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3章 北河小集
李长信推开石屋的木窗,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法力的流转,比半月前更加凝实了。
“十九弟,起了吗?”门外传来李长怀的声音,伴随着轻轻的叩门声。
李长信整了整衣袍,打开门。
李长怀站在晨光中,手里捧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陶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白前辈说这‘清心粥'对调养经脉有好处,我特意熬了一锅。”
陶罐里是熬得浓稠的灵米粥,米粒晶莹剔透,上面漂浮着几片青翠的草药叶子,散发出淡淡的药香。
“白前辈今日气色如何?”李长信接过陶罐,两人并肩向白尘暂住的小院走去。
“比昨日好些了。”李长怀答道:“就是右手那毒纹还在蔓延,不过速度慢了许多。”
白尘被安置在山腰一处僻静的小院,原是李瑞敏用来研习阵法的场所。
推开竹篱小门,只见白尘正盘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闭目调息。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睁开眼,那双深邃的眼睛比昨日清明了几分。
“两个小娃娃来了。”白尘嘴角微扬,声音虽仍沙哑,却比初见时有力了许多。
李长信将陶罐放在石桌上:“前辈,这是十三哥熬的清心粥。”
白尘揭开盖子,热气蒸腾而上。
他轻轻搅动粥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加了冰灵泉?”
“是。”李长怀道:“我想着冰灵泉能压制煞气,或许对前辈的毒伤也有帮助。”
白尘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闭目品味片刻,突然笑道:“有意思。你这娃娃炼药天赋不怎么样,倒是对药性搭配有些独到见解。”
李长怀闻言,笑了笑。
三人围坐在石桌旁,山风轻拂,竹影婆娑。
五月的山风裹挟着灵田的清香涌入院内。
远处梯田里,几个凡人杂役正在栽种新一些灵植,吆喝声隐约可闻。
“你们兄弟倒是会经营。”白尘啜饮着药汤,声音里多了几分生气:“这般年纪就懂得打理灵田,比我当年强多了。”
李长信摇头道:“全靠大姑与大姑父,我们只是打杂罢了。”
白尘一边喝粥,一边打量着院中景色,忽然问道:“你们可知清源山的来历?“
“清源山?”李长信回想了一下:“家族典籍记载,三百年前先祖来此时,此山便已存在,并未有其来历的记载。”
白尘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很多年前,那里曾是一片沼泽,人称‘鬼哭泽'。后来有位化神大能在此坐化,肉身化道,灵气反哺,才形成了这座灵山。”
“化神大能?”李长怀瞪大眼睛:“不是说化神期修士只是传说吗?”
“传说?”白尘嗤笑一声:“小娃娃,修仙界之大,远超你们想象。化神大能可以打破界域壁垒,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那些地方灵气更加充裕……”
李长怀听得入神,连粥都忘了喝。
李长信却问:“那这位坐化的大能是……”
“人称‘清源道人'。”白尘指了指远处的山巅:“你们清源山山顶那块形似卧牛的巨石,传说就是他坐化时留下的法器所化。”
“前辈怎会知道这些?”李长信忍不住问道。
家族似乎从未教授过这等传说。
要么是无稽之谈,要么就另有原由。
白尘放下粥碗,右手不自觉地按了按手腕上的黑纹:“道听途说而已,活得久了,自然知道得多些。”
他顿了顿:“你们李家那位先祖,当年选择在此开枝散叶,恐怕也是看出了此山的不凡。”
晨光渐盛,山间的雾气慢慢散去。
白尘讲得兴起,又说了几桩修仙界的奇闻轶事,听得两兄弟如痴如醉。
不同于家族传授的那些刻板常识,白尘口中的修仙界鲜活而多彩,充满了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可能。
“……所以说,那‘九转金丹'根本不是什么丹药,而是一只金色蟾蜍,活了九千岁,每千年蜕一次皮……”白尘正说到精彩处,突然咳嗽起来,右手黑纹又蔓延了几分。
“前辈!”李长怀连忙取出一个小瓶:“这是我昨晚炼的‘凝神丹',或许能缓解疼痛。”
白尘接过药瓶,倒出一粒淡青色丹药,放在鼻前嗅了嗅,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加了紫灵草?”
“是。”李长怀点头,“药典上说紫灵草有解毒之效,我就试着加了一点。”
没有经过丹盟考核的炼药师,练出来的药不能拿到坊市上去买,自己服用却没什么问题。
白尘将丹药送入口中,闭目调息片刻,再睁眼时,脸色好了许多:“不错,虽然粗糙,但思路是对的。”
他看向李长怀的目光多了几分欣赏:“你这娃娃,若有人指点,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炼药师。”
李长怀闻言,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李长信也为十三哥高兴,但心中却有一丝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自从来到白云山,十三哥的炼丹技艺突飞猛进,而自己却仍停留在制符的初级阶段。
或许是不够用心的缘故吧。
天赋太高的人,总会不把自己的成就当回事,从而失去很多东西。
这值得惊醒。
似乎察觉到李长信的心思,白尘转头看向他:“制符之道,贵在坚持。你可知七大派之一的‘天符宗',有位长老最初三十年只会画一种最简单的火弹符?”
李长信摇头。
“后来他成了当世顶尖的制符大师。”白尘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把那火弹符画到了极致,从中悟出了‘符道至简'的道理。”
“‘符道至简’是什么道理?”李长信问。
白尘嘿嘿一笑:“我要是知道,我也就成当世顶尖的制符大师了……不过,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有相通的部分,不断重复一些简单的事,或许就能明悟大道,我看长怀小友就快要悟到一些丹道的影子了。”
李长怀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日头渐高,白尘显出疲态。
两兄弟识趣地告辞,让他休息。
走出小院,李长信突然拉住李长怀:“十三哥,明日北河小集开市,咱们去看看吧?”
“北河小集?”李长怀有些犹豫:“大姑父不是说那里鱼龙混杂……”
“所以才要去见识见识啊!”李长信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我制的符,总得找个地方卖吧?青竹坊市太远,北河小集正合适。”
李长怀想了想,点头答应。
确实,闭门造车终非长久之计。
……
北河小集位于北河县城外十里处的一片河滩上,每月逢五开市。
李长信和李长怀起了个大早,踏着晨露赶路。
“听说小集上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李长怀兴致勃勃地说,“上次我听五长老说,有人在集市上淘到过上古修士的遗物呢!”
李长信笑了笑:“大概率是骗人的吧,若真有上古修士的遗物,整个北河县恐怕都打起来了。”
转过一道山梁,远处河滩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影。
简陋的摊位沿着河岸排开,远远望去像一条五彩斑斓的长蛇。
与青竹坊市的繁华不同,这里的人也很多,但更像是吵闹而不是热闹。
远远的就能听到有人在吵架。
“这么多人?”李长信有些惊讶。
虽然听过大姑父的描述,但亲眼所见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李长怀已经迫不及待地加快了脚步:“快走,好位置都要被占光了!”
两人来到集市入口,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坐在木桌后,桌上摆着个破碗。
“摊位费,一人一枚灵砂。”老者头也不抬地说。
李长信从布袋里摸出两枚灵砂。
这是灵石切割后的碎片,价值只有完整灵石的十分之一,却是底层修士常用的交易货币。
这东西如果拿到正经坊市去,别人是不会认的。
交了钱,两人领到一块写着“丁未”的木牌,按指引找到了自己的摊位。
河边一块较为平整的砂石地。
李长信铺开自己的摊位,将灵符分类摆放:左边是五张火弹符,右边是七张疾行符,中间则是三张他最新尝试的金光符。
“你这金光符画得不错啊。”李长怀拿起一张仔细端详:“纹路比上次流畅多了。”
李长信刚要回答,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两位道友,新来的?”
转头看去,是个满脸风霜的中年修士,蹲在相邻的摊位后,面前摆着几株草药和一些兽骨。
“是,第一次来。”李长信礼貌地回答。
“我叫老周,在这摆了十几年摊了。”中年修士咧嘴一笑,露出几颗黄牙:“看你们年纪轻轻,提醒一句,小集上骗子多,交易时多留个心眼。”
李长信连连道谢。
日头渐高,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
草药的苦涩、烤肉的焦香、还有河水的腥气。
“瞧一瞧看一看啊!上好的灵符!”李长怀学着旁边摊主的腔调吆喝起来,逗得李长信直笑。
李长信看十三哥如此卖力,也跟着喊了起来:“火弹符、疾行符,便宜卖了……”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摊位很快就有顾客上门。
到正午时分,货物已经卖出了一小半。
“看来咱们的东西挺受欢迎。”李长信数着刚到手的灵石,喜滋滋地说。
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走过,李长信猛地瞪大眼睛。
是那个在青竹坊市卖给他《丹道初窥》的女散修!
女修似乎也察觉到了目光,转头看来。
四目相对,她先是一愣,随即认出了李长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然后快步走了过来。
“是你?”她蹲下身,目光在李长信的摊位上游移:“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
近距离看,女修比记忆中更加清秀。
她约莫二十出头,杏眼琼鼻,皮肤白皙,一袭简单的青色布裙,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插着一根木簪,笑起来脸上依然有两个酒窝。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明亮有神,透着几分狡黠。
“你认识我十九弟?”李长怀好奇地问。
女修笑了笑:“有过一面之缘。”
她指了指李长信腰间的储物袋,“那本书好用吗?”
李长信点点头:“很有帮助,谢谢。”
“我叫苏萱。”女修抱拳行礼道:“散修,偶尔卖些杂货为生。”
“李长信。”他淡淡回应道:“这是我十三哥,李长怀。”
“是。”李长怀点头:“怎么,有问题?”
她转向李长信:“你的符怎么卖?”
李长信道:“火弹符两枚灵石,疾行符一枚灵石。”
苏萱摇摇头:“太贵。”
她蹲下身,拿起一张火弹符仔细检查:“不过画得确实工整,灵力分布均匀……这样吧,我全要了,给你十枚灵石如何?”
李长信正要答应,李长怀突然插话:“等等,苏姑娘,你买这么多符做什么?”
苏萱神秘地笑了笑:“我最近接了个活计,需要些灵符防身。”
她顿了顿:“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一起来,报酬丰厚。”
李长信和李长怀对视一眼,都有些心动。
但想起白尘和大姑的告诫,又有些犹豫。
“什么活计?”李长信谨慎地问。
“帮一位前辈采集几株灵药。”苏萱压低声音:“就在兰阳谷附近,没什么危险。”
又是兰阳谷!
李长信心中警铃大作。
上次的遭遇还历历在目,他可不想再经历一次。