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准备
翌日。
泰武皇帝在武英殿召见内阁重臣。
“我大明两京十三省,然北京、山东、山西一京两省尚被建奴窃据,搞什么剃发易服,妄图以夷代夏,今朕已御极,自然不能再放任建奴肆虐,诸卿何以教朕?”
在知道本世界是遮天后,朱存梧有想过放弃江山社稷去修道,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掐灭了。不说【诸天帝王论道群】是他最大的底牌,放弃皇位说不准会被踢出群。便是他自己,也舍不得放弃主宰天下的权力。
如此,就只能好好打理大明,打造一个气运皇朝了。
“陛下,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臣以为当以徐州为主,沿着运河逐步推进,如此一来输送辎重也方便些;其次洛阳为辅,牵扯建奴北直隶的兵力。”
黄国公朱谊源官拜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又是皇帝的堂叔,身份显赫,自然是他最先开口。
“陛下,臣以为还可让陈王从榆林出兵大同,进一步牵制建奴兵力。”
蓝田侯、武英殿大学士朱谊淮不甘落后,抢在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王应熊之前开口。
王应熊无奈,与文华殿大学士陈士奇相视苦笑附议。
王应熊和陈士奇在崇祯十七年剿灭张献忠后投靠当今,拜为王府左右长史,昨日登基大典,二人皆封侯入阁。
如今内阁只有四人,两个宗室、两个文臣,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暂时空缺。
皇帝不顾天下非议让宗室入阁,在大明朝可谓是开先河了,其打压文臣的心思昭然若揭。
“既然卿等已有章法,那就按此执行吧。”皇帝对内阁的矛盾视若无睹,或者说是喜闻乐见。
要是朝廷重臣一团和气,他反而睡不着了。前明中后期,宪宗、孝宗、武宗、僖宗四帝死的不明不白,世宗数次遇险,里面都少不了文官集团的影子,他可不想步入后尘。
洪武朝三大柱石,宗室藩王、淮西勋贵和文官三足鼎立,太祖皇帝才能得心应手地掀起“四大案”,废除丞相制度。
靖难后,宗室逐渐就废了,新的靖难勋贵在土木堡之变后也废了,剩下的文官做大,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文官集团,宗室武将任由其肆意欺凌。
前明中后期,正德、天启不甘受制于人,可宗室勋贵扶不起,外戚又不靠谱,也只能任用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结果身死成谜,不可避免地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泰武皇帝可不会再放任文官集团继续放肆,又膈应宦官,所以扶持宗室勋贵和文官集团打擂台,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昨日登基大典封赏功臣,总共才封了三个国公、十七个侯爵,其中宗室就有十五人,剩下的五个中还有一个是外戚,即皇帝的表弟兼小舅子叶道真。
泰武皇帝任人唯亲显而易见。
而且在了解本世界是遮天后,泰武皇帝更是打定主意要加大扶持宗室,日后修行资源也优先供应宗室。玄幻世界,到底是自己人用的才放心。
“传旨,着令西宁王督师北伐,节制淮北诸军,京营第三镇、第五镇也归其统帅;洛阳赵国公领第四镇为偏师,进取河北,牵制北直隶;陈王率第二镇兵进大同、威胁宣府。”
西宁郡王朱谊溪是皇帝的亲叔叔,皇帝父母早逝,对朱存梧兄弟三人多有护持,皇帝入汉中后领兵坚守散关三载,攻破南京后镇守徐州,劳苦功高。这次皇帝让其领兵,也是想让其借着收复北京之功,晋为亲王。
陈王朱存李是皇帝的胞弟,行二,一直统帅亲兵营侍卫左右,收复陕西后镇守西安老家。
而镇守洛阳的赵国公朱存榛是皇帝的从兄弟。
想了想,皇帝又开口补充,“令徐国公率第三镇乘长江水师战船,自登莱登陆,袭扰山东。”
泰武皇帝不是没想过在天津登陆,直扑北京,或者是从锦州登陆抄了建奴老巢,但是考虑到长江水师皆是内陆江船,能沿海去登莱已是不易,只能作罢。
这下王应熊不淡定了,赶忙劝谏,“陛下不可啊,第三镇若是出动,守卫南京的只剩第一镇,如今浙东鲁王、福建唐王、江西益王、广西靖江王皆僭越监国,朝廷虽已下旨令其撤销监国入京面圣,但依旧不可不防啊,万一……”
其余三人也跟着劝谏,打建奴虽然重要,但是自家人也不能不防。
“无妨,第一镇皆是百战精锐,岂是那些土鸡瓦狗可比,若是不服从朝廷安排,遣一劲旅便可扫平。”
对于这几个监国,皇帝并不在意,历史上被建奴一扫而灭,能掀起什么风浪?
几人见皇帝坚持己见,便不再劝。
想想也是,建武朝京营六镇二十万精锐,闯贼西贼建奴哪个不是手下败将,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碰瓷的。
当今在击败张献忠后,就开始收拢降军整编军队。
以什伍为基础,三什一队,设队长,正九品;三队一屯,设屯长,正八品;三屯一营,设营正,正七品;三营一团,设游击,正六品;三团一旅,设参将,正五品;三旅一卫,设指挥使,正四品;三卫一镇,设总兵,正三品。
如今京营六镇二十万正卒,都是经过烽火淬炼,其他地方守备、武警、屯田营、工兵营数十万,说句大军百万也不为过。
不过屯田营、工兵营战力了了,只能充数。
盖因泰武皇帝体恤百姓,见不得闲人,将治下的地痞流氓统统抓起来,充入工兵营,只管饭吃,没有粮饷,平时运送辎重、修缮城池道路,譬如宋之厢军,十分好用,但是让他们打仗就难为人了。
·········
待内阁诸臣退下,皇帝又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伏羌侯朱辅焱。
朱辅焱是徐国公朱辅炎的弟弟,俩人乃是皇考朱谊鸿庶兄朱谊洚之孙,即皇帝的堂侄。
备受皇帝信任。
“臣,锦衣卫指挥使朱辅焱,参见陛下!”
不久后,朱辅焱奉召觐见,虎背熊腰,一身飞鱼服威风凛凛。
“起来吧,你我叔侄不必如此多礼!”皇帝淡淡地开口。
“礼不可废。”
朱辅焱偷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见其神色自然,才恭敬地站起身。
虽然是侄子,但他比皇帝还要大两岁,向来机警,加上执掌锦衣卫,身份敏感,因此平日里谨小慎微。
“此次找你来,是想让你挑选宗室中的适龄孩童,要求聪明伶俐,根骨上佳,充为太子伴读,人数暂且定在三百。”
朱辅焱心中一凛,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范围只在咱们秦藩,还是整个宗室?”
皇帝想了想才开口,道,“以秦藩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