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长度
1.HR要拉长时间维度去做事情
人力资源管理者做一件事情,如果用不同的时间维度去考虑,得出的决策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件工作,你只考虑做三个月、六个月,或考虑做三到五年,或做十到十五年,又或者做二三十年……当你拉长时间维度去思考,并用这个标准来决定一件事情做不做、怎么做的时候,你将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收获。也许你会发现,那些你只考虑做一两个月,或者三五个月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相反,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做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必要的,那么,这件事情很可能对组织来说就是很有价值的。
企业建设人才工程,应该秉持长期主义,要把“大颗粒”的事情,拉长时间周期去做。以华为举例,它持续数十年招聘顶尖院校优秀毕业生,把批量研发人员调配到销售与服务部门,每年销售收入10%以上投入研发等,都是这种认准了就长期投入的做法。
2.企业家要有打造百年企业的雄心
我们考虑组织的问题,一定要拉长时间的维度:你的组织能够存在多长时间,或者你想它存在多长时间,你就会对人才问题考虑多长的周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阿里说做102年的企业,就是出于这份雄心。
目前很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都有短期用人的特点。有些企业家是“草莽”出身,不了解人才管理的底层规律,容易受个人主观情绪、用人偏好左右。而职业经理人源于其职业发展的特点,通常是在一家企业做阶段性停留,一个企业或职位,可能只是他职业发展旅程中的一站,所以他可能会盯着短期利益,看待人才的目光也自然变得短浅了。
着眼长远,着手眼前。“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
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创立的企业能够基业长青,获得持续的增长与盈利,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但在管理层面,企业家却很少思考,什么能够支撑企业的经营长青。
3.HR长期主义是企业管理的底座
企业的永续经营需要管理上的长期主义,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主义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我们在人的问题上,在管理底座的打造上,部分人缺少耐心,凸显功利主义、短期主义。很多时候,企业的所作所为是在挖企业经营的底座与根基,企业却不自知,结果就是,企业家、管理者不断给自己“挖坑”。
人力资源长期主义要求企业在人的投入上有超长期的耐心。企业在看到一些问题,并想要“短平快”解决时,一定要想一想:这是局部最优解,还是全局最优解?我们要谋求全局最优解。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仅仅从今天、这个星期、这个月甚至今年要不要做这件事情的角度去考虑,而应该尽量拉长时间周期,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维度去思考我们要不要做这件事情。以更长的周期来思考做不做、如何做,是形成人力资源长期主义思维,走上长期主义之路的关键。
比如企业要做校园招聘,如果只是从今年的视角来看,可能是由于业务部门人手不足、某些项目需要发挥应届生的创意、社会招聘的人才成本偏高等。但是,如果从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到了明年,企业的人手不短缺、项目已结束、人工成本不成问题了,企业还会做校园招聘吗?
所以,当我们从更长期的视角去考虑校园招聘工作,比如企业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的长期发展去思考,可能就会想到,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人才梯队建设、组织活力激发、雇主品牌建设等,这些维度的思考都是关乎企业未来的。从这些角度去考虑校园招聘工作,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如果我们经常以十年为维度来决定做哪些事情,那我们做的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关乎长远、影响长远,有利于长远能力打造,有利于组织基座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价值就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