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未壮,壮即为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没到时候啊~

被吕太后如此直言不讳的训斥,尤其还是当着太子刘恭的面,吕释之、吕媭兄妹二人,脸上当即就有些挂不住了。

吕媭似是聪明些——几乎是吕太后话音刚落,便出身上前,对刘恭拱手一礼。

“一叶障目之下,竟险些误了太后。”

“幸得殿下提点,感激不尽。”

而后,又正身望向吕太后,思虑再三,终还是走上前去,讨好似的为吕太后揉起肩臂。

“阿姊息怒。”

“媭,再也不敢了……”

见妹妹认错态度如此端正,吕太后胸中怒火也散了大半。

却仍冷着脸,斜望向仍站在原地,皱眉沉思的建成侯吕释之。

“兄长呢?”

“可还要劝朕,许樊哙以诸侯礼——乃至天子礼下葬?!”

终归是吕太后的兄长,而非晚辈。

吕释之最终,只一脸惆怅的拱手行礼,而后便一言不发的回过身,默默朝着殿外走去。

望着兄长离去时的背影,吕太后才刚压下去的怒火,当即便有了死灰复燃的征兆。

便见吕太后满是疲惫的将脑袋一歪,单手揉捏起两侧太阳穴,又轻抬了抬另一只手,将妹妹吕媭也给遣退。

直到殿内,只剩下侧躺在御榻上的自己,和躬身立于一旁的孙儿刘恭,吕太后难掩疲惫的沙哑声线,才于殿内再度响起。

“太子怎么看?”

似是对吕太后发问早有准备,刘恭几乎是不做任何思考,脱口便答:“侯夫人,向来都是拎得清的。”

“舞阳武侯能寿终正寝,侯夫人当已是满足了。”

“却不知建成侯,究竟是如何说服侯夫人,走的这一趟长乐?”

话音未落,便闻吕太后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良久,方悠悠开口道:“朕这个兄长啊~”

“打自长兄:周吕令武侯战殁,兄长,便总是憋着一股劲。”

“没有周吕侯的命,偏又得了周吕侯的病……”

“——今日这般,哪是在为樊哙讨哀荣?”

“分明就是在探朕的口风,好为已故周吕令武侯,谋个追尊为王的机会。”

“开了这个口子、有了追尊死人为王的先例,往后,自便也有了给活人封王的可能……”

吕太后此言一出,刘恭心中,当即卷起一阵惊涛骇浪。

——遍封诸吕!

在原本的历史上,吕太后先是将太祖刘邦的子嗣挨个点杀,将关东多半诸侯封国都空了出来。

而后,便以‘宗室人丁不盛’为由,遍封诸吕外戚为王、侯。

刘恭一直都以为,这一切,都是吕太后一手推动。

只是从眼前的情况来看……

“皇祖母,不愿为吕氏裂土?”

裂土,指的是从版图割裂出一部分,算是封王的委婉说法。

却见吕太后闻言,只愈发疲惫的摇了摇头,更一阵止不住的唉声叹气。

“没到时候啊~”

“——世间的很多事,并非本身就是对的,或错的。”

“时机对了,原本错的事,也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反之,时机不对,原本对的事,也必然会引发不好的后果。”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为先呐……”

一听这话,刘恭心下当即了然。

——吕太后,显然并不排斥为吕氏封王,甚至是本身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在吕太后看来,眼下,还没到合适的时候。

念及此,刘恭思虑再三,终还是决定不在这个话题上深究。

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敏感了。

话题进展稍有偏差,便有极大概率会让刘恭,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不料刘恭这边,刚打定主意不继续聊封王之事,吕太后便好似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竟主动说起了此事。

只是终归是汉家的开国皇后,遍观青史都数一数二的政治人物。

即便要提,吕太后也并未单刀直入。

“当年,樊哙被太祖皇帝治了死罪,却被陈平、周勃二人保下,并最终为朕所赦免。”

“此事在太子看来,谁对,谁错?”

听到祖母又给自己出了题,刘恭也是愈发熟练的低下头,沉吟措辞片刻,不紧不慢的思考了一番。

组织好语言,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才斟酌着开了口。

“据孙儿所知,太祖高皇帝当年,之所以会治舞阳侯樊哙死罪,是因为左右宵小谗言蛊惑。”

“小人的谗言,让太祖高皇帝误以为,樊哙会在高皇帝驾崩后,率军诛杀戚夫人、赵隐王。”

“为了阻止樊哙这么做,高皇帝才让陈平、周勃二人前去斩杀樊哙。”

“——而樊哙本身并无此意,自然无罪,且不该死。”

“皇祖母赦免樊哙,不过是让事情,回到了正确的方向。”

“至于陈平、周勃二人——得到太祖高皇帝‘速斩樊哙’的指令,却并没有这么做,似乎有些不忠的嫌疑。”

“但实际上,这二人之所以不速斩樊哙,而是将樊哙活着带回长安,恰恰是此二人忠于皇祖母的体现。”

“因为舞阳侯樊哙,是皇祖母同胞女弟的丈夫,更是对皇祖母言听计从的忠臣。”

“——太祖皇帝是君,皇祖母,也同样是君。”

“故而当年之事,此二人所作所为,算不得有‘不忠’之处。”

如是一番细致入微的剖析,刘恭也算是将自己的看法,摆在了吕太后的面前。

——都没错。

太祖皇帝没错,祖母您也没错,陈平、周勃,也同样没错。

只是片刻后,刘恭又似心里有些别扭般,讪笑着补充道:“有一句话,孙儿却也实在不吐不快。”

“——像陈平、周勃这样的臣子,孙儿是万万不会,也不敢信重的。”

“许是孙儿疑心重吧。”

“也不知为何——对这二人,孙儿总是提不起半点信任。”

至此,刘恭答题结束。

一字不落的停下来,吕太后原本翻涌的满腔怒火,也早已被一阵由衷欣慰所取代。

“无妨~”

“为君者,有疑心是好事。”

“总好过皇帝那般,任凭谁人信口雌黄,都尽听尽信,半点不疑。”

“稍注意着些,莫至过犹不及、草木皆兵的地步便可。”

语调轻松的说着,吕太后也终是面色回暖。

端起茶碗,轻吹着浮在茶面的碎茶叶,嘴上,却是故作不经意般道:“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非功勿侯,非刘勿王。”

“太子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