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尔比诺学艺
1483年4月6日,这一天是耶稣受难日,也是拉斐尔·桑提出生的日子,他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小城市乌尔比诺。他的母亲是玛吉亚·迪·巴蒂斯塔·迪·尼吉拉·席亚拉,他的父亲乔凡尼·桑提·迪·彼得洛是早期意大利著名艺术赞助人费德里科·达·蒙特费尔特罗公爵手下的一名画家兼诗人。受到父亲的感染,拉斐尔从年幼时期就对绘画十分感兴趣。
1482年公爵过世,他的儿子圭杜巴尔多继承了贵族头衔,乔凡尼·桑提继续他的宫廷画师生活,直至1494年去世。据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乔尔乔·瓦萨里的描述,拉斐尔的父亲并非杰出的画家,但是他有着“不错的品位”。乔凡尼·桑提在那个时代既称不上是天才,也算不上是大师,他作画、写诗都是为了谋生,尽管没有太多生意头脑,但他还是将作坊经营得有声有色,拿到过重大订单。他的画作的构图充满了整个空间,就像是忍不住要把所有空的地方填满,害怕留下空白一样。
瓦萨里还声称拉斐尔很早就在其父亲的作坊中帮忙了,虽然瓦萨里对拉斐尔生活的这种片段式描述使得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拉斐尔良好的美术基础无疑是在其父亲的作坊中打下的。从拉斐尔的第一份订单中可以看出,他初步的绘画技法应该学自他的父亲。此外,1500年的祭坛画中显示出他还有一位同事——伊万格力斯塔·皮安·梅勒迪,此人在1483年时在乔凡尼·桑提的作坊中做助手,他还是乔凡尼·桑提遗嘱宣读时的见证人。
《真正的十字架的传说》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1452~1466年
实际尺寸:356cm×747cm
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博纳科西·孔蒂蒂画廊
乔凡尼·桑提英年早逝,彼时的拉斐尔年仅11岁,在其父亲去世后,没有清晰的记载证明拉斐尔在何处接受进一步的训练。不过据瓦萨里的描述,乔凡尼·桑提生前曾将他的天才儿子送到彼得罗·佩鲁吉诺的作坊做学徒。但是根据记载,拉斐尔直到1499年才离开乌尔比诺,而这段时间佩鲁吉诺正在佩鲁贾经营一间作坊。1500年,17岁的拉斐尔已不再是一名助手,而是被称为“知名画师”了。1500年他所绘制的祭坛画是来自离乌尔比诺不远的卡斯泰洛城的圣阿戈斯蒂诺教堂的订单,是为安德烈·巴隆奇礼拜堂创作的,因此该画叫作《巴隆奇祭坛画》,其落款日期为1500年12月10日。直到1502年3月以后,拉斐尔的作品,如藏于伦敦的《耶稣受难》,才明确显示出与佩鲁吉诺的关联。因此,有理由推断拉斐尔与佩鲁吉诺的联系发生在1500年之后。拉斐尔很可能不是真的在佩鲁贾当学徒,只是时不时去佩鲁吉诺的作坊,间或在父亲的作坊帮忙,一直到父亲离世,他继承作坊,和其他几个画家一起工作。
比起父亲的沉重风格,拉斐尔的风格源于一种更明亮的绘画,比如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画。他才是拉斐尔的第一位老师,而不是佩鲁吉诺,佩鲁吉诺也曾是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弟子。拉斐尔学习了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几何对称和透视法,以及一种对神性空间的创造。这种空间不同于人世的、实在的空间,在《鞭笞基督》等作品中都有体现,这些作品无疑影响了拉斐尔初出茅庐时的创作。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对拉斐尔影响至深,对他的艺术风格和构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斐尔画作中的光线和气息更接近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作品,而非佩鲁吉诺的。
拉斐尔早期就有很多作品,但相较而言,《巴隆奇祭坛画》更为人们所熟悉,也是其记录在案的作品之一。除了安德烈·巴隆奇礼拜堂的订单外,一份时间为1501年12月13日的付款记录也被保留下来,证实了该作品确为拉斐尔创作。这幅祭坛画是给托伦蒂诺的尼古拉斯的献礼,尼古拉斯是13世纪奥古斯丁教团的修士,1446年被封为圣徒,他获得了信徒们狂热的崇拜,尤其是在1500年前后的卡斯泰洛城。这幅祭坛画在1789年的地震中严重受损,从1849年开始,幸存的部分被置于各种保护之下。
幸运的是,受损的祭坛画中还留下了两个天使的形象,通过这两个天使形象可以看出,此时的拉斐尔已经完全掌握了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的能力。1981年,法国卢浮宫馆长购得了其中一个天使的画作,并公布了这幅画作的来源。这幅《天使》生动至极,天使的头部用力,充满感情地望向上方,这些特征都证明了它是拉斐尔早期的作品。同时,按照透视法,天使向里倾斜的头会短一点,它的眼珠微微凸出,头发在身后飘起,嘴唇微张。
《天使》

巴隆奇礼拜堂局部
1500~1501年
实际尺寸:57cm×36cm
现藏于:法国巴黎 卢浮宫
《天使》

巴隆奇礼拜堂局部
1500~1501年
实际尺寸:31cm×27cm
现藏于:意大利布雷西亚 马尔蒂内尼奥美术馆
而被收藏于布雷西亚马尔蒂内尼奥美术馆的《天使》看上去则柔和多了。这类形象一般会用柔光和阴影塑造,使天使形象看起来自然柔和。但两幅《天使》的不同应该是拉斐尔特意为之,他明显是为了强调两个天使的区别。对翁布里亚画派而言,这种在视觉上表现人物细微心理差别的能力是相当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