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人比人,气死人啊!

王允在一旁解围道:

“敢禀于太师。廷尉决天下狱疑,须得深明律令,非一般人所能胜任,不宜轻换。”

“如此也就罢了,”董卓这才放下崔烈,转而向蔡邕笑道,“今日召伯喈来,乃是有一事烦劳。”

蔡邕心下暗叹。他一直不想介入朝政太深,奈何董卓倚重若此,不好推却,只得在席上拱手相应:“请太师吩咐。”

“天子有意进学。孤与司徒、长史商议,皆谓侍讲之任,非伯喈不可。伯喈意下如何?”

原来是这般事情……蔡邕立即欣喜的应道:“自当为天子效命,为太师分忧。”

“既如此,伯喈可再为侍中,转光禄大夫。”董卓吩咐王允。

侍中之职,蔡邕曾经担任过。

当时他刚被董卓强征,三天之内由司空博士祭酒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遍历三台;不久尚书台以他为巴郡太守,又被已任相国的董卓留为侍中,其荣宠之重,不言而喻。

至于光禄大夫,与左中郎将同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但左中郎将乃光禄勋属下,光禄大夫则只是名义上属光禄勋,为诸大夫之最清贵者,实际地位非常超然。

一旦三公之职有阙,光禄大夫是有机会升任的。如现任三公之一的司空种拂,之前即是光禄大夫。

给了如此清贵的职务,董卓似乎还嫌不够。

他微微转过头,看向相国长史刘艾。

原本他想以刘艾为侍中,之后转九卿之一的宗正卿,以酬谢这一年多以来的辅佐。

但侍中只有六人,如今最后一个员额给了蔡邕,刘艾刚才又为崔烈开脱,惹得他有些不喜:“伯喈侍讲天子,当有所居。长史熟悉典故,可知天子读书,何处相宜?”

刘艾略一思索:“当在未央宫承明殿。先汉之时,此殿与建章宫广内殿,皆为天子藏书读书、会见群臣之所,有飞桥跨宫城联通。所谓‘右通广内,左接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是也。“

“不过,如今典籍散佚多半,此殿亦未曾整修。”

董卓颔首:“既如此,长史可任将作大匠,为伯喈、天子重修承明殿!”

……,……

汉室的典籍图书很多,昔年光武帝迁还雒阳时,装载有两千余车,历年来又屡有积蓄增添。

其中的儒家经典,主要藏于辟雍;诸般古籍、史书,藏于东观。另有兰台藏策书、律令,石室藏天下图籍,宣明殿是天子自己的书房。最后的鸿都门学,乃是灵帝新置,主要收藏辞赋和书画。

然而在去年西迁长安时,吏民扰乱,书籍大多散佚。司徒、尚书令王允收其中重要且轻便者,合计不过七十余辆,路上又因道路艰难,差不多丢了近一半,可谓损失惨重。

长安未央宫中,藏书的地方有天禄阁、石渠阁,以及天子藏书读书的承明殿等,如今大多空虚。蔡邕侍讲天子,除教学之外,必然也有收纳、整理典籍的需求和责任。

这也正是他最愿意做的事务。

董卓大致了解蔡邕的志趣,因而早上王允一提,他立刻就答应下来,派人召请蔡邕。

如今既已安排,蔡邕致谢后顺势告退。董卓也不强留于他,令相国长史刘艾替自己送他出府。

恰在此时,董卓亲侄、侍中兼中军校尉董璜前来拜见。

王允知他与董卓必有军务相商,或许还有一些宫中私密,当即知趣告退,并婉拒了董卓的送行。

门口正遇着送行的刘艾。他望着远去的蔡邕马车,向王允感慨道:“太师言‘为伯喈、天子重修承明殿’,其见重的程度,已经到凌驾天子的地步了!”

王允袖起双手,徐言道:“这是伯喈难得的境遇。若能有所规谏于上,亦足以小济于德。”

实际上,董卓对他王允也是不差。

例如前一会调整司隶各郡长吏,虽然同意尚书台所请,罢了他同乡族兄王宏的弘农太守,却也主动提出任命其为右扶风。

再加上留任右冯翊的同乡宋翼,三辅之中已有两郡是他的人。

至于三辅中最重要的京兆尹,以及监察整个司隶、领有部分兵权的司隶校尉,那肯定要控制在董卓的手中,王允不会贸然去争取,否则很可能引起董卓的疑虑……

“司徒公此言甚是,”刘艾点了点头,“刚才说起崔公时,若有伯喈一言,或可脱崔公于囹圄。奈何伯喈无心朝政。”

两人正感慨间,忽有骑卒飞马而来,乃是军中的信使。

信使显然识得相国长史刘艾,直接把一卷封好的帛书交予他手中。

刘艾顺手拆开,顿时变了脸色。

他立刻向王允告辞,又吩咐府内侍从安置好信使,自己急匆匆往府内而去。

来到正堂,董卓正教训董璜,斥责他勿要惊吓天子云云。刘艾顾不得冒昧,疾步入堂向董卓呈上帛书:

“太师,雒阳毕圭苑急报!孙坚入雒阳邑中,对峙旬日方走;留守的河南尹朱儁,数日前弃军而去,疑似往投南阳的袁术、孙坚!”

董卓顿时大怒,顾不上教训董璜,大骂朱儁道:“关东那些人,都是喂不熟的狗!”

他自认对朱儁不薄。因这人乃是朝廷名将,有讨伐黄巾的大功,哪怕去年反对迁都,也没有予以处罚,反而还想升任其为太仆卿,担任朝廷的副相国。

率军西来之前,董卓又让此人留守毕圭苑,总领雒阳兵事。

没想到,他还是不愿为自己效命!

迅速浏览过帛书,发现朱儁并未带走什么军队,只领走了自家数百部曲。董卓的心情算是好了些,问刘艾道:“袁术、孙坚若知此事,恐怕又来攻打。毕圭苑驻军中,当以何人主持为宜?”

刘艾略一思索,回复道:“相国府假司马弘农杨懿,可代为河南尹,接替朱儁的留守之任。”

“善!”董卓点了点头,吩咐一旁的董璜,“你立刻前往尚书台,取来授职杨懿为河南尹的策书、印绶,孤要尽快送往毕圭苑。”

“还有那别部司马王曜,既然有给其师再立新碑的闲心,也不必履任新职了。一并遣往雒阳助势,守他亡师的门生碑去!”

他还是不忿于此人贸然烦劳蔡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