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语
上海和杭州卫生局的设立分别在1926年和1927年。1930年代初期是公共卫生机构扩张时期,设立的机构明显主要分布在南京和上海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城市周边地区,这显示出公共卫生由城市向乡镇和农村扩张的迹象。烈性传染病的触动和西医的推广可能是重要的动力。在1945~1949年的浙北地区,除了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外,在医疗机构与设施、环境卫生与食品卫生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异。1949年之后,政府在城乡普遍推广疫苗接种,如在无锡,1949~1951年,种痘221442人,防疫注射582590人,白喉预防24486人,并开展清洁卫生运动,仅1949年就清洁垃圾139500担。[99]1951年起在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提出“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00]在浙江,1951年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和采取对疾病的防治措施,在1957年后,不少地区的群众可以不用挂蚊帐睡觉,无蝇户达到90%以上,鼠密度从1949年前的20%~30%下降到2%以下,麻雀很少看到。[101]1950年代的公共卫生扩张是1945~1949年的延续,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伟大成就之一。
[1] 李玉尚,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2] 王祖祥:《南京市卫生事务所工作概况》,《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1期,1934年。
[3] 宁远:《在孕育中的全县卫生事业建设计划》,《嘉定导报》第20期,1948年7月17日。
[4] 《浙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近代浙江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浙海关、瓯海关、杭州关贸易报告集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第55页。
[5] D.Duncax Main,“Report on the Health of Hangchow for the Year 1912,” The China Medical Journal,1913,pp.329-335.
[6] 笔者理解此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中国儿童一般不在出生后立即种痘,并不是说儿童不种痘。R.Gifford Kilborm,“Chinese Babies,” 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No.2,1901,pp.102-106。
[7] 马伯英:《以史为镜 可明兴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抗天花预防接种回顾调查》,《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第1期。
[8] 陶炽孙:《江苏无锡的天花症预防及罹患调查》,《新医药》第5卷第3期,1937年,第1~34页。
[9] 伍连德:《对于中央医院之感言》,《中华医学杂志》第3卷第4期,1917年,第1页。
[10] 林宗扬:《中央疫苗血清制造机关与传染病之预防》,《中华医学杂志》第16卷第2、3期,1930年,第111~123页。
[11] Wu Lien-teh,“Medical Progress in China Since the Republic,” 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1922,p.120.
[12] 《江湾里志》卷9《卫生》,《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上海书店,1992,第650页。
[13] “Report for Hwa Mei Hospital,Ningpo,1919,” The China Medical Journal,1920,p.674.
[14]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第88页。
[15]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9期,1934年,第1139~1140、1147页。
[16] J.Dudgeon,“Chinese Arts of Healing on Charms,” The Chinese Recorder,Vol.1,1869,pp.163-167,183-186;Vol.2,1870,pp.267-268,202-296;Vol.3,1871,pp.40-44,99-124,334;Vol.4,1872,pp.281-264.
[17] “Medical News,” The Chinese Recorder,Vol.22,1891,p.47.
[18]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 Chinese Recorder,Vol.56,1925,pp.733-741.
[19] 范行准:《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卷1,中华医史学会钧石出版基金委员会,1943,第1页。
[20]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河北分会,1982;马伯英、高晞、洪中立:《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中外医学跨文化传通》,文汇出版社,1993。
[21] 《嘉兴市中医座谈会笔录(原始记录)》,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7-4-4。
[22] 《苏州第二医防队正仪区工作报告》,苏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H67-3-10。
[23] 《常熟县人民政府呈报告》,苏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H67-3-10。
[24]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问题》,第12~13页。
[25] 《宜兴县志》卷26《卫生》,送审稿,内部油印本,1988,第4页。
[26] 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医药》,《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1991,第825页。
[27] 《嘉定疁东志》,1948,第33页。
[28] “The Present Situation:New Medicine in China,” The Chinese Recorder,Vol.68,1937,p.323.
[29] “Medical Practice in China,” The Chinese Recorder,Vol.67,1936,pp.473-480.
[30] 金宝善:《三十年来中国公共卫生之回顾与前瞻》,《中华医学杂志》第32卷第1期,1946年,第1~9页。
[31] 中央卫生实验院妇婴卫生组编《妇婴卫生纲要》,编者印行,1948,第6~17页。
[32] 褚应章:《杭州市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6期,1934年,第1085~1093页。
[33] 《淞沪商埠卫生局之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第12卷第5期,1926年,第553页。
[34] 李廷安:《上海市卫生局工作之概况》,《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1期,1934年。
[35]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9期,1934年,第1153页。
[36] 王祖祥:《南京市卫生事务所工作概况》,《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1期,1934年。
[37]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9期,1934年,第1159页。
[38]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9期,1934年,第1160、1169页。
[39]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9期,1934年,第1190页。
[40] 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第20卷第9期,1934年,第1190~1192页。
[41] 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清道》,第820页。
[42] 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概述》,第819页。
[43] 王完白:《常州卫生会纪要》,《中华医学杂志》第13卷第4期,1927年,第275~286页。
[44] 民国《东张志·市镇·卫生志》,第162页。
[45] 《斜塘镇志》编纂委员会编《斜塘镇志》,方志出版社,2001,第332页。
[46] 《〈新黎里〉载黎里市民公社社长报告一年来办社经过及今后希望(摘要)》,吴江县档案馆编《吴江市民公社报刊资料选辑》,编者印行,1985,第48~49页。
[47] 《〈新震泽〉载震泽市民公社宣言书》,吴江县档案馆编《吴江市民公社报刊资料选辑》,第7~8页。
[48] 陈明光主编《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第606页。
[49]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2-2-90。
[50]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3-170。
[51]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3-170。
[52] 何国祥编《县各级组织地方自治参考资料》,出版单位不详,1941,第252~260页。
[53] 《新塍镇志》编纂委员会编《新塍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第210页。
[54]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2-105。
[55]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2-357。
[56]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2-357。
[57] 《新塍镇志》编纂委员会《新塍镇志》,第212页。
[58] 《嘉兴地方建设协会县政建设考察团报告书及附录》,《嘉兴民国时报》专辑,1937,第37页。
[59]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3-170。
[60]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3-170。
[61]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4-2-357。
[62] 《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第1694页。
[63] 嘉兴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2-2-357。
[64] 《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志》,第1675页。
[65] 《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志》,第1702页。
[66] 钱信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血吸虫病地图集》,中国地图学社,1987,第88页。
[67] 《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乌镇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第446页。
[68]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6。
[69] 该议案内容为:“(一)普遍预防注射;(二)卫生宣传;(三)调查登记疫情;(四)调查登记疫情报导应如何案?决议:由警局、各学校、住户,如有传染病发现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机关,以便防救;(五)清洁检查应如何规划案?决议:分住户、商店、机关、公共场所四种:1.住民由区署转饬镇公所保甲长办理,2.商店由商会办理,3.机关由各机关自行办理,4.公共场所由警局转饬,5.另行定期举行挨户总检查;(六)如疫病蔓延时交通应如何受制案?决议:必要时拟采取适当办理执行之;(七)环境卫生应如何实施案?决议:关于公私厕所由警局登记调查,如认为有碍卫生者取缔之,垃圾处理由警局通饬保甲长切实□□□,清洁由警局晓示居民,勿得任意倾倒什物;(八)防疫经费应如何筹措案?决议:拟邀请本城各票友会串,举行义演三天,将取得额余金额拨充之;(九)关于义演未开始前是项经费应如何筹垫案?决议:在义演未开始前,临时向县府于人民捐献项下暂行拨垫,俟义演完毕筹得后,即行缴还之。”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6。
[70] 《练市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练市镇志》,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2,第363页。
[71] 《湖州市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州市卫生志》,第282页。
[72]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6。
[73]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3-62。
[74]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3-62。
[75]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40。
[76]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40。
[77]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40。
[78]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6。
[79] 《练市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练市镇志》,第362页。
[80] 《南浔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浔镇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第276页。
[81] 湖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10-1-6。
[82] 《硖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硖石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第21页。
[83] 《海宁民报》1947年2月15日。
[84] 《硖石镇志》编纂委员会《硖石镇志》,第158页。
[85]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86]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87] 《海宁民报》1947年10月13日。
[88]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89]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90]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91]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92]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93] 如一份公函称:“县清洁运动委员会推行硖石镇清洁运动会于前日开会,对于扫除地段,业经决定,兹将志于后。本月份大扫除应如何推行案?决议:定本月廿九日上午八时起至下午三时,举行全镇清洁大扫除一天,雨顺延。”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94] 1947年1月31日的《海宁民报》报道:“旧历岁属年头,硖镇街头街尾,垃圾到处堆积。据局负责人谈称:硖镇清道夫,原仅十名,而市区幅员辽阔,本有难于遍周之苦,且待遇菲薄,每人按月仅每米一斗,薪金一万五千元,际此生活程度激越上腾,苟不别谋副业,实难以维持生计。”
[95] 这种情况在中国似乎是一种普遍的情况,在1946年之后的台湾亦是如此。参见陈淑芬《战后之疫:台湾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建制(1945~1954)》,稻乡出版社,2000,第66~75页。
[96] 《海宁民报》1946年9月30日。
[97] 海宁市档案馆藏,档案号:M2-2-98。
[98] 《海宁民报》1947年7月1日。
[99] 《本局关于医疗卫生防疫统计年报》,无锡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42-1-11。
[100] 《卫生运动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中华医学杂志》1955年第1期,第4~5页。
[101] 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主要经验》,《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