不说这个时代的人淳朴善良呢,扒拉的一块一块的城墙砖就胡乱地摆在那里,愣是没有一个人上去捡便宜。
张家乐也不挑,只要是上面没有泥的全都要,也不管大快还是小块,十几分钟的功夫,愣是往空间里面扔了足足两平方的砖头。
他一边往里收还一边在心里算计着,灶台需要垒,卧室里要是再搭个壁炉,也得需要砖。
不花钱的东西,可是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张家乐想要把灶台和壁炉垒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就说这个灶台吧,
首先他的想个办法光明正大的找个理由,把这些砖头运回去,其次,他还的找个地儿挖泥,天寒地冻的即使有铁钎镐头也不好挖。
就算灶台垒好了,后续还需要柴火烤。
这麻烦就来了,柴火又要去哪里弄?
不想花钱的自己可以去城郊的小树林捡。
有钱又不想麻烦的也好办,京城就有专门的劈柴厂,专门够买树木进行整理,将好点的卖给木柴厂,无用的零碎木头就被做成劈柴,挑到胡同里面售卖。
回程的这段路,张家乐还打听到了京城的煤球厂的具体位置。
家里即使买了煤球,也得用柴火引一下,所以卖柴的没事就蹲在煤球厂外面等人。
这年月人们本来就吃不饱,谁会闲的没事挑着柴火满大街吆喝。
京城这时候已经开始推广蜂窝煤了,价格和煤球一样,都是每斤六毛。
但是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人还是节省惯了,来买煤球的人并不多。
张家乐也是路过凑了个热闹,进了煤球厂问了问价格,转头就奔着卖柴火的地方去了。
蜂窝煤好倒是好,可他没有烧煤球的铁皮炉子。
劈柴基本上都是一个价格,顶多就是看看柴火的干湿程度。
卖柴的也不是傻帽,水分大的他也不可能挑出来,重也不好卖。
卖劈柴的在墙角蹲成一排,张家乐装模装样的转了一圈,才开口问道:
“大哥,你这柴多少钱?”
“一百斤足足的,六毛五。”
卖柴的大哥还抽出来一根柴火,用力地朝着地上敲了两下。
“你听听,这声多脆,一点水分都没有。”
“得了,你跟着我走吧,南锣鼓巷95号。”
“好嘞,小伙子爽快。”
大哥紧了紧绳子,一个起蹲,将柴火稳稳地挑在肩头。
这些卖柴火的整天就是在大街小巷上讨生活,对这些胡同可是熟悉的很,也不用张家乐带路,快步走在前面,健步如飞。
前面的扁担一颤一颤的,可把后面的张家乐看的牙根疼,真特么牛逼,瘦小的一米六多的个子,愣是挑着一百斤的柴火走的健步如飞。
四合院的大门还是开着的,就连门神阎埠贵也没有看到身影。
两个人就这么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张家乐家门口。
“大哥,你就别拆绳子了,我直接放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