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中外文产业政策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本节使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产业政策领域的发文数量和学科分布情况,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和研究现状。中外期刊中有关产业政策领域文章的增长情况与趋势能够展示该领域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程度、活跃度和研究偏向, 有助于通过压缩时空的方式梳理该领域研究的纵深和宽度。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外期刊中有关产业政策领域的文章进行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分别以关键词 ( keyword) 、文献参考 ( reference) 和研究机构 ( institute) 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 以及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各阶段研究聚焦及未来研究趋势。1
(二) 数据来源
本书的中文期刊来源是CNKI 数据库中CSSCI 数据库, 外文期刊来源是WOS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 通过文献导出, 用Excel统计文章发表阶段、学科分布、核心机构, 用CiteSpace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高产机构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和高频词的时间分布。具体检索方式如下:
(1) 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21年, 检索日期为2021年9月6日。
(2) 整理“产业政策”相关联的上位词和下位词以及相近词, 上位词如“政策法律化”“管理效能”“体制机制” “法律手段” “政策工具”等, 下位词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政府补贴” “竞争政策”等, 相近词如“产业经济”“产业链”“产业价值链”“产业结构”等, 并与“产业政策”组合, 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CSSCI数据库的“标题” “摘要” “标题”及“关键词”栏目中检索期刊2, 通过筛选、去重等操作, 共筛选出外文期刊1062篇, 中文期刊1392篇作为研究分析样本。
二、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分析
(一) 发文数量
2000年以来, 国内产业政策领域研究不断升温, 2008年相关领域的发文数量达到74篇, 随后小幅波动至2015年的75篇, 2017年猛增至128篇, 随后小范围波动但持续保持在年均100篇左右的发文水平。由此表明, 国内在2015年之前对产业政策的关注较少, 但近五年关注度增加, 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图1-1)。

图1-1 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数量的增长趋势
(二) 学科分布
国内产业政策领域排在前4 位的研究学科分别是: 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经济、企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其他多个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也涉及产业政策的研究。服务业经济的产业政策研究有24篇, 排在第19位。由此可以看出, 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 鲜有与理工农医的学科交叉融合 (表1-1)。
表1-1 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的学科分布

(三) 核心机构分布
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内产业政策领域研究的主力军,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研究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图1-2)。从图1-3中可看出, 我国产业政策领域整体科研实力较强和产出高质量成果较多的研究机构之间没有合作 [ Network: N =525, E =0 ( Density=0) ] 。因此, 国内产业政策研究机构间需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合作密度3, 推动研究学科交叉融合和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

图1-2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的高产机构 (前20位) 发文情况

图1-3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的高产机构合作网络
(四) 研究热点与演化
国内产业政策研究中, 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是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竞争政策、日本、产业升级、产能过剩、反垄断法、政府干预、产业集群和体育产业 (图1-4) 。其中, 排名第4的“日本”最早出现在2000年的文献中, 被引用频率达33次, 反映出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另外, 从图1-4中还可看出国内学者的重点集中在对政府治理理念转变、行政干预路径优化, 以及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产业和产业链的研究。从聚类分析看, 热点聚类词主要包括#0产业政策、#1竞争政策、#2产业结构、#3政府补贴、#4日本、#5产能过剩、#6产业升级、#7发展战略、# 8经济增长、#9政府干预、#10制度创新等, 除#0产业政策外, 国内学者研究更多地聚焦于#1竞争政策。由此可见,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已经在国内学术界和政策界达成共识。4

图1-4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从高频关键词的时区图可以看出 (图1-5), 样本中文文献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1—2005年) 的关注点较多, 可谓百花齐放, 但比较深入且成效明显的是产业结构、竞争政策、产业升级、反垄断法、技术创新和日本产业政策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 (2006年至今) 的关注点除了延续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学者也开始对创新政策、市场失灵、产能过剩、比较优势、企业创新和融资约束进行探索。

图1-5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中文文献高频词的时间分布
三、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分析
(一) 发文数量
2000年, 部分学者在外文文献中对产业政策领域有所关注, 但2001—2005年间关注减少, 2006年产业政策领域的研究逐渐恢复, 在随后6年进入平稳增长状态, 从2013年开始相关领域研究快速上升, 近6年发文量持续走高, 说明国际学者对产业政策领域的研究持续升温并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发文量趋势相似, 表明产业政策领域研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图1-6)。
(二) 学科分布
根据外文样本文献, 排名前20的产业政策研究学科如表1-2所示。其中, Business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Public 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 Law, Development Studies这5个学科与产业政策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较多, 占比分别为35. 33% , 11. 86% , 8. 55% , 7. 49%和4. 24% , 另外, Geography, Engine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和Computer Science等理工类学科也有涉及。从分布角度来看, 与产业政策交叉的学科主要体现在环境科学、法律和行政管理三个方面。

图1-6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数量增长趋势
表1-2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的学科分布

(三) 核心机构分布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 (图1-7), 高校是国外产业政策领域研究的领头羊,其中排名前3的机构分别为University of Lond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Uni-versity of Ferrara, 发文量分别为28, 27和27; 我国的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和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分别排名第7 (发文15 篇) 和第19 (发文9篇); 机构中The World Bank发文11篇, 排名第10。

图1-7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的高产机构 (前20位) 发文情况
从图1-8中可看出产业政策相较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机构间合作相对较少; 但相较于国内相同领域机构间合作研究基本空白的情况来说略好 [ Net-work: N=506, E=312 ( Density=0. 0024)]。另外, University of Ferrar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和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属于高频合作机构, 4 个重要的合作网络分别是以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为核心的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和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合作网络, 以University of Ferrara为核心的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合作网络, Tsinghua University和Harvard U-niversity合作网络,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和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合作网络, 以上合作网络发表的文献达到76篇。此外,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都是该领域研究高成果产出机构。

图1-8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的高产机构合作网络
(四) 研究热点与演化
样本外文文献中, 高频次关键词中排名前10的依次是growth, innovation, impact, model, system, trade, firm, performance, economy 和 governance (图1-9), 排名前3的关键词 ( growth, innovation, impact) 最早分别出现在2003年、 2006年和2002年, 被引用频次分别达到70次、 60次和43次, 至今仍保持较高热度。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中除了trade最早出现在2015年, 其余9个均早在2010年前就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说明国外对于产业政策的研究具有深入挖掘的特点和较强的延续性。而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e, investment, political investment 等其他热点关键词则反映出外文文献的研究重点与国内学者的研究趋于相似。从聚类分析看, 热点聚类词主要包括#0 city、#1system、#2productivity、#3 structural changes、#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5 sustainability、#6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7 industrial structur-al rationalization、#8 redistribution、#9 innovation、#10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0 city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文献中, 涉及文献数量最多 (71篇) , 也是最受关注的热点方向。
与中文文献有所不同的是, 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偏向于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工程类应用科学的结合, 如#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5 sustainabili-ty、#6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8 redistribution, 更注重深入探究产业链的运行机理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而中文文献更多地从社会科学角度进行理论研究。

图1-9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从高频关键词的时区图可以看出 (图1-10) , 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 2000—2007 年) 的关注点是 firm, impact, growth, innovatio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和 model 等; 第二阶段 ( 2008—2021年) 在坚持原来成果探索的基础上, trade, political economy, state in-vestment的研究热度增加。值得注意的是, China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之一, 说明国内外学者都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模型探究给予认可和关注。另外, 热点聚类词前 6 位 (#0 city、#1system、#2 productivity、#3structural changes、#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5 sustainability) 均出现在近十年, 说明产业政策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且有丰硕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

图1-10 2000—2021年产业政策领域外文文献高频关键词的时间分布
四、产业政策领域中外文研究对比分析
(一) 发文情况对比
两种样本文献数量变化基本相似, 2006年前产业政策领域得到的关注并不多, 2006年后进入稳定增长, 2019—2020年进入高峰。从研究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来看, 外文文献略胜一筹, 但产业政策领域在国内外都是研究相对较少的, 有待继续深耕的领域。通过拟合累计发文量对数函数分析, 二者近几年呈对数式稳定上升趋势, 未来产业政策的研究热度仍将延续。一方面,学科交叉研究是主流趋势, 世界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 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渗入产业政策、产业经济研究领域, 促进研究的不断丰富和深入, 未来会有更多研究的细分领域和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成果出现。另一方面,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国内经济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通过产业政策助推产业经济回到正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 该领域的研究思路、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亟待突破, 并融入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进行验证。
(二) 学科分布对比
两种样本文献在学科分布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同,由于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产业规模、税收贡献、就业保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所以产业政策领域的中外文文献均涉及的交叉学科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但相比之下, 中文文献的学科跨度较小,与工程类学科交叉融合缺乏5, 研究的视野和范式单一; 外文文献的学科跨度较大, 研究角度涉及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医学和能源燃料等, 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对该领域进行审视、研究和验证, 其研究的理论模型更具普遍适应性。
(三) 核心机构对比
高校无疑是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和The World Bank是研究机构中的佼佼者。就合作程度而言, 该领域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密度过低是突出问题, 外文文献研究机构的合作群体相对分散、规模较小且高质量成果产出相对较少, 以University of Ferrar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和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为首的合作团队在外文期刊发表文献数量排名靠前。中文文献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前三研究的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但以上领军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政策领域目前基本没有深度合作, 这也是未来国内学界提升产业政策领域研究质量的模式和路径。
(四) 研究热点与演化对比
通过对比两种样本文献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和时区演化发现6, 二者的研究阶段均可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为中文文献 ( 2000—2005 年, 2006—2021年) 和外文文献 (2000—2007 年, 2008—2021 年) 。由此看出国内外对产业政策研究的节奏基本相同, 但研究主题和方向略有不同, 国内外研究均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演绎研究、模型研究和对比研究等多种方法探究验证产业政策与产业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效应。其不同之处在于: 外文文献在产业增长、创新、产业政策影响以及产业内部模式、系统和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并有较多高质量成果产出, 早期从地理学、生态学和能源能量的角度进行研究, 近年来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热点和前沿; 中文文献在产业结构、竞争政策和日本产业政策实践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并从体育产业和保险业做过实证研究, 近年来制度创新、政府补贴和经济增长成为研究趋势, 但与外文文献相比, 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五) 结论
第一, 就发文数量而言, 中、外文文献量均呈现出2016年前研究成果较少且增长缓慢, 2016年开始研究成果显著增多且呈稳定增长的趋势。说明产业政策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新热点, 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在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热度在未来仍将持续。
第二, 就研究学科而言, 学科交叉融合是中、外文文献的主流研究方式。但中文文献的学科交叉密度小跨度窄, 研究理念和思路不够延展, 质性研究占比较大, 定量研究不足, 未来应在加强产业政策理论研究的同时, 增加深度案例研究, 提高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 就核心主题和研究热点而言, 由于社会背景和研究情境不同, 国内外研究各有侧重。外文文献主要集中于增长、影响、创新和模型等方面, 未来研究趋向于城市区域的产业政策效应、结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注重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原理、内涵和联动机制研究。中文文献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竞争政策等方面, 注重产业政策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应用, 制度创新、政府补贴和经济增长是中文文献的未来研究走向。
第四, 就产业政策的研究脉络而言, 外文文献的研究主要体现在distribu-tion,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regulation, productivity, city, sustain-ability, structural change等, 多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的理论探究。中文文献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发展策略、工业化、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补贴、制度创新等, 更加重视产业政策在区域经济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总结归纳。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 我国产业政策实践领域的研究应当加强研究机构间合作, 拓宽交叉学科跨度, 延展研究思路, 充实定量研究方法, 结合本国国情和已取得的实践研究成果, 借鉴外文文献从生态环境、能源能量和地理角度构建的理论研究路径, 进一步将理论研究的技术及工具应用于产业政策和产业经济方面, 拓宽研究领域的广度。
1 魏奇锋、徐霞、杨力:《中外文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现状、热点与演化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2 魏奇锋、徐霞、杨力:《中外文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现状、热点与演化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3 魏奇锋、徐霞、杨力:《中外文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现状、热点与演化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4 李伟、贺俊: 《确立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激励约束和能力障碍》, 《学习与探索》 2021年第5期。
5 魏奇锋、徐霞、杨力:《中外文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现状、热点与演化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
6 魏奇锋、徐霞、杨力:《中外文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现状、热点与演化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