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运营之路:新媒体运营的变迁
“天下苦运营久矣”的根源之一便是新媒体运营总是在变!“变”,是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属性。
什么是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新媒体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前公认的新媒体,也许在未来会被归为传统媒体。比如,10年前,百度搜索是新媒体,如今,百度搜索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已经不算是新媒体了。
回首新媒体运营的岗位发展历程,与中国的互联网进程基本一致。在部分时期,从事运营工作的岗位甚至不叫“运营”,而是有其他称呼。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新媒体运营的历史变迁,因为理解新媒体运营的历史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现在、展望它的未来。
一 机遇:新媒体运营的历史演变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此外,还有户外媒体、电梯广告等。网络是新媒体诞生的基础条件,从2G、3G、4G到5G,新媒体伴随着信息产业,几乎呈指数级增长。关于我国新媒体发展阶段的说法众多,总体而言,主要阶段与重大里程碑节点如下所示。
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一员,标志着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从1994年到1997年,国内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以“门户网站”和“BBS”为主,那时的运营工种被称为“网络编辑”或“BBS管理员”。
自1998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迎来一波小浪潮,BBS论坛迎来“黄金时代”,腾讯QQ诞生,运营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在线推广”和“社区管理”成为很重要的工种。
自2001年开始,互联网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游兴起,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迅猛发展,百度如日中天,中国网民激增,进入“流量为王”的时代!大家纷纷争抢流量入口,跑马圈地。新浪、天涯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开始设立“运营”这一岗位。
2005年前后,由用户主导内容生产的Web 2.0时代到来,涌现出优酷、土豆、豆瓣、博客、人人网等平台,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人们开始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2005年到2009年,运营方面的主要工种是“网络推手”“事件营销”与“传播策划”等。
2009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一个关键性拐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大众提供了创业的沃土,无数人抓住机会,凭借开发APP完成了跃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大量的知名互联网平台,如微博、知乎、美团等巨头,还有无数覆盖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垂类应用。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工作体面、工资高、福利好等原因,使得互联网企业成为无数年轻人求职时最梦寐以求的归宿。“微博运营”“程序员”“产品经理”等岗位一度成为热门。
2016年前后,自媒体数量激增,“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正到来!在这个阶段,涌现出大量自媒体平台,如头条、百家、企鹅、大鱼、搜狐、简书等。当时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于是,各个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多元化内容井喷式发展。
“知识付费”“内容变现”“社群运营”“网红经济”等概念开始火热,运营自媒体账号的人越来越多,以“斜杠青年”为主。
随后,经过“自媒体大战”“千播大战”等激烈竞争,流量被瓜分,企业必须通过精细化运营来获取市场和维系用户。在互联网企业,“运营”相关的岗位分工更加明确,“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以及更多的细分工种出现。
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将所有人都卷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非互联网企业,无论是政府、事业单位还是民企,无论是大企业掌舵人还是自由职业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在互联网上宣传或营销。
在几乎所有行业,“新媒体运营”成为标准配置,“新媒体运营”下还可以细分出“直播运营”“新媒体策划”“短视频编导”“微信运营”等工种,各公司叫法不一,差异甚大。
二 挑战:非互联网行业的劣势
运营岗从互联网行业普及到所有行业,为无数职场人带来职业发展的新机遇!
然而,在非互联网行业做新媒体运营,很难!一方面,非互联网行业的新媒体运营岗往往由老员工兼任或者转岗承担,这些人缺乏专业的新媒体运营思维和方法,上手慢;另一方面,有些公司的产品可能根本不适合在新媒体上推广,想要借助这一渠道,得花一些心思、投入一些成本,强行运营,就像戴着锁链跳舞!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企业,本身就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受到各种限制,比如金融、医药等行业,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国企、央企,要考虑公司形象和社会责任等,很难“放开手脚”。
那么,有人会问:“他们招聘一些有经验的运营人员来承担这类工作不就行了吗?”
未必!很多有经验的互联网行业运营人员,进入非互联网行业后,常常会感到“水土不服”。
有一次,我在成都给某金融公司的员工上课,课间,一位同学跑过来向我诉苦:“傅老师,我以前是江小白的新媒体运营负责人,也算是经验丰富了,来到这家公司以后,这不让干,那不让干,我好郁闷啊!”
互联网行业的新媒体运营与非互联网行业的新媒体运营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3所示。
表1-3 互联网行业与非互联网行业新媒体运营工作对比

(续表)

三 突破: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在非互联网行业,往往“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运营一个新媒体账号,其难度不亚于运营一家公司,需要有创业者的素质和激情。
有一次,知名短视频导演小策(B站UP主:导演小策)和著名导演贾樟柯对谈。
贾樟柯说:“其实,你们短视频这个行业的运营者,是作者、制片人、编辑集为一体的,电影要幸运一点,我们是高度分工的,专门有人考虑流量的问题,专门有人考虑资金的问题,导演不用在意这些事情。”
确实,对于短视频导演来说,可能一个人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拍摄师、剪辑师、演员,作品创作完成以后还要负责编辑发布、账号运营、数据分析等,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如果不具备完善的思维和全面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
更扎心的是,短视频制作与发布只是新媒体运营中的一部分工作,还要结合直播、社群运营等工作,运营才能真正见效。
那么,为什么不组建一个完整的团队呢?
不好意思,这样可能失败得更快!因为你们还没有跑通整个路径,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越早固化岗位标准,越难做出成绩。
必须经历“什么都要干”的阶段,才能熬出头。
我有大量的小白学员因抓住了新媒体运营的机遇而升职加薪,或者自主创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遇到过大量的员工在抱怨和迷茫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在新媒体的世界里,不拼背景,不拼学历,拼的是坚持和才华!
如果不理解新媒体运营的目标,在复杂多变的运营工作中,很容易“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