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谋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袁绍:没有清晰的战略,就是一场灾难

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商业竞争,都需要有清晰的战略。战略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局势的发展进行判断,需要的是大见识、大魄力。有了合理的战略布局,才能处处高人一筹,时时占得先机。

世间的事物发展通常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想制定正确的战略,就必须拥有找到规律的能力。战略要求我们认清当前的形势,预判事情未来的走向,同时结合自身的条件,做出正确的决策。

拥有清晰的战略视野,并且能够坚定执行的人,永远是少数的。很多人碰巧遇到了时代的风口,获取了丰厚的资本,但是对于接下来的战略却没有清晰的认知,于是逐渐变得不思进取,又或者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不够,战略制定错误,最终将企业带向深渊。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曾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世界上永远不缺机会,但是很多机会未必适合你。能带领事业走向成功的,首先得是一个战略大师,而不能仅仅是一个战术大师。战略的意义,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把机会牢牢抓在手里。过分关注战术和执行,却忽略了战略层面,是很多人的通病。忙于处理市场面对的各种问题,忙于降本增效,像一个救火者,哪里有火往哪里扑。殊不知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便策略再多,也很难改变整体的趋势。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大战——官渡之战。其中一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另一方则是位居三公的袁绍。

当时,袁绍刚刚战胜强敌公孙瓒,占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黄河以北的土地几乎被他收入囊中,而曹操的实力比不上袁绍的。于是,袁绍决定南下进攻曹操。

袁绍的谋士田丰力劝:“我们刚刚和公孙瓒打完仗,士兵都很疲惫,仓库也没有积余,此时出战恐怕对我们不利。”谋士沮授说:“我军虽人数多,却没有曹军勇猛,但是曹操的粮草不如我军的。我们应该打持久战,那样曹操就会不战自败了。”郭图怂恿道:“我们出兵打曹操,就像武王伐纣一样,肯定能胜。”

田丰和沮授仍然劝阻,但是袁绍不听,坚持出兵。他挑选精兵数十万,和曹操在官渡展开大战。一连打了几个月,都没有分出胜负。

这时,谋士许攸对袁绍说:“曹操和我们在官渡打仗,后方肯定空虚,不如分兵进攻许都(属今河南省许昌市),曹军粮草不足,肯定大败。”袁绍仍然不听。正好此时有人报告许攸家里有人犯法,已经被抓了,于是袁绍将许攸斥责一通。

失意的许攸至此终于清醒过来,他认为袁绍昏庸无能,必定走向失败,于是连夜投奔曹操,将袁绍的粮仓位置等绝密情报悉数告知曹操。曹操非常高兴,马上带兵奔袭袁绍粮草囤积之地——乌巢,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粮草。袁军士气溃散,大败而归。就这样,曹操以弱胜强,赢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制胜谋略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实力远远胜过曹操的,最后却被曹操打败,根本原因是袁绍的战略出现了大问题。

田丰、沮授和许攸都是人才,他们给出的谋略都很正确,只是侧重点不同。田丰和沮授的战略是在战争开始之前提出的,因此风格偏稳健,主张稳定局势,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用持久战拖垮曹操。许攸的战略是在大战开始以后,双方陷入战略相持时提出的,因此风格偏激进,试图用一支奇兵打破僵持的局面。

总结下来,用田丰、沮授的战略,可以稳中求胜;用许攸的战略,可以速胜。可惜袁绍的战略视野太狭窄,每到关键时刻都完美避开了正确答案,反而听信了郭图的谗言,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同样没有战略视野,他们没有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曹操,反而不断内斗,最后被曹操轻松击破。

官渡之战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充分体现了战略决策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便占据巨大优势,面对看似弱小的对手,也不能骄傲自满,轻易出击,否则很有可能被对手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