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Tuwğanda düniye esigin ašadï öleng,[1]

出生时诗歌替你打开世界的大门,

Ölengmen jer qoynïna kirer deneng.

你的躯体又随着诗歌被埋进坟茔。

Düniyede bar qïzïğïng ölengmenen,

世上的所有娱乐与诗歌很难分开,

Qarasangšï bos qaqpay eleng-seleng.

你不要左顾右盼,赶快去欣赏聆听。

——阿拜·库南拜[2]

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举凡生活中衣、食、住、行、育和乐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其间思想、行为、礼仪和活动的记录与形成,都属于民俗学探讨的范畴。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不但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主要的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些最终都促使民俗学形成。

民俗学一词来源于英语的Folklore,本意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The Lore of Folk)。最早提出民俗学并倡议研究这门学问的是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古物学家W. J. 汤姆斯。这是一门通过对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的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图1-1 本书作者在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纳吉·格雷戈里交流民俗学方面的问题
(北京,2012年11月)

民俗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范围也已经涉及人类文化的广泛领域。它既研究民间的精神生活,也研究民间的物质生活;既研究经济发达民族的时髦生活与高雅文化,也研究经济欠发达民族的朴素生活与草根文化。现在,民俗学已经是研究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拥有以下一些概念的要素:一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二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三是有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四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五是反复出现的深层的文化事象。根据以上概念要素可以将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以民间传统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和消费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民俗(也称物质民俗);二是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习俗惯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民俗,其中社会往来、社会组织、社会礼仪等方面的习俗是重点,现代都市社会民俗也在此列;三是以传统的迷信和俗信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的信仰民俗(也称精神民俗);四是以包括民间口头文艺和竞技活动在内的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习俗为主要内容的游艺民俗(也称语言民俗)。[3]可见,民俗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和乐。而本书探讨研究的只是在人生的几个主要阶段举行的礼仪中所演唱的歌。

“人生礼仪又称个人生活礼仪,学术界称‘通过礼仪’。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历几个生活阶段,人的社会属性就是通过这些重要阶段来不断确立的。进入各个阶段时,总有一些特定的礼仪作为标志,以便获得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承认。”[4]

图1-2 本书作者在与埃及学者交流习俗歌方面的问题
(努尔苏丹,2018年9月)

人生礼仪主要包括诞生、成年、婚姻和丧葬等礼仪。人生不同阶段的礼仪有一般性的,也有十分奇异的,这些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人生礼仪民俗,相同的人生礼仪民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生礼仪习俗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也是本民族心理状态的折射。它往往与其形成历史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仪式中所包含的社会特征与信仰特征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样的民俗结构。

哈萨克族在出生、婚嫁和丧葬这三个人生重要阶段要举行仪式,另外还有按照传统习俗给男孩举行的割礼仪式(女孩举行戴耳环礼)。正如哈萨克族著名诗人阿拜·库南拜所言:“出生时诗歌替你打开世界的大门,你的躯体又随着诗歌被埋进坟茔。”婴儿诞生,亲戚挚友要前来用诗歌道喜;男女成婚,亲朋好友要前来以诗歌祝贺;亲人亡故,生前亲友要前来借诗歌表达内心的忧伤和寄托哀思。在这些人生的重要阶段举行的礼仪都离不开歌声。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在哈萨克族的古老英雄史诗和爱情叙事诗中就出现了反映哈萨克族传统习俗的诗段。如在史诗《阿勒帕米斯》中,装扮成乞丐的阿勒帕米斯与巴旦木沙的对唱,巴旦木沙与玛佩娅唱的加尔-加尔歌及阿勒帕米斯唱的巴克思歌等;再如在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中女主人公芭艳苏露出嫁时唱的惜别歌,塔瓦萨尔唱的加尔-加尔歌。习俗歌孕育在哈萨克族日常生活之中,蕴藏在风俗习惯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仅从习俗上讲,属于社会民俗;要是从其娱乐性来说,它又可以算作游艺民俗。它的特点是篇幅小、数量多,拥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不论是英雄史诗还是爱情叙事诗,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模式,一般是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来演述,距离平民百姓的生活比较远;而习俗歌不仅专业的民间艺人会唱,普通民众也会唱,与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哪一位哈萨克人不会唱几句习俗歌?哪一项民事活动能离开习俗歌?可是,要是问到哈萨克族的习俗歌有多少种,以及具有哪些社会功能时,很难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越是熟悉的民俗现象,越是容易被忽视。习俗歌就在身边,可是至今也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问世。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抓住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朴素性这一特点,厘清其类型,阐述其功能,填补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研究的空白。

图1-3 本书作者在俄罗斯联邦哈卡斯共和国南部山区搜集哈卡斯族的人生礼仪习俗歌
(阿巴坎,2014年9月)

图1-4 本书作者在俄罗斯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铁列克里-麦克泰普区搜集诺盖族的人生礼仪习俗歌
(达吉斯坦,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