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章 行险
清晨,小黄门张熬带着一队采买太监离开宫城,照例每日的采买工作。
对,他姓张,并不是因为他原本就姓张,而是因为成了张让的假子,才改姓为张。至于原来姓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至于为什么叫熬,他也不清楚。但是从他能够领了出宫采买的这个活当来看,大概其是因为跟煮饭有些关系。
至于表字?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他一个小黄门怎么可能有?
不过张熬在心底一直对张让这位假父心存感激。
因为他不只是负责出宫采买的太监,还是一位信使。
他懂,假父这是将自己当成了心腹。
“吱呀~”
“这院门声音忒大,下次得带些蜂蜡过来。”
推开小院木门的那一刻,他如是想到。
张熬轻手轻脚地关上门,刚转过身来,然后他就吓了一跳,几乎要叫出声来。
借着将亮未亮的少许天光,张熬大致看清了对方的样貌。
身高约六尺有余,与自己对接的信使身高相等,但绝对不是他要见的那人。
身材太过纤弱,不要说何苗手下的那位部曲,即便是连自己这位小黄门都有所不如。
张熬蠢蠢欲动,觉得自己一拳下去,应该能在这小郎的俊脸上砸出来一个坑。
或者打掉他那一嘴招人厌烦的白牙。
还笑,笑什么笑!
红口白牙,倒比我还像太监!
“先生,可是需要云出手?”
正当张熬有些意动之时,突然传来的一道声音,有如一盆冷水泼到身上,令他心中那股冲动瞬间浇灭。
只见说话那人身高超过八尺五寸,大半个身形隐在暗中,只看得出身上大概穿了一件偏胡人样式的紧身劲装。
那人只露出小半张脸,但是从那道剑眉下的眸子中,感到了切切实实的强大压迫。
张熬一瞬间变得脸色惨白。
“莫慌,莫慌。我等与张常侍有旧,不会加害与你。”
高渊一脸笑容和蔼,轻声宽慰两句。
“与大人有旧?”
张熬听闻此言,果然放松不少,脸色很快就缓和下来。
原来又是一个张让的养子。
高渊心中嘀咕一声,拉过张熬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抚着他的后背,语气极其温和:
“我且问你,若是我有一封书信要你代劳,最快什么时间能送到张常侍手中?”
“送信?”
张熬微微一愣,立马再次放松不少,原来只是要我送信的,这种事情我最在行啊。
“回这位...公子,近日朝会不绝,若要将书信交于大人,最早也要到巳时。若是下朝晚了,恐怕还要稍后一些。”
毕竟刘宏刚死不久,眼下正值政权更替的关键时期,张让身为何太后最信赖的贴身近臣,少不了要陪王伴驾,倒也能够理解。
高渊点点头,从袖子中摸出一张帛书,递到小黄门手里,仔细叮嘱道:
“切记,只许亲手交到你家大人手中,万勿要旁人见到。”
“奴婢省的,公子放心。”
张熬忙不迭的点头。
待送走了小黄门,赵云从阴影里走出来,手上还拖着不省人事的何苗部曲。
“先生,此人该如何处理?”
高渊随意瞥了那部曲一眼,“不出所料的话,张让今晚就会秘密来到这座小院,到时候将此人留给他来处理吧。”
还能怎么处理,以张让的手段,此人行事败露,自然有死无生。
赵云点点头,脸色有些犹豫,看了高渊几眼,还是没忍住开了口:
“先生,阉党乃是祸国之首,我等背瞒主公,与张让接触,未免有些不妥。”
高渊回看他一眼,“之前不是与子龙说过,此番交结张让,不过是虚与委蛇。非为一人私计,乃是为了一州苍生,乃至天下之苍生。”
略作思索一番,赵云毕竟才初出茅庐,乱世真正的惨状还未曾亲眼见过,在心性上仍然惯向“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思维。
罢了,无非就是再来一次欺之以方就是了。
高渊侧过脸,尽量躲进阴暗中,“子龙有所不知,家师...早年间曾见过这张让一面。那时他尚且年幼,家中极贫,几近饿死。家师心有不忍,与他送了些吃食,算是对那张让有过一饭之恩。”
“正是因此,方才我才对那小黄门说与张让有旧。”
赵云脸色一僵,碍于为长者讳,言语有些吞吐:
“先生的恩师倒是个好心的...奈何...”
“都是陈年旧事,家师也是一时心软,更兼张让彼时年幼,家师一时失察,才遗祸至今。”
高渊讪讪一笑,不打算在这个话题深谈,“罢了,我等先回去吧,待到晚间,再回来与那张让见面。”
“先生怎知那张让今晚必来,先帝刚刚大行,宫中理应正值多事之际,若是今晚抽不出身,先生岂非要空等一夜?”
“不若先生只在家中安歇,云自来此等候,若是那张让来了,云再回去将先生请来。”
要是让你自己在这等着张让,我只怕你一时忍耐不住,只会带着他的头颅回来请我...
高渊无声吐槽一句,脸上却是一脸自信,笑着说道:
“子龙尽管放心,我已经为他定下了具体时间。张让若是个聪明人,届时宫里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他也会抽身前来。”
“子龙连日劳累,今晚便在家中安歇就是,今晚我与宪和同来,必然无忧。”
高渊想了想,决定今晚还是暂时撇下赵云,和简雍一起过来。有些话语还是不能让赵云听见,嗯,主要是会有损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赵云有些放心不下,出言提议道:
“人心叵测,云还是随护一旁最好。届时若是那张让想要暴起逞凶,云也好护得二位先生周全。”
“子龙可是忘了,家师曾对那张让有恩在先,我又未有害他之意,他岂会害我?”
高渊有些头疼,赵云这人,除了一身豪胆以外,就是太过谨慎,思虑极其周全。
放在别的地方肯定是极好的,但是现在,很不好。
......
幸好高渊之前疯狂更新了一万多字,又连累孙乾和简雍二人写到手抽筋,总算赶在抵达雒阳前,顺利将全部文字誊抄到了竹简上。
近日来三个文士每天居家时少,离家时多,整日在雒阳内外瞎晃悠,篆刻书简的工作倒是移交给了刘备和关羽这兄弟二人。
所幸兄弟俩不比张飞和许褚这两个整日厮斗的夯货,显然更对兵法更为看中,这会也安安稳稳的当起了宅男,整日抱着书简一边读一边刻,足以称得上废寝忘食。
“兄长,这等大事全然托付给先生处理,会否有些不妥?”
关羽放下书简,稍微有些担心。
“既然先生每言必中,算无遗策,其门中师长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于雒阳多有故交,人脉之广,远胜你我。既然先生说了能使我等面见天子,我弟如何还有疑虑?”
刘备如此宽慰关羽,后者听完之后,一脸佩服地点点头,然后果断陪着自己的兄长,继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