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十项全能
“陆扬,你要如马先生说的一样,具体到细项。”
身后好友施洋平的拉扯,张鑫焱明白是什么意思。
只是与拍摄资金相比,完美阐述自己心目中的少林寺,却更加重要一些。
资金不够可以追加么……
这时候的张鑫焱导演,也真是被陆扬勾引的有些上头了。
“这很简单,衣饰要符合时代背景,更要符合阶级穿搭,像将军就该穿大红大紫的锦地圆领衫,像杂兵就该是麻衣短打扮,我国在宋明之前是没有普及棉布的,贫民么,只能赤着上身喽……”
张导要探他的根底,陆扬自然要引着众人往深处想,但他也没忘了少林寺剧评中的时代背景。
这个时代背景,就不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隋唐背景了,而是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需要有特色。
“嗯!你想的很深刻,许多都是我不曾想到的,你先整理一下,我们找个时间深谈一番……”
张导想要深入,奈何背后的副导兼好友施洋平拉扯的频次太高。
知道想要实现这些贴合时代背景的想法,需要拍摄资金的大量投入,张鑫焱也就按下了心中的热切。
“小陆,你说的明光铠,需要什么材料?”
张鑫焱导演的热切被拍摄资金按下,陆扬刚刚说的阶级穿搭,却又被马显达听在了心中。
这跟廖公的要求大致相同。
少林寺这部电影是被寄予厚望的,这种深厚的期望,对国内的参与者而言就是任务,即便有千难万险,也需要克服!
“马先生,如果是深度复原,需要手工冷锻钢,但冷锻钢复原的铠甲重量太大,并不适合做影视道具,铜或是铝的材质更适合……”
瘫坐十年,陆扬不仅在影视道具领域浸淫极深,而且道具相关的历史背景,他也有所涉猎。
人瘫坐在轮椅上,又被生活所迫,做事的用心程度,也跟健康的正常人不同。
十年间,除了跟工作有关的必要社交,陆扬几乎就是足不出户。
说到他的熟人、朋友,除了几个聘用的工人,以及行内为数不多的朋友,十根手指头也能数的过来。
除了制作道具、研究道具,陆扬将瘫坐十年的大部分闲散时间,都用在了研究道具、服装的历史背景上。
因此说及道具铠甲,他不仅能言之有物,而且还能给出专家级的论点。
“咱们剧组的拍摄资金有限,说个简单点的……”
对于拍摄资金上的短板,不管是马显达还是张鑫焱、施洋平这两个正副导演,平常时候都不讳言。
左联影业在港城的境况本就不好。
前次新联影业拿出的二百多万港币拍摄资金,被前一版不过关的少林寺基本挥霍的差不多了。
新联拿不出资金,这才有了长城影业的加入。
凤凰影业的导演施洋平进入少林寺剧组,协助张鑫焱导演拍摄,也是为了节省拍摄资金。
聘用一个有点名气的导演,至少要几万港币甚至于十几万港币,像张鑫焱、施洋平这样的知名导演,费用差不多就是十几万的档次。
“铝饭盒就可以,但铝板太薄容易走形,马先生如果有关系,最好找一个铝制品厂造模加工,铝板的模具制作起来并不难,而且铝制品厂也有相应的热处理设备,经过热处理的铝板,跟铜板发色接近……”
陆扬还没完全进组,就直接火力全开也是有原因的。
少林寺作为现象级动作片,火一次就能吃一辈子。
不说别人,剧组内的港方服装设计唐雯,在少林寺爆火后,她就能在名家辈出的京城开个人画展。
一个演员息影之后的业余画师、服装师,画技能直追当代名家那是不可能的。
可能的只有少林寺带给演职人员的声望,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
少林寺很好。
但对比四十年后的观影视角,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剧情上的不足陆扬管不着,但动作、道具上的不足,他却能够轻易补足。
有能力补足,但他的岁数又是他最大的短板。
所以尽快拿出实物成果,压住别人对他岁数的质疑,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至于经历、阅历的不恰之处,成名之后,自有大儒帮他辩经。
而且会帮他辩经的也指定不会是一般人物,陆扬想来,应该是历史系的学者居多,毕竟他的制甲方法,几乎等同于历史文物的复原。
“马先生,陆扬之前还说过唐样大刀的尺寸,能不能一并做了?”
在少林寺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国内单位的帮助,大多都是尽义务。
见马显达有心打造铠甲,张鑫焱自然不能放过陆扬在门口说过的唐刀。
“小陆,唐刀的花费大吗?”
如果上一个剧组有可以二次利用的筹备物资,那就非服化道莫属了。
打造甲胄,只能是给反派主角王仁则打造,花费不会很大。
但换刀剑这类拍摄道具,那就涉及到了全剧组的每一个演员。
刀枪剑戟之后还有服装,这么整,马显达也怕本就捉襟见肘的拍摄资金,还没开拍就被用光。
“马先生,简单做个样子之后,可以让日方发行公司追加放映权的投入,而且不仅是日方,欧美市场我们也可以寻找发行方。”
“除了放映权收入,我们还可以在剧中多增加一些出口产品的镜头,这样一来,可以在国内厂企之中拉赞助,但这么做,投资比例就需要详谈了。”
“如果制造出来的铠甲、兵器,有一定的观赏性,我们还可以在拍摄之前,先开一个剧组兵器展览,这主要针对的是外联……”
说及自己的专业领域,陆扬也不满足于挤牙膏式的一问一答,索性把心中所想多说了一点出来。
放映权、发行方、投资比例、兵器展览这几个专业词汇出口,被触及盲区的马显达沉默不语。
张鑫焱、施洋平这俩正副导演,也在重新评估陆扬的具体能力。
围观的一众教练、运动员,也纷纷向他投出了高深莫测的目光。
“张导,我们开个小会?”
陆扬一下抛出的专业词汇太多,超出了马显达的认知范畴。
仅是投资比例需要详谈一项,就需要找廖公汇报一下。
左联影业的窘迫处境马显达也很清楚。
新联、长城投资少林寺,凤凰影业刚刚开拍了塞外夺宝,让左联影业继续投入拍摄资金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追加的资金,如何能保证左联影业的先期投入不打水漂,这虽说不是马显达该考虑的问题,但他也必须在汇报之前考虑清楚。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马先生,这个小会要带上陆扬!”
陆扬这个山村少年的认知,比他这个港城的知名导演都深,也是张鑫焱导演不曾预料到的问题。
少林寺拍摄之初,新联影业不是没考虑过寻找多家放映方的问题。
只是亚太各地,只有一个岛国的少林拳法联盟因为影片名字的缘故,支付了五十五万港币的放映权投资。
而且陈文拍摄的第一版少林寺,也招致日方的强烈抗议,现在少林寺的拍摄工作,可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
再拍不好,得不到日方的认可,问题很可能升级。
剧组拍摄筹备已经开始。
正在准备开拍的档口,突然出来陆扬这么一个十项全能的人物,张鑫焱庆幸的同时,也同样有对未知的恐惧。
只因二版少林寺的拍摄,张鑫焱启用的全部都是国内的武术运动员,而且他也并不打算用专业演员。
虽说他熟悉动作电影的看点,但武术运动员拍出来的电影市场卖座与否,对他这个资深导演来说也是未知的。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全部使用武术运动员,这未尝不是日方少林拳法联盟施压的反馈。
“你们都休息一下,要时时刻刻注意训练程序,没有把握的动作不要轻易冒险实验,尤其是马上动作,好了,散了吧!”
开会之前,马显达也给了围观的运动员提醒,导演组有压力,教练组有压力,运动员们的压力更大。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各省武术队的冠军运动员,习惯了荣誉加身。
如果在少林寺剧组不能带着荣誉回家,可能就是这些教练员、运动员们一生最大的污点。
陆扬跟着正副导演张鑫焱、施洋平,武术界的总裁判长马显达,一路走到了一排营房前。
三人选择的开会地点,也是导演组讨论剧情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除了满墙的剧照、地图外,还充斥着浓郁的烟味跟茶叶的味道。
“张导,小陆刚刚的提议是否可行?新联、长城、凤凰三大影业,有什么困难没有?”
坐下之后,马显达也不客气,自顾的点上一根烟,就开始了熟悉的会议流程。
“马先生,困难的克服,需要三大影业的高层跟电影局沟通,但用唐样大刀促使日方追加投资的想法,上面原则上赞成,我刚打电话问过。”
与马显达这个体委官员看的是大局不同,张鑫焱看的还是具体拍摄任务。
左联影业其实就是国内影业在港城存在的一种方式。
别说投资比例了,前些年左联影业的口号就是:只有一个观众的电影都值得拍。
因此拍摄资金问题,无需张鑫焱太过担忧,国内的支持,对左联影业来说基本就是无条件的。
现在怎么将陆扬说的一些点,投射于大荧幕之上,才是张鑫焱导演更为关注的问题。
“张导,我认为少林拳法联盟对放映权的投入,不仅仅可以体现在注资上,我们能不能这么想,让少林拳法联盟在岛国给咱们筹措摄影器械跟胶片?”
不等张导开口,路上又用冬青枝扎起道髻的陆扬却先开了口。
既然他刚刚说了日韩欧美环亚太的放映圈,还有国内拉赞助的想法,钱对少林寺剧组来说就根本不是问题。
现在怎么才能将少林寺这部影片更好的呈现在大荧幕上,也是陆扬的一大诉求。
现象级的电影,不仅要配上现象级的武指跟道具,还要配上最先进的拍摄器材。
“小陆,这个问题恐怕不好推进,摄影器材是需要整套更换的,而且我们对摄影机的需求,也不是一台,而是至少需要两台或者更多,这样方便异地拍摄。”
张鑫焱导演说的拍摄器材的更换难度只是一方面。
他其实还想就拍摄手段做一些突破,只是受限于拍摄资金,这些只能是想法。
根据现有拍摄器材设计出来的剧情,在他脑中已经走了大半。
更换拍摄器材,剧情上也要做改变,这样一来,拍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
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现在的电影拍摄器材可不便宜,胶片这种消耗品国内更是奇缺,高质量的拍摄器材、高品质的胶片就更是如此了。
如果按照陆扬的说法,备齐这些器材跟胶片,投资甚至于可以等同于整部电影的投入。
“张导,别忘了我之前提的少林拳法联盟的根底,如果可以确认,那他们就有逼迫日方各大财团为我们免费提供摄像器材跟胶片的能力,我们是影视行业的从业者,要相信剧情中的奇迹!”
陆扬这么说话,张导的双眼可就璨璨有光了。
少林拳法联盟的根底已经确认了,中野里南就是大特务土肥圆的手下。
如果真有陆扬说的这种可能,张导也很愿意相信剧情中的奇迹。
“小陆,吃相不要太难看……”
陆扬这话,身为马家嫡系传承人的马显达一听就明白是个什么局。
这就跟绑肉票差不多,纯属敲诈勒索。
自己想照顾的后辈,现在看来可不像什么好人。
“马先生,事在人为么!”
“我方的丝绸,也是日方的重要需求之一,拍出刀剑的细节,拍出丝绸的纹样,我们是需要精密摄影仪器的,或许日方会很支持我们的这种探索。”
马显达提醒之后,陆扬口中的摄影器材也变成了精密摄影仪器。
想着影视界最前沿的技术,张导、施导也不禁心向往之。
如果左联影业能藉此汰换原有的摄影器材,那在港城影视圈的竞争力,就会无形的增加许多。
“马先生,如果可以尝试,请尽量尝试一下。”
挡住还要对陆扬开口的马显达,张鑫焱导演带着热切问道:
“小陆,咱们在尝试之前,是不是需要制作几把唐样大刀的样品?上面是需要咱们言之有物的……”
虽说陆扬的言语中,也展现了他对电影行业的熟悉,但张导最终还是落实在了唐样大刀之上。
与投资比例、放映权之类的相比,唐样大刀才是最实际的。
“张导、马先生,这很简单,中原有车辆制造厂吧?简单的样品,通过磨制弹簧钢板就可以做成,而且还会有不错的性能,除了唐样大刀,我还可以复制陌刀跟马槊……”
唐刀的形制,后世基本定型,有两种样式、刀型剑形之分,争议较大的就是陌刀了,有宋代武经总要的棹刀式,也有唐刀加柄式,亦有双手大剑之说。
就时间而言,陆扬能做的陌刀样式,只有最简单的唐刀加柄式,双手大剑因为于成惠老师的关系,也可以简单磨制一柄。
至于打制,那就太耗费时间了,这只是初级的影视道具刀剑,深耕唐刀、陌刀、马槊的传统纹样,那是另外的话题。
“你会的本事倒是不少,我尽快联系,你马上绘制图纸,上边赞成与否先不管,剧组要把工作做在批示之前!”
陆扬一个乡村少年展现出了不该有的认知,对此马显达不追究也不想追究。
毕竟几年之前,国内最有名的专家教授大部分都在农村待着。
这对少林寺剧组的港方人员而言,也是不能提及的创伤,与其追究不如先看看结果再说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