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章 ,《一周小结》
对《华夏近代区域经济史》编著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姜荣并没有参与。
姜荣也不能参与太多,他的参与,会影响各种力量的对抗,从而产生偏移的。
不动,等待着时代自己动,然后自己去引领潮头就好。
周末,姜荣转着笔,闷在家里写着《一周小结》,准备周一的组会。
自从周炎宇院士正式收了姜荣做弟子后,张敏学教授就彻底松了一口气。
对姜荣的管教,他已经有心无力了。
现在好了,有周炎宇院士管教姜荣了。
所以姜荣已经不用去张敏学教授那里开组会了,但他还需要去周炎宇院士那开组会。
而且还是一对一,独宠的组会。
可那周炎宇院士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姜荣却很忙啊。
姜荣正在书房里憋着写《一周小结》呢,“姜荣产业理论项目”群里,燕京大学历史系的何冬荣教授@了一下姜荣,发来了消息:
【姜总,计划周一开《华夏近代区域经济史分析》开题会议,您的时间是否合适。】
“姜荣产业理论项目”的二阶段项目——“近代史分析”,已经接近尾声了,经济研究中心的研讨会后,也确立了编撰委员会名单。
所以,现在大家开始要着手把这些来自各个区域、各个省份的“区域经济史分析”,汇总成一本国家经济史著作——《华夏近代区域经济史分析》。
这本区域经济史著作也是“姜荣产业理论项目”收尾之作。
通过对武大整理数学的分析,姜荣要写一篇《序》。
姜荣的《序》没有太多废话,而是一篇披着“经济学”外衣的“数学论文”——《经济史分析方法——姜荣多元化产业模型》。
这篇论文,第一次以数学的语言,抛出了姜荣的观点。
不过对以后学历史的同学来说,在读这本《华夏近代史分析》著作的时候,直接就会被劝退。
可这本书是汇集了全国的智慧啊,不读这本书,还学什么历史啊?
但现在,这本书又被姜荣以一篇纯数学论文开头。
姜荣觉得,以后历史专业的同学,肯定会骂他的。
想想姜荣就觉得开心。
看了看群里何冬荣教授发来的询问信息,姜荣想了想,编辑文字发出:
【周一下午开会。】
想着周一的会议,姜荣的心思有点不在那《一周小结》上了。
可是周一组会又必须要交,所以姜荣灵机一动,找deepseek写了一篇《一周小结》。
这个“deepseek”,姜荣已经调教很久了呢。
“别说,写得还真不错呢!”
看着“deepseek”写出的文藻华丽、内容丰富的《一周小结》,姜荣满意地点点头。
扔下了《一周小结》,姜荣开始准备周一的开题会议了。
但即使扔下了《一周小结》,姜荣面对这周一的开题会议,也没太多头绪。
刚开始,姜荣是坐在书房里写《一周小结》的,虽然《一周小结》挺麻烦,但姜荣也有思路,能写下去。
而现在,当扔下了《一周小结》,开始准备周一的开题会议了,姜荣啥思路也没有了。
扔下了笔,姜荣打开了电脑,打开了写网文的“作家助手”。
前几天,姜荣的系统储能满了1000%,姜荣再次获得了一本来自另一个位面世界书籍的【特殊奖励】。
这本书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一本小说。
姜荣把这本小说的社会背景做了更换,披了个马甲,把小说发到了小说网站上。
而现实给了姜荣狠狠一击:他一点都不适合写网文,写出来的东西一坨屎,根本就没人看。
写了几百字的小说后,姜荣关掉了“作家助手”,开始写一篇文学论文——《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创造》。
姜荣觉得,不同时代下的文学作品是对不同时代的反应。
而现在,随着“荣滨模式”拉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文学创造也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姜荣着手写这篇文学论文了。
“这不错!”看着写完的论文,姜荣自己称赞了自己一句。
姜荣不适合写网文,但挺适合写论文的。
即使姜荣没有任何文学学术方面的素养,也没有文学老师,甚至都没有读过几篇文学学术论文。
但姜荣只用一下午,就搞出了一篇文学论文。
当然,姜荣这篇文学论文中,也多了几个数学模型。
“论文投哪呢?”
浏览一下电脑屏幕上大几千字的论文,姜荣开始思考论文投哪了。
传统的文学学术期刊,姜荣没投过,他也不打算投,想了想,要不直接投到网文平台呗,反正他这篇论文也是根据网文写的。
说干就干,没有审核,也不用怕拒稿,姜荣很顺利地把他的论文发到了起点的“短篇”栏目里。
当然,在发论文之前,姜荣把他烂尾的小说删得一干二净。
他可不想被人扒出马甲来。
弄完这篇论文后,天已经黑了,看了一眼窗外的黑天,姜荣有点懊悔地感叹了一句:“又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
在姜荣眼中,写这篇论文真的是浪费时间。
之前写网文,好歹还能算是放松一下,这写论文,他可要思考。
伸了一个懒腰后,姜荣起身,出去吃饭去了。
......
写网文,这真的是属于“天命之子”的行业,但写网文,就算写得一坨屎,在庞大的流量下,也总有人会看的。
所以即使姜荣的网文写得一坨屎,也有人看,章明悟就是一个追读者。
姜荣网文写得很严肃,关键是更新断断续续的。
甚至有的时候,憋了好几天,更新的章节就只有几百字。
章明悟觉得,就这作者能出头才怪。
不过章明悟对这本小说追读得很上头。
因为这小说的作者设定了一个很新颖、很宏大的世界观和小说背景。
说是在写小说,不如说是小说的作者在虚构另一个位面世界。
小说的情节枯燥无味,但小说的作者很厉害,他真的合情合理的设定了一个社会背景。
章明悟甚至有一种错觉,觉得这小说的作者可能是那燕京大学的大神姜荣。
因为章明悟总觉得,这种小说里的社会背景,跟姜荣经济学展现出来的一种“新解释”、“新指导”很匹配。
就算这作者不是姜荣,也一定是一位对“姜荣产业理论”有深刻研究的“大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