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近代神经外科发展简史
近代神经外科主要是指16—19世纪这段时期。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7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因此,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神经外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世纪出现了麻醉术、无菌术、脑功能定位理论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神经外科的真正历史开始于19世纪末。公认的近代外科之父——法国外科医生Paré(巴累,1510—1590)不仅为普通外科工作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而且也擅长脑外伤的治疗。他曾为法王二世治过脑外伤,并且根据症状正确地诊断出是脑皮质静脉撕破导致的颅内出血,最后得到尸检证实。
近代神经外科出现的标志是开颅手术工具的发明,对大脑的认识从解剖结构向功能转变及神经外科专业化形成。意大利解剖学家Leonardo Botallo(莱昂那多·保塔罗,1530—1588)发明了开颅钻,采取骨瓣开颅,手术后将骨瓣回纳,从而避免了术后的颅骨缺损。Long(郎)、Wells(韦尔斯)和Morton(莫顿)被认为是麻醉术的创始人,1846年麻醉术被公布于世。1861年36岁的法国普通外科医生Broca(布罗卡)提出人脑的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开启了脑功能定位的新纪元。1867年Lister(利斯特)提出了抗菌术,1870年Fritsch(弗里奇)和Hitzig(希齐格)创立脑功能定位学说,Batholow(巴塞洛)将这学说应用于人类,于是建立了系统的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法,为脑部病变定位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1886年Bergmann(伯格曼)发明了蒸汽灭菌术——无菌术。这些理论技术的创立,使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成为可能。早期神经外科的手术由普通外科医生进行,主要是颅脑外伤手术。1919年10月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成立,宣布神经外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外科专业。
一、近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分期
(一)按照神经外科发展历程分期
科
按照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诞生期、成长期与成熟期三个时期。萌芽诞生期,一些热衷于神经系统疾病外科治疗的普外科医师作为先驱者进行了一些开拓性尝试工作,散在地获得一些发展;成长期,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在该期开展了神经外工作,但是,开始时间与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成熟期,神经外科工作各方面都有了重大发展,发展迅速,神经外科理论、诊断技术与手术技术逐步成熟。
1.萌芽诞生期(1880—1889)
此期主要由先驱者为神经外科的诞生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因此,该期也称为先驱期。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加拿大的Penfield(彭菲尔德,1891—1975)曾宣称:“神经外科诞生于英国1870—1900年。”无疑,解剖学、神经病学和生理学的建立对推动神经外科的诞生至关重要。1664年,英国医学家Willis(威利斯,1621—1675)的《脑的解剖》与法国解剖学家Bichat(比沙,1771—1802)的解剖学巨著对神经外科的启蒙起着开拓性作用。Soemmering(苏美林)于1778年正确分出了12对脑神经。1825年,法国生理学家Magendie(马让迪,1783—1855)首先对脑脊液与脊神经根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了脊髓的前神经根是运动神经,后神经根是感觉神经,明确了脑脊液的成分和循环。Claude Bernard(克劳德·伯纳德,1813—1878)作为现代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生理学基础。随后,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菲尔绍,1821—1902)的病理解剖学、法国解剖病理学家及神经内科医师Cruveilhier(克吕韦耶,1791—1874)的病理生理学图谱、英国外科学家Hunter(亨特,1728—1793)的实验外科学、1774年Petit(珀蒂)对颅脑创伤提出了脑震荡、脑挫伤和脑受压三个基本类型的临床研究、Jackson(杰克逊)的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及Craft(克拉夫特)的相应眼症描述等均对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1879年,William MacEwen(威廉·麦克尤恩)在英国格拉斯哥成功施行了首次开颅切除左前颅窝扁平状脑膜瘤。1884年,意大利的外科医生Durante(杜兰特)在罗马也施行1例脑膜瘤开颅手术摘除并获得成功。1889年Horsley(霍斯利)开创了半月神经节后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首次经额施行垂体瘤摘除术。
2.成长期(1890—1910)
期。在此过渡期内,神经外建科工作困难重重,许多本期也是神经外科初问题亟待解决。手术器械缺乏、手术技术操作经验不足、全身麻醉导致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围手术期监测不足等导致手术病死率居高不下。例如,1888年,Starr(斯塔尔)报道的84例脑瘤手术中,其中大脑肿瘤病死率50%、小脑肿瘤病死率80%。1886年,Auvray(奥夫拉伊)报道的86例脑瘤中,47例仅做减压术。Agnem(阿格尼丝)报道的18例脑脓肿手术全部死亡。1891年,Charles(查尔斯)最早尝试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术后12天死亡。1894年,Balance(巴兰塞)成功地完成首例听神经瘤手术,但手术结果非常差。因此,1898年,Ferrier(费里尔)认为,这是一段充满忧伤的历史时期。
鉴于神经外科手术病死率高,1905—1910年,许多神经外科医师,包括Frazier(弗雷泽)和Cushing(库欣),都致力于姑息性外科手术,用减压术治疗一些功能性障碍和椎管内疾病。这段时期,虽有MacEwen和Horsley的开创性工作在前,并且手术技术也有所改进,例如,Wagner骨瓣成形开颅法、Doyen球形钻头、Leonardo线锯、Meidenhaim连续缝合头皮止血法、Kredel止血片等,但是,手术病死率仍高达65%。
随着许多学者和医师不屈不挠的努力,神经外科手术类型范围在逐步扩大。1891年,Abbe(阿贝)进行了31例脊髓空洞症手术。自1889年起,Jabouray(詹保瑞)先后进行了硬脑膜下血肿清除、脑胶质瘤切除、脊髓压迫、癫痫、脑积水等手术,并于1902年出版了《中枢神经系外科学》一书。1910年Frazier率先报道了1例胸髓后索切开术。
3.成熟期(1911—1950)
近代神经外科诞生于英国,发展与成熟是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20世纪初期,神经外科手术仍然病残率高,生存质量不理想,因此,人们将神经外科与“死亡学科”等同起来看待,是美国外科医师Cushing和Dandy给神经外科带来了生机,最终将其发展成了一个有活力的独立的外科分支。由于他们的贡献,20世纪初神经外科从“死亡学科”中逐渐走出并发展起来。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不仅使神经外科病死率大大降低,而且患者的术后病残率也大幅度下降,并能顺利和安全地切除人们以前认为不能切除的脑肿瘤。1915年,Cushing的脑瘤手术病死率已下降至7.3%~8.4%,而同时期外科医师的手术病死率为37%~50%。1919年10月美国外科医师学院成立,宣布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外科专业。1920年3月19日,在美国的波士顿Peter Bent Brigham(彼得·本特·布里格姆)医院,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机构,即神经外科医师学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外科中心,Cushing长期担任主任,各国神经外科医师慕名前来进修并成为一代泰斗,可以说这里是近代神经外科医师的摇篮。在这段漫长的神经外科发展历程中,还有另外一位杰出的神经外科巨匠—Dandy,他是Cushing的学生。1918年,他发明了“脑室空气造影术”,大大提高了脑部病变的定位诊断,使手术成功率倍增,致死致残率大为下降,对神经外科的诊断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长达50年的生涯中,Dandy一直与Cushing及Frazier关系紧张,从未进行过技术合作,在神经外科史上留下了永远遗憾与令人不解的一页。尽管如此,Dandy与Cushing仍被公认为近代神经外科的创始人和杰出的技术革新家。
Cushing时代,同时也涌出了许多杰出的神经外科人物。例如,美国纽约的Charles(查尔斯)确立了诊断和治疗脊髓肿瘤的方法;Frazier首创了三叉神经节前纤维切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德国的神经科医师Foerster(福斯特)证实了不同脊神经根在大脑皮质的定位和感觉分布情况;De Martel(德·马特尔)在法国开创了神经外科,并且对神经外科技术进行了多项革新;Bailey(贝利)成功地进行了胶质细胞瘤的分级;Penfield(彭菲尔德)创建了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进一步发展了Foerster有关癫痫和脑定位方面的理论,美国及世界各国的许多神经外科医师先后到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进修学习,并成为一代学科带头人。
(二)按照手术操作的发展历程分期
按照手术操作的发展历程,神经外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大体(经典)神经外科时期、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和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时期。
1.大体(经典)神经外科时期
神经外科手术在肉眼下进行是该期的特点。在大体神经外科时期初期,由于辅助诊断技术与手术器械落后,手术技术不成熟、手术理念原始、麻醉安全度差及缺乏有效控制脑水肿和控制颅内感染的措施,因此,手术病死率很高。在这一时期,以美国的Cushing、Dandy为代表。其他杰出的神经外科医师有英国的MacEwen(麦克尤恩)和Horsley(霍斯利),美国的Frazier、Bailey、Adson(爱德生)和Peet(皮特),加拿大的Penfield(彭菲尔德),德国的Krause(克劳斯),苏联的Burdenko(布尔登科),法国的De Martel(德马特尔)和David(大卫),以及葡萄牙的Moniz(莫尼斯)等。
2.显微神经外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手术显微镜引入神经外科,20世纪80年代世界神经外科领域普及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人们通常将20世纪70~90年代称为显微神经外科时代。以应用手术显微镜或眼镜式放大镜为标志的显微神经外科学成为近代神经外科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显微技术将神经外科学带入一个崭新的时期。然而,不能简单片面地将显微神经外科学理解为只要手术中使用手术显微镜就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显微神经外科学是指以近代影像学为诊断基础,以一整套与显微手术相匹配的手术设备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为保证,以显微外科理论为观念,以颅内病灶为中心的手术。借助显微镜良好的照明与清晰度,术野内病变组织和邻近结构被放大,配合双极电凝器、显微手术器械,使手术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和手术致死致残率也明显降低,显微手术理念也发生了变化。1957年美国的Kurze(克鲁泽)在显微镜下成功切除了一例5岁儿童的听神经瘤,成为第一个应用手术显微镜的神经外科医师。1958年Donaghy(多纳吉)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外科研究训练室,培养了许多包括Yasargil(亚萨吉尔)在内的杰出显微神经外科人才。1960年,Jacobson(雅各布森)和Suarez(苏亚雷斯)在显微镜下成功地完成了直径不到1mm的小血管吻合的动物实验,为开启显微神经外科打下了基础。真正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起来的是瑞士的Yasargil教授。1966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习后返回瑞士,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人类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吻合手术。Yasargil完成手术后不到24小时,他的老师Donaghy也在美国成功地完成了同样的手术。从此,Yasargil作为显微神经外科导师,带领神经外科医师进入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将原来的脑干肿瘤、脊髓髓内肿瘤等手术禁区逐步打破,给整个神经外科界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浪新潮。他对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创为这场革命浪潮持续地提供动力。美国的Rhoton(罗顿)、Drake(德雷克)、日本的Suzeki(铃木)和德国的Samii(萨米)等都为显微神经外科做出了突出贡献。
3.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时期
1992年,德国学者Hellwig(黑尔维希)和Bauer(鲍尔)提出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概念,这种微创手术概念就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微创首先是对脑的微创,其次是颅骨的微创,最后才是头皮的微创。1995年Gerazten(杰拉森)等提出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必须满足5个独特的标准:①必须比现行的技术创伤小,同时又安全;②其疗效要类似或优于标准技术;③康复时间(包括住院时间与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的时间)更短;④必须成本效益较高;⑤该技术必须对多数外科医师切实可行(包括需要的手术技能水平及新设备能负担得起)。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称为微侵袭神经外科时代。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主要包括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神经内镜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导航神经外科与锁孔神经外科。1967年世界上第一台γ刀问世,使患者在无痛、无血、无创下治疗某些小型颅内肿瘤、血管畸形和功能性疾病成为可能。Wilson(威尔逊)最早于1971年提出“锁孔外科”概念并首先应用于临床。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被接受。神经外科“锁孔入路”的目的不是开颅范围的大小,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牵拉脑组织。因此,小骨窗开颅不是“锁孔入路”的目的,而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理念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神经内镜随着现代光学及光导纤维的发展再次获得兴起。1986年,美国Roberts(罗伯茨)发明了首台“神经导航系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显微神经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基础,而神经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与沿革才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起源。目前,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在神经外科治疗技术中仍占主导地位。立体定向仪、术中CT、术中MRI、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栓塞材料、γ刀、神经内镜、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的先后问世与临床应用,与“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手术理念的建立,成就了当今的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
二、近代神经外科先驱与巨人简介
(一)英国
1.William MacEwen(威廉·麦克尤恩,1848—1924)(图1-2-1)
(1)生涯:
苏格兰外科医师,1848年6月22日出生于苏格兰西部,1872年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终其一生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致力于无菌技术、创伤学、外伤性昏迷的研究。1902年被授予爵士,1922年任英国医学会主席,1924年3月22日去世。

图1-2-1 William MacEwen(威廉·麦克尤恩,1848—1924)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1876年,MacEwen通过物理查体精确定位一个男孩的额叶脓肿,患者死后经尸检证实。世界上首例真正成功的开颅手术是由MacEwen完成的,他于1879年在英国格拉斯哥进行了左颅前窝扁平状脑膜瘤摘除术并获得成功,这也是最早的颅底手术。1881年,他进行了1例脑脓肿切开引流术,为最早的2例神经外科手术。1888年,MacEwen又发表了他在1883年成功施行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和首例截瘫椎板切除减压术的报道。此后又报道了21例开颅术和6例椎板切除术。脑积水的破罐音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为MacEwen征。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1880年他提出的气管内插管麻醉技术,沿用至今。
(3)历史地位与评价:
世界神经外科元老,真正的神经外科先驱。世界上真正开颅手术第一人,神经外科开颅术和椎板切除术的先驱者。
2.Victor Horsley(维克托·霍斯利,1857—1916)(图1-2-2)
(1)生涯:
英国外科学家,1857年出生于伦敦,1875年进入伦敦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得学士学位及外科学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伦敦大学医学院医院和布朗研究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要求去前线野战医院,1915年他作为上校带领一支英国医疗队前往埃及战场,第二年他到了伊拉克的阿马拉,在那里,他于1916年7月16日因中暑高热死亡,享年59岁。

图1-2-2 Victor Horsley(维克托·霍斯利,1857—1916)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1886年,他报道了除瘤3例开颅术,其中2例癫痫灶切除术,1例脑结核瘤摘术,均获成功。1887年,他完成了世界首例脊髓肿切除术,术后患者完全恢复。1889年他又开创了半月神经节后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实施了首例经额垂体瘤切除术。他一生中开发了很多实用的神经外科技术,包括骨蜡止血、头皮瓣开颅、结扎颈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及立体定向装置等。
(3)历史地位与评价:
近代神经外科三大创始人之一。
3.其他人
(1)Cains(凯恩斯,1896—1952):
创建英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专业,后赴牛津大学任神经外科教授,蜚声国际。
(2)Jefferson(杰弗逊,1886—1961):
英国神经外科协会创建人之一,是曼彻斯特神经外科首任主任。专长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并从事垂体腺瘤、颅内动脉瘤、神经放射学、第四脑室形态等研究,发表《颅脑弹伤》等两部专著。
(3)Dott(多特,1897—1973):
曾任英国神经外科协会主席,首先在英国采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畸形,于1933年在英国实施首例颅内动脉瘤手术。
(二)美国
1.Harvey William Cushing(哈维·威廉·库欣,1869—1939)(图1-2-3)
(1)生涯:
1869年4月8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Cleveland,Ohio)的一个内科医生家庭。这是一个富裕的家族,三代行医。兄弟姐妹共10人,他最小。189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9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95—1902年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任外科医师;1902—191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外科学副教授;1912—1932年任哈佛大学外科学教授和波士顿的Peter Bent Brigham(彼得·本特·布里格姆)医院外科主任;1914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军队卫生部服役,1918年任美国远征军主任顾问医师,军衔至上校;1932年9月1日,他从Peter Bent Brigham医院和哈佛大学退休;1933—1937年又任耶鲁大学神经系主任、教授,1937—1939年任医学史研究系主任。

图1-2-3 Harvey William Cushing(哈维·威廉·库欣,1869—1939)
1939年,他在搬运一堆沉重的16世纪手绘人体解剖书时心脏病发作,于10月7日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死于心肌梗死,终年70岁,埋葬在克利夫兰的湖景公墓。
(2)传奇:
1887年,他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在耶鲁大学他“主刀”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手术,手术对象是一条流浪犬,他在实施麻醉后手术取出了犬的大脑。189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毕业后考入哈佛大学医学院;1893年,他在麻省总医院担任麻醉师,一次为患者实施麻醉时,在全班同学的围观下,患者因吸入过量乙醚死在手术台上。Cushing为此事负疚于心,差点放弃学医。后来他和Amory Codman(艾莫里·科德曼)开发了一个系统,用于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连续记录体温、脉搏和呼吸,这使得麻醉师和外科医师对患者的状况一目了然。Neurosurgery期刊的一篇文章中将该系统称为Cushing对医学界的第一次重大贡献。这一套规程使Cushing的职业生涯定位在“手术”上,从此未再改变。1895年,Cushing毕业后,到马萨诸塞州立医院任住院医师,成了一名外科医师,而后在麻省总医院实习。
1896年,他到约翰·霍金斯医院跟随“现代医学之父”——William(威廉)教授工作。由于Cushing表现出色,在接下来的两年被任命为外科手术督导员。之后,他又到英国生理学家Charles Sherrington(查理·谢林顿,1857—1952)的实验室里学习了1年。在那里,他做了一些试验,测定各个脑区所控制的身体特定部位,找出了所有脊髓神经到皮肤的各个分支,并把每个有关部位的功能都绘制成图。这样,医师只要发现患者的身体哪个部位不适,就能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什么部位可能有肿瘤。在这些研究基础上,他最先提出了颅内肿瘤的诊断、分级和分类方法。
Cushing首先将X线诊断技术引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立志于脑部疾病的治疗。
他是首先将血压计引入美洲的第一人。Cushing在旅欧期间,在意大利帕维亚城的一所医院里发现了一个精巧的血压记录器(Riva-Rocci气动血压记录仪)。当时大多数医师对血压并不重视,也不知道有测量血压的实用器械。但他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当颅内脑脊髓液压力增加时,动脉血压也会随之升高,一旦动脉血压不能达到颅内压力之上,血液对脑的供应就会中断,患者就会死亡。他把Riva-Rocci气动血压记录仪模型带回美国,并推广血压计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同时他修改了血压记录表,这个血压记录表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麻醉记录单的雏形。
Cushing不是内分泌科医师,但内分泌科医师也知道他。Cushing病和Cushing综合征都是以他命名的。担任Cushing秘书多年的Madeline Stanton(马德琳·斯坦顿)说:“垂体是老爷子的初恋,也是他唯一的真爱!”他发明了经鼻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发现并确认了Cushing综合征及其他垂体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解释了垂体腺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巨大作用。鉴于他对垂体、甲状腺与垂体瘤的研究贡献,Cushing也被认为是内分泌学的先驱。
Cushing同时又是一名作家,撰写的《威廉·奥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传记》,192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26年获得了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是美国最著名的文学奖项之一),该书至今仍然是美国医学传记的经典之作。
Cushing也是一位画家,他在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许多医学插图,而且也绘制了一些水彩画。
(3)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1917年他首先提出了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原则,首先提出术毕缝合硬膜与帽状腱膜,从而减少创口渗漏和继发感染,使脑手术病死率大幅度降低,在神经外科发展初期做出了巨大成就。这已成为现代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他作为一名美国外科医师,专长于脑外科,对脑外科手术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在神经系统、血压、垂体和甲状腺领域都有重大发现。他发明了钻颅锥、开颅锯、银夹、电刀等开颅设备。因此,Cushing被称为“近代开颅手术之父”。
1900—1901年,他先后到达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参观学习。此后,他在实验研究中首次揭示了颅内压增高对呼吸、脉搏、血压的影响。1905年,Cushing报道世界上首例髓内肿瘤切除术。1910年,他成功地为Wood将军切除了脑膜瘤,Wood将军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朋友和医生。1904年,40多岁的Wood将军左腿抽搐,几年后癫痫大发作;1910年,Cushing为他诊断并成功地开颅摘取了脑部肿瘤,这个手术在当时的医学史上是一次很大的突破。
《Cushing传》的作者、医学史教授Michael Bliss(迈克尔·布利斯)说:“无效的神经外科有很多父亲,但是有效的神经外科之父只有一个,那就是Harvey Cushing!”这句话的意思是:在Cushing之前,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死率高达50%~60%,Cushing在他的神经外科生涯中,进行了大量的手术革新与技术发明,使手术病死率大大降低,开创了在2000个病例中将病死率由原来的近100%降低到低于10%的先例,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使神经外科从“死亡学科”中逐渐走出并发展起来。
Cushing设计空气止血带制止头皮出血,以后改用小夹夹住帽状腱膜外翻止血;他首创银夹钳闭血管,并设计银夹钳、银夹台;1920年3月12日他在美国波士顿的Peter Bent Brigham医院成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神经外科组织——“Harvey Cushing学会”,后更名为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AANS),Cushing长期担任主席,世界各国神经外科医师慕名前往进修学习,并且很多人成为一代泰斗,可以说这里是现代神经外科医师的摇篮,为培养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做出了贡献。1929年,Cushing与物理学家Bovie(博维)发明了术中止血的电凝器,开创高频电刀电凝和切割止血获得成功。
Cushing长期从事垂体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的研究。1912年,他撰写了《垂体及其疾病》一书;1917年,他发表了听神经鞘瘤的文章;1927年,他报道了3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病死率仅4%;1929年后改用经额开颅入路手术。他一生完成脑瘤手术2000余台。
他不仅从事外科技术革新,而且著书立说丰富。许多病征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如Cushing综合征、Cushing病、Cushing溃疡、Cushing反应等。他被提名诺贝尔医学奖至少38次。
Cushing对医学发展的其他贡献还包括:发明了“Cushing溶液”,即现在仍在使用的代替纯氯化钠的生理平衡液,率先应用了现在普遍使用的正压气管麻醉剂。
他还积极推进神经外科的专科化,培养了一批“Cushing系”的优秀神经外科医师。例如,Dandy(小儿神经外科创始人)、Penfield(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创始人)、Davidoff(爱因斯坦医学院神经外科创始人)等大量神经外科巨人都是他的学生,还有比利时、加拿大、罗马尼亚和英国的不少神经外科医师,他们大都成了本国神经外科的带头人。美国神经外科创始人Cushing在神经外科方面的贡献伟大,但其心胸却并不宽广,他并不愿意看到自己被后辈超越。因此,就有了与Dandy的矛盾。
Cushing一生中对医学的发展贡献无数,但他在其遗嘱中要求在他的墓志铭中刻上:“第一个做帽状腱膜缝合术者长眠于此”,并引以为豪。
Cushing去世后,给他的母校耶鲁大学留下了1万多张珍贵的患者照片、7000多册医学书籍和500个大脑及肿瘤标本。在此基础上,耶鲁大学建成了耶鲁医学院图书馆,在耶鲁医学院图书馆的地下室有一个以“Harvey Cushing”为主题的展览室。
(4)历史地位与评价:
Cushing是美国神经外科的创始人,也是最著名、最伟大的近代神经外科创始人与近代开颅手术之父,他在神经外科中的地位与贡献迄今几乎无人超越。
他不仅是一位神经外科医师,也是神经生理学家、病理学家、内分泌学家、作家、画家及摄影家,他是内分泌学、颅底外科与经蝶垂体手术的先驱。
1988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一枚邮票来纪念Cushing,这是“美国伟人”系列邮票之一。
2016年,Medscape(美国医景医药搜索引擎,是美国著名的专业医学搜索引擎网站)评选的医学史上有影响力的50位医生中,Cushing位居第16位。
2.Charles Harrison Frazier(查尔斯·哈里森·弗雷泽,1870—1936)(图1-2-4)
(1)生涯:
1870年4月19日出生在美国费城,1936年7月26日去世,享年66岁。1892年,他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学期间,他与神经科医师Spiller(斯皮勒)是同学。1895年,他去德国柏林深造1年,师从著名的外科医师Bergmann(柏格曼)。1896年返回美国,就职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外科讲师。1901年,任外科教授及大学医学院的系主任。1905年,他加入美国神经科学学会,1928—1929年任学会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军外科医师中心的神经外科医师顾问。1925年,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图1-2-4 Charles Harrison Frazier(查尔斯·哈里森·弗雷泽,1870—1936)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Frazier原是一名普外科医师,因与神经科医师Spiller(斯皮勒)交往甚密,遂致力于功能神经外科学的研究。他主要从事疼痛、癫痫、眩晕的治疗,培训了大批学生。他的成名之作是颞下硬膜外入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1901年世界首次),以后报道700例手术经验,后人称为Frazier氏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Frazier一生中发表了论文200余篇,出版了两部专著。他对神经外科的杰出贡献是发明了脊髓外侧切断术治疗疼痛。
(3)历史地位与评价:
Frazier氏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与脊髓外侧切断术发明人。
3.Walter Edward Dandy(沃尔特·爱德华·丹迪,1886—1945)(图1-2-5)
(1)生涯:
188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塞得利亚,父母是英格兰移民。1907年毕业于密苏里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继续学习,1910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得到外科主任Halsted(哈斯特,外科橡皮手套的发明人)教授的偏爱,毕业后被Halsted教授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
对Dandy的才干Halsted早有耳闻,因此,待Halsted回归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后,直接将其招至麾下,继续支持他的神经外科实验研究。Dandy出色地完成了脑积水的实验研究,确认了脑积水的病因和分型,这让Halsted大为赏识。脑积水的研究仅是Dandy一生中重大的学术贡献之一。

图1-2-5 Walter Edward Dandy(沃尔特·爱德华·丹迪,1886—1945)
1912年Cushing离开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后,Dandy在George Heuer(Cushing的第一个学生)的指导下继续他的外科训练。当Heuer在1922年离开后,Dandy成了霍普金斯医院唯一的神经外科医师,直到1946年。Dandy在60岁时死于心脏病。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Dandy对神经外科的创新与发明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手很巧,手术很快,在他的高峰时期平均每年做1000例手术。
1913年,27岁的Dandy在做住院医师时就发表了脑脊液循环,提出了梗阻性和交通性脑积水的分类和脑积水手术,手术方式沿用至今。1916年,Dandy又开展了松果体切除的研究,证明了实验动物在切除松果体后不会出现性早熟。
1921年,Dandy报道了1例第四脑室阻塞造成的脑积水;1944年,Walker也报道了1例类似患者。因此,这种先天性第四脑室孔闭锁造成的脑积水被称为Dandy-Walker畸形。Dandy长期从事脑积水的研究,倡行脉络丛切除术和脑室造口术,并第一次阐述了脑积水的解剖和病因。因此,他被认为是第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师。
1916年,他首先证明听神经瘤可以完全切除,1925年他提出磨除内听道切除肿瘤,将以前认为不可能的听神经鞘瘤全切术变成了标准的神经外科手术;因此,他也被称为颅后底外科的先驱。
1917年,Dandy多次观察到颅脑损伤后产生颅内积气的现象,产生了将空气直接注入脑室进行诊断的联想。1918年他发明了“脑室空气造影术”,即向人的侧脑室或蛛网膜下隙注入气体,可使脑室系统在X线中显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脑部病变的定位诊断,使手术成功率倍增,致死致残率大为下降。这一年,他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在Ann Surg期刊上发表了脑室空气造影术的论文,名噪一时。Cushing的助手Horrax(霍拉克斯)对Dandy的这一贡献非常赞赏,他说:“这种诊断方法不仅能对目前不能定位的脑肿瘤做出明确诊断,还能对许多位置不明确的颅内新生物精确定位,从而给病人带来治疗机会。”Dandy发明的脑室空气造影术及随后不久又发明的气脑造影技术,这两项技术对于脑瘤的诊断和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于1933年获诺贝尔医学提名奖。
Dandy还创建了第一个ICU。在4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开创了许多神经外科手术。除了前面说过的一些手术,他首先实施的手术还有:1922年,内镜下治疗脑积水;1925年,颅后窝入路三叉神经起始部和舌咽神经切断术;1928年,第Ⅷ对脑神经切断治疗梅尼埃病;1929年,椎间盘切除术;1930年,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1933年,切除大脑半球治疗恶性肿瘤及切除脑室内肿瘤;1935年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937年3月23日,Dandy在无手术显微镜未做脑血管造影的情况下,用V形银夹夹闭了一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成为第一个夹闭颅内动脉瘤的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宣告脑血管疾病从此可以用手术治疗。Dandy创建了脑血管外科的概念。1941年,首先开展经颅切除眶内肿瘤。
Dandy一生中出版了5部专著,发表了160篇论文,其中最有名的是Lewis'Practice of Surgery一书中的The Brain一节。在此书中他写的有关脑外科内容,至今仍被看作神经外科的“圣经”。
Dandy准确的诊断能力与精确的钻孔定位让他的同事感到吃惊。他几乎不与同事合作,也不参加讨论。当有人问他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他回答道:“亲爱的同事,肯定是上帝偷偷在我耳旁告诉我的。”
(3)历史地位与评价:
Dandy、Horsley和Cushing被称为现代神经外科的三大创始人。他是第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师、第一个夹闭颅内动脉瘤的人、第一个听神经瘤成功全切除的人,是小儿神经外科、颅后底外科与颅内血管外科的先驱。
1941年2月22日,在霍普金斯大学6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Dandy被授予肖像荣誉奖,当一位同道将其画像送上大会主席台时,是这样深情地回顾Dandy在专业生涯中的辉煌成就的:“Dandy是一位独立的干将,对所有现代知识都心存疑虑,并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不断对事物提出新观点,他敢于挑战困难,百战百胜。他的想象力是如此活跃、丰富,其成功的秘诀是勤于思考。每当灵感出现于脑海,他就凭着执着的信念和百倍的努力去付诸实践,他在神经外科技术方面的贡献,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他具有的创新思维和天赋,给我们大学平添了不少光彩。主席先生,请允许我代表一群仰慕Dandy的好友,向霍普金斯大学献上他的肖像,这是一幅伟大富有个性色彩的肖像。”这一年,Dandy 56岁。
4.Percival Bailey(珀西瓦尔·贝利,1892—1973)(图1-2-6)

图1-2-6 Percival Bailey(珀西瓦尔·贝利,1892—1973)
(1)生涯:
1918年,Bailey毕业于美国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1919年给Cushing当助手,1928年任芝加哥大学神经外科主任,1939年任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神经病学院神经外科学教授,1951年任伊利诺斯州精神病学研究所所长。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1925年,他与Cushing首先报道儿童髓母细胞瘤。以后,他与Paul Bucy发现了少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瘤。
目前神经外科通用的命名法诸如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都来自Bailey的分类法。他的主要论著有《胶质瘤分类法》《颅内肿瘤》《小儿颅内肿瘤》《人脑的立体图谱》《精神病学大革命》等。Bailey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有Bucy、Sweet、Cloward、Walker等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以及法国医师Vincent、Wertheimer等。
(3)历史地位与评价:
Bailey是近代神经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既是神经外科权威,也是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精神病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神经病理学家。在这些领域中,他都是学科带头人。
5.其他人
(1)Adson(爱德生,1867—1951):
创建了Mayo医院神经外科,致力于交感神经手术治疗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高血压等,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亦有深入研究。
(2)Peet(皮特,1885—1949):
被公认为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的大师,对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高血压造诣很深,曾报道2000例以上。
(3)Ingraham(英格勒厄姆,1898—1965):
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与Matson(马特森)合著《小儿神经外科学》。
(4)Davidoff(大卫杜夫,1898—1975):
是美国神经放射学创始人。论著涉及神经放射学和神经病理学,涉及脑瘤放疗、肢端肥大症、脑电图等多方面。先后与Dyke(迪克)及Epstein(爱泼斯坦)合著《部分性气脑造影术》。
(5)Bucy(布西,1904—1972):
曾任国际神经外科协会主席、J Neurosurgery主编,并创立Surgical Neurology期刊。他的研究涉及脑瘤、椎管内肿瘤、皮质运动区与颞叶的联系、脊髓损伤病理解剖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运动异常、精神外科等,出版包括《颞叶的主要行为功能》等多部论著,发表论文300余篇。
(6)Rhoton(罗顿,1932—2016):
是世界著名的显微神经外科先驱,曾任神经外科协会、神经外科医生大会、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北美颅底协会、国际颅面和颅底外科大会、佛罗里达神经外科学会和国际神经外科技术与仪器发明协会主席。1998年,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颁发的Cushing奖,这是美国两大神经外科协会所颁发的最高奖励。2001年,获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荣誉奖。2008年,获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Golden Neuron Award。其经典大作《RHOTON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可谓是神经外科医师的经典读物。
美国其他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还有:Walker(沃克),毕生致力于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电图等的研究。对丘脑、中脑解剖深有造诣,从事脊髓丘脑束切断术治疗顽痛、大脑脚切开术治疗单侧投掷症等。Sweet(斯威特),创建了脑同位素扫描实验室,从脑脊液产生和吸收机制、脑瘤细胞培养等基础研究到垂体茎切断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低温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颅咽管瘤根治等临床课题研究均有建树。Sweet对疼痛外科的治疗有特殊贡献,先后著有《疼痛及其机制和神经外科控制》(1955)、《疼痛与神经外科医师——40年经验》(1969,与其老师White合作)、《人类疼痛的暂时性阻断》(1967,与Wall合作)。Sweet与工程师合作成功研制射频仪,用射频热电凝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开创了选择性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的新疗法。White(怀特)是交感神经手术的先驱者,擅长血管病和疼痛的治疗,致力于研究内脏神经生理学,探求缓解自主神经系疼痛的镇痛方法,对疼痛治疗卓有贡献。
(三)加拿大
Wilder Graves Penfield(威尔德·格瑞夫斯·彭菲尔德,1891—1976)(图1-2-7)

图1-2-7 Wilder Graves Penfield(威尔德·格瑞夫斯·彭菲尔德,1891—1976)
Penfield原籍美国,1891年1月26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191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还短暂地当过一段时间足球教练,后来到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军队医院做过外科手术助手;1918年,他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在跟随着Cushing学习后,1928年应聘至加拿大蒙特利尔维多利亚医院工作。1932年建立神经病学研究所,终生任所长。1934年加入加拿大籍,成为加拿大公民。1950年,Penfield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53年被授予首届英联邦新年荣誉勋章,1960年退休,1976年4月5日去世。
他长期从事癫痫外科治疗,对脑瘤、软脑膜的循环、记忆机制等深有研究,同时进行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著有《癫痫和脑定位》(1941)和《癫痫及人脑的解剖功能》两部专著。
Penfield是世界著名的神经内、外科教授,加拿大神经内、外科创始人之一。
1961年被英格兰皇家外科医师学院授予利斯特勋章,1967年获加拿大总督功勋奖章,1994年被授予加拿大医学奖。
(四)法国
1.Thierry De Martel(蒂里·德马特尔,1876—1940)(图1-2-8)
De Martel是法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1909年他在法国成功切除第1例脑瘤,1911年脊膜瘤切除顺利,1916年De Martel倡议神经外科坐位手术并设计特制座椅并倡行开颅用局部麻醉,1917年开创颅脑伤急症手术。他为颅内压增高患者设计了脑室持续引流装置及自动脑压板沿用至今。

图1-2-8 Thierry De Martel(蒂里·德马特尔,1876—1940)
2.Clovis Vincent(克洛维斯·文森特,1879—1947)(图1-2-9)
Clovis Vincent是法国神经外科的导师,与De Martel同是法国神经外科创始人,肿瘤神经外科先驱。他48岁时从神经内科医师转为神经外科医师,于1938年荣任法国第一位神经外科教授,其突出贡献就是颞叶切除术与脑脓肿手术。

图1-2-9 Clovis Vincent(克洛维斯·文森特,1879—1947)
3.Puech(普埃奇,1897—1950)
Puech是Vincent的学生和得力助手,1927年与David(大卫)一起随Vincent赴美观摩时,在芝加哥被称为“法国三剑客”。1939年在巴黎另辟神经外科第二中心,名噪一时,专长精神外科。
4.Guillaume(纪尧姆,1903—1959)
Guillaume是De Martel的助手,擅长疼痛外科和脑出血手术等。
5.Petit-Dutaillis(佩蒂-迪塔伊,1889—1969)
作为外科病理学教授,Petit-Dutaillis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先驱者,著有《颅脑外伤水电解质紊乱及其治疗》和《γ-脑造影在神外科的应用》。
6.Marcel David(马塞尔·大卫,1898—1986)(图1-2-10)
David是法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在巴黎Ste Anne(安妮)医院创建神经外科和功能神经外科,致力于大脑皮质和脑叶的功能研究,研制立体定向仪,开创深部脑瘤活检、基底节结构兴奋和破坏、放射性同位素植入、癫痫灶切除术。与Planiol(普拉尼奥尔)合作进行γ-脑扫描诊断脑瘤等,从而形成Ste Anne学派。1961年任法国神经科学会主席,创建欧洲法语神经外科学会。1973年任国际法语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会长。

图1-2-10 Marcel David(马塞尔·大卫,1898—1986)
(五)德国
1.Ernt von Bergmann(埃尔顿·冯·伯格曼,1836—1907)(图1-2-11)
Bergmann是德国第一位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外科的普外科医师,著有《颅脑外伤的治疗》一书。1886年,他首先采用了热蒸汽消毒手术器械和敷料,奠定了无菌外科观念。

图1-2-11 Ernt von Bergmann(埃尔顿·冯·伯格曼,1836—1907)
2.Fedor Krause(费多尔·克劳斯,1857—1937)(图1-2-12)
Krause与Foerster一起,是德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被称为德国神经外科之父。1892年,他首创硬膜外入路半月神经节探查和周围支V2、V3切除术;1935年,首创腰椎间盘突出手术。1901—1911年出版《脑和脊髓外科学》巨著三卷。德国神经外科学会设立了Fedor Krause勋章以表彰对神经外科做出突出贡献者。

图1-2-12 Fedor Krause(费多尔·克劳斯,1857—1937)
3.Otfrid Foerster(奥特弗里德·福斯特,1873—1941)(图1-2-13)
Otfrid Foerster是一名内科医师,却对外科有卓有贡献。他对德国神经外科初期起着主导作用。他的关于人肢体感觉皮节分布的研究成果,为外科应用奠定了基础。他曾为列宁诊治过脑血管意外,并参与列宁的尸体解剖。

图1-2-13 Otfrid Foerster(奥特弗里德·福斯特,1873—1941)
(六)日本
1.Makoto Saito(斋藤,1889—1950)
是日本神经外科学会奠基人,曾于1920年赴维也纳、柏林、巴黎学习神经外科3年,将气脑造影、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引入日本。
2.Mizuho Nakata(中岛瑞穗,1893—1975)
曾跟随Cushing、Dandy、Frazier学习,归国后1957年创建脑研究所。
3.Chisato Araki(松崎,1901—1976)
于1936年赴美拜Bailey和Bucy为师,归国后1948年任神经外科教授,是日本神经外科学会奠基人之一,培育了大批神经外科医师。
(七)拉丁美洲
1.Balado(巴拉多,1897—1942)
是阿根廷神经外科先驱者,以碘油脑室造影闻名于世。
2.Iniguez(伊尼格斯,1909—1977)
是乌拉圭神经外科奠基人,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寄生虫研究等,1955年创办拉美神经科杂志。
3.其他人
1945年,巴西的Paglioli(帕廖利)、阿根廷的Carillo(卡里洛)和Babbini(巴比尼)、乌拉圭的Schroeder(施罗德),以及智利的Asenjo(阿森霍)创建南美神经外科学会。
(八)西班牙、葡萄牙
1.Santiago Ramón y Cajal(桑地牙哥·拉蒙·卡扎尔,1852—1934)(图1-2-14)
伊比里亚半岛的神经外科起始于Cajal的神经解剖学研究,Cajal在西班牙马德里以《神经系统组织学》巨著闻名,他于190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1-2-14 Santiago Ramón y Cajal(桑地牙哥·拉蒙·卡扎尔,1852—1934)
2.António Egas Moniz(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1874—1955)(图1-2-15)

图1-2-15 António Egas Moniz(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1874—1955)
(1)生涯:
1874年11月29日出生于阿万萨,在科英布拉大学学医,1902年任该校教授,1911年就任里斯本大学第一位神经学教授。曾长期在法国巴黎跟随著名神经病学家Babinski(巴宾斯基)学习神经内科,1911年回国从政,1917年任外交部部长,后弃政从医。1955年12月13日在里斯本去世。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1927年,经犬实验和尸体实践发现颈动脉内注射溴化锶能在X线下显示脑动脉系统,遂于数月后开始临床应用。1927年7月在巴黎神经科年会上发表《脑动脉造影及其在脑瘤定位上的重要性》一文,引起轰动。1935年Moniz首次采取额前叶白质切除术治疗精神病,开辟了一个新的医学分支学科——精神外科学。因此,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葡萄牙人。1年后,由于这种手术后引起的严重后遗症而遭到全世界神经外科学界的抵制,最后废弃。正是这些悲剧铺就了通往现代神经外科医学的血泪之路。
(3)历史地位与评价:
著名的葡萄牙神经外科专家,脑血管造影术的发明者,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神经外科医师。
3.Ley(莱伊,1908—1955)
曾随Bailey学习神经外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创建神经外科学院。1948年,Ley与葡萄牙的Lima(利马)和西班牙的Obrador(奥夫拉多尔)等创建葡-西神经外科学会。
4.Obrador(奥夫拉多尔,1911—1978)
曾赴英国和美国学习,归国后在西班牙马德里先后在5个医院创建神经外科。他知识面广,涉及神经外科各领域,以癫痫和精神外科为主。
(九)北欧
1.Torkildsen(托基尔德森,1899—1968)
是挪威第一位神经外科专业医师,1947年倡行脑室脑池分流术,因而得名。
2.Olivecrona(乌利韦克罗纳)
是瑞典神经外科权威,他的主要论著有《脑瘤》(1927)、《矢状窦旁脑膜瘤》(1934)、《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血管瘤》(1936)等。他的学生中知名者有Norlen(诺伦)和Leksell(莱克塞尔)。
3.Snelmann(泽尔曼,1893—1964)
是芬兰神经外科代表人物,1947年任赫尔辛基大学神经外科教授。
4.Gazi Yasargil(加齐·亚萨吉尔,1925—)(图1-2-16)

图1-2-16 Gazi Yasargil(加齐·亚萨吉尔,1925—)
(1)生涯:
1925年7月6日出生在土耳其东部Lice小村,1949年毕业于瑞士巴塞尔学校,1967年从美国学习神经外科回到瑞士苏黎世工作。当时的神经外科医师在大脑里切除肿瘤是用手指去掏的,Yasargil敏锐地意识到显微镜所提供的光源和放大作用大大提高了可见度和处理效果。于是他于1968年,率先将显微镜引入神经外科。从此,Yasargil带领世界神经外科进入一个新时代。
(2)对神经外科的主要贡献:
Yasargil不仅首先将显微镜引入神经外科,改进了手术显微镜,发明了一系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例如,Yasargil神经剥离器、Yasargil神经刀、Yasargil显微探针、Yasargil动脉瘤夹等,而且创立了新的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肿瘤的手术标准和方法,极大改善了神经外科的理论、教学及手术技巧。鉴于他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理论和器械做出的卓越贡献,被称为“显微神经外科之父”。
Yasargil对神经外科所做出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贡献主要有三个。第一个贡献是他于1968年率先开展了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打破了一个又一个手术禁区,将神经外科带入一个全新的显微手术时代。第二个贡献是对脑蛛网膜池的显微解剖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描述了蛛网膜下隙手术,认为绝大多数颅内手术可以在不伤及软脑膜的情况下处理。他不仅强调神经外科医师应掌握显微神经外科基本技术和配合,改良并倡导翼点入路,而且自己动手设计并改进了一套装备齐全的显微手术器械。1967年和1969年他出版的《显微血管手术学》和《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学》两本著作不仅详细介绍了显微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而且极大推动和普及了世界范围内显微神经外科工作的开展。从此,世界神经外科中心由Cushing所在地美国波士顿布瑞哥汉姆医院转移到Yasargil所在的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Yasargil的第三个贡献是大大提高了双侧丘脑切开治疗帕金森病及震颤和痉挛的疗效。
当今许多国家建立了以Yasargil命名的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他出版的《显微神经外科学遗产》《脑池的手术解剖》及《显微神经外科学》(四卷)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行。他撰写的《显微神经外科学》(四卷)被称为当今显微神经外科学领域中的“圣经”。
(3)历史地位与评价:
Yasargil是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期担任世界神经外科学会主席,被称为“显微神经外科之父”。
Yasargil于1999年被世界神经外科学会授予50年一次的世界神经外科历史上的第二位“世纪人”。这一年,Yasargil以“世纪人”登上Neurosurgery期刊封面。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John(约翰)教授称Yasargil是“一个有着Cushing一样强烈意志,Dandy一样耐心和外科技术,Kruse一样气魄的神经外科医师”。
他被称为Cushing的继承者,在神经外科中的地位几乎与Cushing并驾齐驱。
(十)前苏联
Nikolai Nilovich Burdenko(尼古拉·尼洛维奇·布尔坚科,1876—1946)(图1-2-17)

图1-2-17 Nikolai Nilovich Burdenko(尼古拉·尼洛维奇·布尔坚科,1876—1946)
Burdenko 1876年6月3日出生于前苏联的堪察加,1891年进入神学院,1897年到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学习,1906年毕业于塔尔图大学,1910年任塔尔图大学教授,1918年任沃罗涅日大学的教授,1923年任莫斯科国立大学医学部教授,1924年创建神经外科,1929年兼任神经外科诊所主任,1934年筹建Burdenko神经外科研究所,组织神经内外科、神经病理、神经解剖、神经眼科、耳鼻喉科和神经放射科等专家共同工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19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外科专业期刊——《神经外科问题》,1937—1946年任红军外科主任,1939年任前苏联科学院院长,1944—1946年任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曾三次获得列宁奖章,1941年获斯大林奖章,1943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Burdenko 1946年11月11日去世,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Burdenko是前苏联第一位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手术者,他在肿瘤和自主神经系统、脑血管循环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就主宰着前苏联神经外科的发展,尤其是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锐器伤的诊疗做出了巨大成绩,他提出的脑手术时应遵循“解剖上可达、生理上允许、技术上可能”三条著名原则,至今为世人遵循。
Burdenko被称为世界杰出的神经外科医师和前苏联神经外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十一)中国
1949前,我国神经外科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神经外科。赵以成、史玉泉、王忠诚、段国升、关颂涛、涂通今、冯传宜等教授是我国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详见本章第四节。
(刘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