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领导力:觉醒自我、唤醒他人的管理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号质疑型人格的全面解析

6号质疑型人格的“三观”

世界观: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人生观:我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能安全度过一生。

价值观:一个周全、谨慎、本分、负责任的人是值得信赖的。

6号质疑型人格的心理渴望与行为呈现

推崇信守承诺的处世风格,因恐惧而渴望受到保护和关怀,但多疑虑,怕出风头,怕生事端,怕自己力不从心,怕别人虚伪、口是心非,怕事与愿违。

6号质疑型人格的核心特质

(1)理想化形象:我是可靠的/我是忠诚的

6号认为自己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这么多的麻烦与困难,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协助与支持来共同面对这一切。为了精诚合作,必须有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可以是白纸黑字的书面合约,也可以是以人格担保的口头承诺,故经常挂在6号嘴上的话有“丑话讲在前面”与“先小人后君子”等。6号期待彼此都忠诚于双方的契约或者约定,这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忠诚。6号想通过“我是可靠的”或者“我是忠诚的”来换取对方同样的承诺。

(2)基本恐惧:拒绝与被抛弃

不管是“拒绝”还是“被抛弃”,都意味着6号“可靠”与“忠诚”的理想化形象的崩塌。

我们举一个6号的朋友借钱的案例,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6号的害怕“拒绝”与“被抛弃”。

一位6号朋友财务出现问题,急需向身边的朋友借5万元周转一下,他的做法通常有以下三步:

首先,把自己身边有可能借到钱的朋友筛选一下,选定一位不管从财力还是从双方的信任程度都应该可以借钱给他的朋友。

接着,他鼓起勇气约这位朋友见面,但见面后总是不敢直接进入借钱的话题,铺垫了很多别的话题。

最后,他终于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开口请求对方帮忙,但在开口的一瞬间把5万元降到了3万元,因为对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还是不够自信。但悲催的事情发生了,对方竟然委婉地拒绝了这一请求,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位6号朋友被拒绝时那种被暴击的悲惨状。

“被拒绝”对于6号到底有多严重,下面这个6号的九型导师在课堂上分享的案例可以说明。

这位导师在读高中时,每周从学校坐班车回家,如果坐到终点站下车,他就要往回步行近一公里的路,所以每次一上车他就开始思想斗争,今天能否当车快到自己家时就鼓起勇气让司机停一下,让自己先下车,但每次都开不了口,他只能懊恼地从终点站往家走上一公里。这样的情况整整持续了三年。

所以通常情况下6号能不开口求人尽量不开口,哪怕是一次简单的问路。

(3)关键词:契约与承诺

在6号的潜意识里,信任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人如果没有用“契约”与“承诺”来规范和要求,是很容易变得自私自利、不值得信任的。代表“契约”与“承诺”的制度比人更靠谱,所以在以6号管理者为核心的组织与团队中,会非常强调制度与流程。

(4)关键词:周全与确定

安全在6号的世界是一个满分的词。6号的逻辑是,虽然自己追求安全,但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为了尽可能确保安全,人应该不断确定每一个因素,因为所有不确定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

为了安全,必须周全,故6号对“小心驶得万年船”“三思而后行”以及“事缓则圆”这样的古训特别有共鸣。

(5)关键词:担心与警觉

6号的安全意识实在是太强了,究竟强到什么程度呢?6号的大脑就像装了一个灵敏的安全雷达扫描仪,随时在检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故6号对突如其来的信息有一份警觉与担心,对未来的隐患有一份警觉与担心,对周围不正常的动静同样有一份警觉与担心,甚至对别人摸不着头脑的突然提问也会有一份警觉与担心。

6号的警觉与担心让其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譬如,6号在面对别人的夸奖时,就很容易产生“礼多必有诈”的想法,怀疑对方的真诚。

6号质疑型人格的思维执念:质疑

所谓执念(又叫固着——fixation),指的是人的一种自动化的思维固化模式。

6号的思维执念是质疑,质疑指的是思维持续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6号的质疑最容易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一是做选择。6号有严重的多项选择恐惧症,因为真的不能确定哪个选项是更周全的,不周全就会有不确定,有不确定性做决定就会有风险,而风险就是6号最敏感在意的事情。哪怕最后做了决定,在做决定的那一刹那也还是会觉得自己有可能选错了。如果后来结果证明选对了,6号会感到庆幸;如果选错了,6号会懊恼不已。

二是听消息。6号是九种型号中负向思维最强烈的一个型号,对任何事都容易想到最坏的打算与结果。所以通常如果别人告诉6号一个好消息,6号的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真的?接下来就是去不断求证是否真的是好消息。但如果别人告诉6号一个坏消息,6号的瞬间反应都是:果然是真的!所以6号的底层心声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6号质疑型人格的情绪激情:恐惧

所谓情绪激情(passion),是一种潜意识的情绪能量,这股能量原始、强大而且自动化,让每个型号都痛并快乐着。

九型人格中有七种情绪激情对应的是古典天主教七大原罪的内容,罪行按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对应2号的情绪激情)、嫉妒(对应4号的情绪激情,九型人格中更喜欢用“羡慕”代替“嫉妒”)、暴怒(对应1号的情绪激情,九型人格中更喜欢用“愤怒”代替“暴怒”)、懒惰(对应9号的情绪激情,九型人格中更喜欢用“怠惰”代替“懒惰”)、贪婪(对应5号的情绪激情)、暴食(对应7号的情绪激情,九型人格中更喜欢用“饕餮”代替“暴食”)和色欲(对应8号的情绪激情,九型人格中更喜欢用“纵欲”代替“色欲”)。以上七种情绪激情,再加上6号的恐惧及3号的虚荣,组成了九大情绪激情。各型号情绪激情的详细含义我们后面在对应型号的解析时会分别解读。现在先回到6号的情绪激情——恐惧。

克劳迪奥·纳兰霍在他的书中对于6号的情绪激情写道:“恐惧这种激情蕴含着一种强迫性的需求——此需求并非由内在心理或者外部事情所决定——即在各种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中,时时刻刻保持一种警觉的状态。因丧失意义而导致的痛苦变成了持久的深层焦虑,这种焦虑通过对好坏善恶的截然区分而得以减轻。面对那种因内心感到迷失和分裂而产生的极度痛苦,6号似乎只能从不停地保护自己、对抗危险中获得慰藉,同时幻想恐惧情绪能确保自己控制局面,预见危险从何处而生和由谁而起。这种极度的痛苦会引导他们去寻找某个敌人,即造成其当前所受伤害的元凶。6号甚至会最终倾向于自责,以免自己在无法掌控的茫茫大海中搜寻而徒劳无功。”

克劳迪奥·纳兰霍还写道:“与9号通过自我遗忘或幻想事实不存在的方式来战胜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不同,6号对丧失有着令人惊讶的觉察,因此在面对外界不可避免的危险时,他们会强迫性地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

6号的情绪激情是恐惧,恐惧指的是面对危险时的情绪反应。6号的恐惧是无处不在的,原因很简单:6号潜意识里认为危险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

恐惧对于6号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确实看到了真正的危险,第二种情况是6号想象出来的危险。

6号质疑型人格的主要心理防御机制:投射

在解释什么是6号的投射之前,我们要很正式地引入一个精神分析学派运用得非常多并且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或者说是将不愉快的情感的某个(些)组成部分(思维、感觉、本能或者三者同时)移到有意识的觉察之外的一种心理操作,目的是保持自我的心理平衡。

葛吉夫将上述所说的“防御机制”称为“缓冲带”(buffers)。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性格上的负面特征隐藏在了一个精心构建的内在缓冲系统中,这个缓冲系统就是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这种缓冲带的存在,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性格中的真实力量。”所以九种性格也被称为“九种面具”或者“九种牢笼”。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老师曾奇峰先生在他的《从防御的角度鉴赏人格》中写道:“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其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的防御机制。一个人使用哪些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健康的程度。如果说精神分析是一种人格鉴赏学,那么对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就犹如通过军队了解一个国家,或者通过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来了解这个人的体魄。”

曾奇峰老师还写道:“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机制是一种职业行为,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机制就是一种修行了。把你自己的潜意识防御上升到意识层面之后,你就知道了凭自己的力量可以攀登多高的山峰,凭自己的耐力可以走多远的夜路,凭自己的胆量能够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以及凭自己的气魄能够担当多大的失败和成功。当然你还会知道,永远不去做你的人格顶不住的任何事情。”

既然心理防御机制如此重要,那它又是如何在九型人格心理学中发挥作用的呢?

海伦·帕尔默是这样比喻心理防御机制的:“我们都知道火车上缓冲器的作用。它们是为了减少车厢之间的碰撞而专门设计的装置。如果没有缓冲器的存在,车厢之间的碰撞震动既不舒服,又非常危险。缓冲器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也有这么一种装置。这种装置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们自己设计的,尽管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这种心理装置产生于人们自身的矛盾:观念的矛盾、感觉的矛盾、言语的矛盾、行为的矛盾。”

用九型人格的语言来说,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就是避免每个型号的基本恐惧,顺便强化每个型号的理想化形象。简单总结是: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人格自动化的“趋乐避苦”模式。

那么,6号是如何运用“投射”(projection)这一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基本恐惧与强化理想化形象的呢?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投射”。《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一书中提到,投射是心理学中第一个被定义的防御机制,它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894年命名的,另外一名心理学家维利克(Willick)在1993年又完善了这一定义。

所谓“投射”,就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心理防御术,又称作“外射”。

6号的投射又是怎样产生的呢?6号注意力的盲点就在于他们必须首先用大脑想到甚至想清楚才能行动。6号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现实中寻找依据和线索,他们以为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6号不是在寻找潜在的危险,而是在寻找支持某个观点的证据。这就是对6号投射防御机制的理论解释。

通俗地讲,6号只要一面对自己的基本恐惧,就会呈现出“疑邻盗斧”的自动化模式,从而维护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投射这一心理防御机制保护了6号能正常行走于世间,但它也是6号人格生命扬升的最大障碍,而且如果这一心理防御机制被自动化、无意识的状态太严重,最有可能导致的DSM类型是偏执型。

6号质疑型人格在职场中的行为特点

① 做事风格内敛低调、不张扬。

② 说话绕、不直接、多铺垫。

③ 对权威要么顺从、忠诚,要么反叛、对抗。

④ 追求人和事带给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可信赖和踏实感。

⑤ 凡事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没有弄清楚之前,拖延行动。

⑥ 容易从负面角度看问题,不擅长对人和事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⑦ 对不了解的人和事不相信,质疑、搜索、判断、求证人和事背后隐藏的动机。

⑧ 和不了解的人交流时,期待收集对方更多的内容和信息,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